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40

分节阅读 34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日子。再之后就是大灾,面对天灾人祸,面对呼啸而下的河北灾民,面对四周环伺的敌人,武烈侯从容应对,一一化解,自始至终没有让中原陷入混乱,更没有让中原人饱受灾难的冲击。

武烈侯离开中原不过一年时间,中原就天翻地覆了,不但烽烟四起,局势混乱,更有成千上万的中原人在灾难中哀嚎,在天灾人祸的夹击下伏尸荒野。这种情况下,中原人当然怀念武烈侯,当然期待武烈侯能重返中原力挽狂澜。

“武烈侯,中原和江南,孰重孰轻,难道你不知道”熊炽言辞恳切地问道,“统一大业和西南策略相比,孰重孰轻,难道你掂量不出来”

宝鼎苦叹。熊炽这句话说到要害了,他之所以不敢离开江南,原因其实就在如此。不管是咸阳还是江南,也不管是蓼园一系的官员还是正在南岭开凿大渠的水师和工匠们,始终没有人正确认识到西南策略对未来中土的重大意义。大家虽然嘴上都支持,行动上也积极,但都是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真正像他一样把西南策略放在关系到王国兴衰中土存亡高度的人,可以说自始至终就没有。

这不能怨怪他们。宝鼎穿越而来,知道历史轨迹的发展,为了拯救未来帝国,他当然会做出针对性的措施,而这个时代的人看不到未来,更对未来帝国的发展无从预测,所以他们无法像宝鼎一样高瞻远瞩。像西南策略这种基本上无利可图的事情,要求他们重视,要求他们把此策放到关系到王国兴衰和中土存亡的高度上,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既然如此,那么当宝鼎离开江南,西南策略的命运就无从把握了。延误耽搁是必然的事,假如出现意外变故,半途而废甚至就此废弃也不是没有可能。

至于中原危机,宝鼎其实并不重视。

从历史上来看,河北战场上,秦军和赵军在长期对峙之后,秦军最终还是利用邯郸的矛盾完成了离间计,赵王诛杀了李牧,然后赵军兵败如山倒,邯郸失守,国祚败亡。现在的局面对秦国还是有利,假如咸阳有决心放弃中原部分郡县,把全部力量放在河北战场上,此仗必胜。

历史上这场大饥荒帮助了秦国。这场大饥荒给了赵齐魏三国致命一击,齐魏两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无力救援赵国,只能任由赵国败亡。虽然如今秦国先行吞并了魏国,拿下了全部的中原,但在这场大饥荒面前,这种局部的历史轨迹的变化对整个历史发展的大轨迹产生不了根本性的改变作用。

在宝鼎看来,局势继续发展下去,和原来的历史轨迹基本一致。大饥荒让大河南北人的饿殍遍野,大饥荒让齐国遭到严重打击,无法持久支援赵国。只待齐国和燕国到了无能为力的时候,合纵必然破裂,然后形势骤然一边倒,秦国将取得最后的完胜。

宝鼎感到痛苦的是,他无力拯救无辜生灵,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今年的大饥荒比去年严重,今年大河南北的形势也比去年恶劣,在各种不利因素的联合作用下,在这场大饥荒和决定中土命运的战争中死去的人应该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宝鼎不想去中原,不想看到饿殍遍野的惨状,更不想做个屠杀无辜生灵的刽子手。

熊炽满怀期待,然而,宝鼎还是摇头,神情非常坚决,这令熊炽心如重铅,失望之致。

“武烈侯,你到底需要什么才能重返中原”熊炽无奈说道,“你告诉我,你说给我听听,我们一起商量,好不好你这样一口回绝,能解决什么事情于事无补嘛。”

宝鼎想了一下,说道,“你不要担心中原,更不要担心公子扶苏和昌平君。在这里,我可以向你做一个保证,再过几个月,等到隆冬来临,大饥荒爆发到极致的时候,形势必然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肯定对我大秦有利。胜利最终还是我们的。大秦受到这场灾难的冲击最小,虽然目前赵齐燕三国合纵反击异常凶猛,但你必须看到,赵齐两国是这场灾难的主要承担者,他们坚持不了多久。”说到这里他停了片刻,问道,“你当真以为咸阳那帮人都是酒囊饭袋,一个个尸位素餐,看不清局势”

