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80

分节阅读 38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宝鼎急忙“讨饶”。在王翦面前,他始终是孙子辈,很多时候,他刻意维持这份“感情”,毕竟他能走到今天,完全得益于老秦人,尤其是王氏的鼎力支持,可以说没有王氏也就没有宝鼎的今天。

王翦笑骂了两句,问道,“你是不是打算故计重施”

“李牧虽然死了,但司马尚还在,代北军还在,赵国内部的矛盾还在,而且比往昔更加激烈,就等着爆发的一刻了。”宝鼎笑道,“离间计这一套对别人或许没有作用,但对赵国特别有作用,屡试屡灵。”

“你还打算利用郭氏”

宝鼎摇摇头,“如果要策反司马尚,就必须把郭开的人头给他,但我曾对郭氏有承诺,对郭开也有承诺,所以这一次我无意利用郭氏,不过此时此刻,郭开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必定会主动帮助我们诛杀司马尚,如此一来”宝鼎摊开双手,做了个无奈的姿势,“我没有选择,我肯定要司马尚和他的代北军,这样我才有更大的把握击败匈奴人,所以,我只有违背诺言了。”

王翦大笑,“赵人上有天灾,下有人祸,能支撑到现在,也算是奇迹。北方战局已经尽在掌控之中,那中原局势能否如你所料”

“咸阳只给了我们三个月时间。”宝鼎微微皱眉,“匈奴人不可能长年累月征战于代北,更不可能与我们决一死战,所以如果他们发现我大军主力已经移师北上,十有八九要撤回大黑河一线。在秋收之前,我们没有足够粮草远征云中,北击阴山,这样算起来,中原局势如果迟迟没有变化,我们就被动了,最起码在我们没有杀过大黑河之前,我们始终处于被动”

宝鼎稍稍想了一下,对王翦说道,“我马上派人与项燕的长史范增联系。只要给项燕透漏一些机密,相信以项燕的杀伐决断,阳文君熊岳的好日子到头了。”

王翦迟疑了片刻,说道,“既然你有把握,那代北战局是不是尽快改变,以便把匈奴人诱进代北腹地”

“这事交给大庶长羌廆相机处置吧。此次他统率十二万大军秘密赶赴代北,代北战局由他全权负责,这种小事上将军嘱托一下即可,不足为虑。”宝鼎笑道,“我们要考虑的是,何时请公子将闾出镇代北。这步棋非常关键,不能太迟,迟了就会给大王和咸阳宫发现我们的意图,但也不能太早,太早了恐怕会引起他们的怀疑,假如他们故意拖延,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

王翦考虑良久,说道,“宜早不宜迟。现在咸阳认为他们控制了主动权,即便对此有所怀疑,但为了稳住我们,也不至于在这件事上过份设置阻碍,毕竟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我们现在就要逼着咸阳修改国策实施封国制。”

“既然如此,那等到大庶长率军进入太原之后,我们就上奏咸阳,请王子出镇代北。”

随着武烈侯公子宝鼎抵达呼沱水,中山战局骤然紧张,尤其一座座营寨在呼沱水北岸拔地而起,更是让赵燕联军惶恐不安。

各种传言在赵燕联军中飞速传播,有说武烈侯带了十万援军而来,有说带了二十万,还有一种耸人听闻的谣传说武烈侯集结了五十万秦军,要一夜间横扫中山。

赵燕两国紧急磋商之后,以最快速度派遣使者赶赴云中,督请匈奴人向代北腹地发动更为猛烈的攻击,以迫使秦军分兵支援;又派遣使者从海路赶赴齐国,向齐国求援,恳求齐国向中原和河北发动攻击或者做出攻击态势,以牵制秦军兵力。

与此同时,王贲、杨端和、章邯、李信、辛胜和冯毋择依次率军出击,保持固有的攻击节奏,持续消耗敌军。

羌廆、麃浚则带着北疆军主力和北部军大部总共十二万大军,昼伏夜行,火速赶赴太原,然后北上进入雁门,打算打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一天,公子宝鼎赶到呼沱水前线,传书赵燕联军统率,阵前谈判。

燕国太子丹和赵军统率赵葱、司马尚飞马而至。

赵葱看到宝鼎,怒声责斥秦人背信弃义,“我赵人即使粉身碎骨,也要与秦人血战到底,以死卫国。”

宝鼎手指赵葱,也是厉声咆哮,“尔等勾结匈奴,引北虏入侵我中土,致使代北生灵涂炭,罪不容赦,死有余辜”

赵葱勃然大怒,放声狂呼,“你秦人夺我国土,杀我国民,今日更要毁我国祚,我赵人岂能束手就缚,引颈待死我赵人宁愿玉石俱焚,也绝不跪地投降。”

“你可以不投降,但我告诉你,代北数百万生灵如果因此葬身于匈奴人之手,你们的君王和你们这些助纣为虐的逆贼将要承担所有责任。我发誓杀光你们,我要屠尽你们的九族,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

双方情绪激动,破口大骂,谈判还没有开始就剑拔弩张,大有一决生死之意。

燕国太子丹赶忙出面劝止,他想听听公子宝鼎的议和条件,如果能利用议和把秦军几十万主力拖在中山战场,那形势对赵燕两国显然有利。

“灭赵存燕。”宝鼎的态度极其嚣张,口吐狂言,只要赵王投降,赵国王族一脉可享世代荣华富贵,赵国的将相可以封君侯,赵国的文武臣僚可以升官加爵,而燕国则可以与秦国永结友好盟约,否则,秦国将弃守代北,集结所有力量先灭赵,后吞燕,不杀到辽东绝不回头。

“给你们十天时间,十天后若无答复,我将挥军进击,屠尽中山,血洗燕都。”

宝鼎气势汹汹地说完之后,拨马便走,根本不给三人说话的机会。

宝鼎这番话就是赤o裸的恫吓,放在十几天前根本不起作用,但现在形势变了,秦军各路援军纷至沓来,赵燕联军在空前重压之下,两国将士的士气受到致命打击,两国君臣的心态更是发生了严重裂变。

在生死存亡面前,在亡国灭族的灾祸面前,有谁能保持平常心态这世上,谁不想活下去谁不想九族兴旺谁不想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

将士们想保命,文臣武将们想生存,而君主们则担心部属背叛,于是在恐惧之中,君臣之间的信任急剧下降,尤其赵王迁,谁也不信任,更不相信燕王喜和燕国的军队,他有充足的理由怀疑燕国会出卖赵国,继而换回来长久的秦燕盟约。燕国为什么要帮助赵国不就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嘛。现在生存有望了,燕国还愿意与赵国同生共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