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85

分节阅读 3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司马尚和代北将率知道秦军的实力,也知道王翦的厉害,更知道赵国在失去代北军之后基本上没有抵抗之力。赵国毕竟是他们的国,不论他们对这个国和这个国的君主有多少不满和怨恨,此刻听到这个消息,心情还是非常复杂。曾几何时,他们为这个国酣呼鏖战,为这个国抛头颅洒热血,尔今这个国灭了,就在他们的眼前被秦人屠杀,他们的心怎能不痛

秦军绝不会给赵燕联军重新布防的时间。

当代北军渡河之后,当代北军向东垣方向急速行进的时候,王贲带着主力杀进了赵军防线。

赵葱判断错误,而这个错误让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以为秦军绝不会放过代北军,他以为秦军要在围杀代北军的过程中付出相当代价,谁知秦军转眼就杀了过来,在他的军队刚刚进入防线,在他的军队措手不及之下,秦军以雷霆之势,排山倒海一般杀了过来。

秦军未能围杀代北军,未能报仇雪恨,他们积压在心里的仇恨无处发泄,他们冲天的怒火熊熊燃烧,在他们即将爆发的时候,王翦的剑指向了呼沱水北岸,于是,一场血腥的杀戮开始了。

没有人可以阻挡暴怒之下的秦军,赵军在呼沱水一线的堡垒顽强坚持数月之后,突然崩溃了,在秦军疯狂的攻击下瞬间崩溃。

赵军惨遭杀戮。秦军挡者披靡,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赵军的呼沱水防线。

赵葱誓死不退,血战而死。

一夜之间,十几万秦军便越过了呼沱水,兵分数路杀进中山。

王贲攻占灵寿。

章邯攻占曲阳。

杨端和攻占顾城。

曝布带着虎烈军飞速疾驰,抢占曲逆,切断了赵燕联军的退路。

太子丹率燕军拼死突围,最终带着数千人马逃回燕国。

赵国君臣和赵军残部被秦军包围在庆都城。当日,赵王迁投降,赵国灭。

第一卷 崛起 第341章 代北的未来

第341章 代北的未来

中山大战五天后结束,秦军完胜,以最小代价赢得了最大战果,实现了战前所定目标,一举扭转了严峻形势。

消息传到东垣,代北大营的气氛骤然紧张,代北将士惶恐不安,唯恐秦人背信弃义将他们全部围杀。虽然武烈侯公子宝鼎及其两府官员就在营中为质,但谁敢说秦人不敢进攻谁能担保这其中没有阴谋诡计谁敢拍着胸脯保证司马尚不会出卖他们

假如武烈候招降代北军的目的仅仅是分裂赵军,然后分而击之,以先易后难为攻击顺序,先取中山,再杀代北军,那么接下来就是代北军的覆灭之日了。这种猜测和流言一经传开,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尤其那些中下级军官,更容易在冲动中失去理智。

宝鼎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危机,这是信任问题,要想让昔日的生死仇敌一夜间化敌为友那是绝无可能,所以宝鼎只能警告各军统率,尽可能安抚自己的部下,不要让他们做出祸及整个代北军的蠢事。

司马尚和几位统率建议马上离开东垣,火速赶赴鸿上塞,以最快速度翻越飞狐陉返回代北。尽快返回代北是稳定代北军心的唯一办法。

“既然中山大战已经结束,返回代北的路已经打通,大军继续留在东垣当然会让将士们更加恐惧,军心也会越来越乱。”司马尚诚恳说道,“武烈侯,秦军横扫中山,势如破竹,损失极微,只要稍加整顿马上就可以对代北军展开攻击,所以代北将士的担心不是没有。请武烈侯站在代北军的立场上,替代北将士们想一想,军中之所以流言四起,实在是为形势所迫,有相当一部分人显然承受不了这种重压,假如我们不能马上撤离河北,后果不堪设想。”

宝鼎却有自己的担心,“中山战场大规模的攻击虽然结束了,但局势很乱,也很紧张,此刻代北军突然进入中山战场,并纵穿整个战场急赴鸿上塞,必然会打乱秦军的部署,给秦军的行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这时候双方将士更容易产生冲突,极有可能酿成大祸。另外,代郡的蒙恬和司马断两位将军在接到中山大捷的消息后,还要做出相应安排,然后大军才能穿越飞狐陉。这需要时间,我们即便以最快速度赶到鸿上塞,也不可能马上穿越飞狐陉进入代北。”

司马尚极力劝说,“正因为中山局势很乱,秦军主力正在一边集中力量攻打燕国,一边打扫战场剿杀残余安置俘虏,根本没有精力对付代北军,这才让代北将士们有一点安全感。”司马尚叹了口气,“将士们心中恐惧,一心一意要回家,路上即使和秦军发生一些小冲突,他们也会忍耐,绝不敢酿成事端以致于失去回家的机会。大军到了鸿上塞,距离代北不过咫尺之遥,将士们看到了希望,军心自然也就稳定了。武烈侯,大军驻扎东垣与驻扎鸿上塞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请武烈侯三思。”

代北军其他几位统率也纷纷进言。

宝鼎考虑良久,断然接纳了司马尚等人的建议,急书王翦,陈述了代北军即刻移师鸿上塞的原因,请王翦马上做好部署,确保代北军顺利抵达鸿上塞。

接着宝鼎下令,代北军火速开赴鸿上塞,回家了。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代北军大营,将士们欢呼雀跃,士气骤然高涨,各种流言蜚语统统消散,所有人的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回家,马上回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