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95

分节阅读 39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公子腾之所以能说服昌平君熊启,说服魏起和甘罗这两位东南大员,其背后肯定有武烈侯的影子。几乎可以断定,这一切都是出自武烈侯的谋划。

武烈侯对局势的预测和把握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神鬼莫测的地步,而从他在河北、代北的一系列坚决果敢的动作中,从突然间拿出来“代北策略”中,不难推测到他早有一套完整的谋划,而江南公子高在关键时刻甩开咸阳,果断开辟东南战场一事,必定在其谋划之中,其目的只有一个,给咸阳展示一下“封国制”的利弊,让咸阳认识到“封国制”是大秦在统一前后控制和稳定庞大帝国的最好办法。

由此可以推测到武烈侯下一步的谋划,那就是以当前危局胁迫咸阳建封国,实施郡国制,继而改变大秦的基础国策,推动国策迅速走上变革之路。

这就是秦王政和中枢从当前局势中所看到的强烈危机。

中央正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代北如此,河北如此,东南和江南更是如此,而中原战场的胜负正是双方博弈的工具,一旦中原战败,齐楚合纵军直杀函谷关下,中央怎么办这场博弈假如以咸阳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咸阳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妥协,在局势还没有失控之前妥协,这样咸阳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将来还有反击的机会。

秦王政不想妥协,他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

但关东人已经无法承受重压,冯氏也罢,蒙氏也罢,李斯、周青臣等人也罢,都在铺天盖地而来的重压下窒息难当。

本来他们曾设想当中原爆发危机的时候,就把东南熊氏拖进中原战场,以熊氏的生死存亡和公子扶苏的未来威胁武烈侯,反制武烈侯,但武烈侯有天纵之才,竟然早早在楚国布下惊天之局,又在江南设下暗棋,利用王子公子高和宗室重臣公子腾的超然身份和地位,硬是抢在咸阳做出对策之前,和东南熊氏联手开辟了东南战场。

此策不但让熊氏摆脱了危机,还把大秦拖进了三线作战的困境,咸阳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中原看似得到了有力策应,但实际上中原战局的发展完全被东南战场所控制。东南战场打得好,中原形势就能得到有效缓解,反之,中原必败无疑。中原战败,秦王政和咸阳宫在政治上就陷入极度被动,尤其是关东人,恐怕要遭到致命重创。

不过,武烈侯没有把事情做绝,显然他担心秦王政愤怒之下拒不妥协,以致局势彻底失控,这不但会损害大秦利益,对他本人及其利益集团也是十分不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种事情不能干。

武烈侯在代北战局紧张,形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以铁腕强行实施代北策略,一边迁徙人口一边垦荒屯田,这实际上就是“自杀”。代北的条件及其恶劣,武烈侯拿什么来支撑战场,支撑他的代北策略只要咸阳断绝对代北的财赋支持,代北必死无疑。

咸阳卡住了武烈侯的咽喉,秦王政手中依旧控制着主动权,武烈侯给予了咸阳足够的妥协优势,现在就看秦王政是否愿意妥协了。

秦王政的权威需要实力来维护,他最为信任最为依赖的实力就是关东人,但关东人承受不了重压,纷纷恳请秦王政做出妥协,尤其蒙氏和冯氏,苦苦哀求。

秦王政只有妥协。

秦王政急令,公子扶苏因为在河北建功,爵拜长平侯,一等封君,即刻赶赴中原坐镇。

公子扶苏是大秦第一个封君的王子,而且还是一等封君,这基本上确立了他未来大秦储君的地位。这是秦王政做出的妥协姿态,他希望宝鼎能因此做出回应,也希望熊氏能因此在东南战场上有所动作,从而给中原战场赢得更多时间。

秦王政十万火急书告武烈侯,代北不能放弃,中原也不能丢,但“代北策略”需要咸阳以大量财赋做为支撑,然而今日形势对大秦十分不利,咸阳无法给代北以支持,如此下去,代北坚持不了两个月必定崩溃。秦王政为此建议武烈侯,要么即刻停止实施“代北策略”,要么请他马上赶赴中原,在两个月之内解决中原危机。

公子扶苏坐镇中原,如果中原战败,这位王子必定就此失去问鼎大秦储君的机会,所以武烈侯必须去中原相助。

代北需要咸阳的财赋支撑,但咸阳只答应再给两个月的钱粮,为此,武烈侯必须去中原,以解决中原危机来换取咸阳对代北持续的钱粮供应。

公子宝鼎至此总算松了一口气,他的谋划进展顺利并开始发挥作用。代北军政官长们高悬的心总算放下了一点点,但只有一点点,因为中原战场上的秦军根本就没有转败为胜的可能,两个月后,代北怎么办

在行辕军议上,宝鼎非常严肃地告诉军政官长们,“不要说我离开了,这关系到代北的安危。”

司马尚急切问道,“两个月后你能回来”

“两个月内,我一定能回来。”宝鼎笑道,“中原危局旦夕可解,不足为虑。”接着他手指公子将闾、公子婴,“我离开之后,你们四处巡视,以稳定军民之心。”又手指曝布、朱英,“行辕军政事务就托付给两位了,诸事多与安平侯、两位大庶长和长史商议,不要擅做主张。”

司马锌、羌廆、司马尚和桓炀四位代北重臣面面相觑,心如重铅。两个月武烈侯拿什么在两个月内扭转中原战局

第一卷 崛起 第350章 威慑

第350章 威慑

如果武烈侯未能扭转中原战局,其结果是灾难性的,但中原危局是武烈侯蓄意制造的,他布下的局,他自己去解,秦王政的这一要求合情合理。

兄弟之间的矛盾可以缓解,利益可以妥协,但不能以损害王国利益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王国利益不容受损,这是底线,谁触犯了这个底线,那就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