熊炽才不会上当。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储备之丰厚可想而知。齐国现在之所以全力救助赵国,就是想让赵国和秦国打个两败俱伤,然后好渔翁得利。秦国指望齐国后力不继,纯粹是痴心妄想,相反,秦国如果这么想,正中齐国的下怀,齐国正指望秦国被这一仗活活拖垮呢。

熊炽冷冷一笑,“既然如此,武烈侯为什么不重返中原”

“请你相信我一次。”宝鼎苦笑道,“这场大饥荒比你想像的要严重。这一仗持续打下去,生灵涂炭,田地荒芜,民不聊生,等到明年,天灾演变成人祸,大饥荒会越来越严重,波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到了那个时候,被天灾和战争拖垮的是赵国和齐国,而不是我大秦。”

“既然如此,武烈侯有什么理由拒绝重返中原”熊炽紧追不放。

“我不能离开江南。”宝鼎实话实说,“我一旦离开江南,西南策略的实施必定出现变故。”

熊炽实在忍耐不住了,“武烈侯,西南策略不过是个权宜之计,现在局势变了,它还有实施的必要吗再说了,江南现在稳定了,西南策略也开始步入正轨,即便你不在江南,这一策略也不会出现变故,你到底担心什么”

“你已经说出答案了。”宝鼎叹道,“没有人认识到西南策略的重大价值,这就是我不能离开江南的唯一原因。”

熊炽气苦,不知道说什么好。

“你当真不愿意离开江南”熊炽眼神凌厉,口气也变得冷肃了。

宝鼎面露痛苦之色,双手缓缓掩住面孔,长长叹息,“我很疲惫,真的很疲惫,江南已经让我心力交瘁,我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压了。”

熊炽彻底无语,他能感受到宝鼎心里的痛苦,他也理解宝鼎所承受的重压,一个年轻的封君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奇迹了,如果继续逼迫甚至胁迫,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熊炽急禀咸阳,同时急告中原,请公子扶苏写信给武烈侯,看看能否打动武烈侯。

昌文君熊炽的到来在江南官员中引起了震动。很明显,咸阳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调武烈侯去中原了。

中原才是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吞并赵国的惊人功勋让所有人为之疯狂,相比起来,江南不过是蛮荒之地,而西南策略更是水中花井中月,它能带给大家什么利益如果不是武烈侯的坚持,西南策略早就寿终正寝了。

江南官员们既兴奋又激动。追随武烈侯南下的官员们开始准备重返中原,而江南本土官员却积极奔走,试图追随武烈侯北上中原。至于河北人,心情很复杂,他们当然不会离开,武烈侯也不会带他们走,但他们更不希望武烈侯重返中原。武烈侯的离开必然影响到十八方镇的发展,而武烈侯重返中原必然会加速赵国的败亡,这都是河北人所不愿看到的事。

十八方镇迅速陷入惶恐焦虑之中,很多十八方镇的军政官员打算组织一次万民请愿,阻止武烈侯的离开。

南山子和盖聂意识到问题严重,当即赶赴邶阳行辕,当面询问武烈侯。

宝鼎对近期发生的事一清二楚,但他无力阻止,他也意识到自己想留在江南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身不由己啊。

“如果我走了,谁来主持西南策略的实施”宝鼎没有直接回答南山子和盖聂,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他想过很多遍了,但答案让他极度不安。

历史上大秦开拓西南之后,始皇帝迁徙五十万人戍守。这五十万人应该就是南下的军队。宝鼎提前开拓西南,并吸取历史教训提前开凿南岭大渠,那么接下来对西南的征伐就很轻松,要不了许多军队,十几二十万人马就能解决。不过西南蛮荒,若要发展就要迁徙人口,将来西南肯定有一支庞大的戍边队伍,而这支戍边队伍对未来帝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