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19

分节阅读 3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去西南干什么”

宝鼎笑了起来,“高唐君,难道你想让我撕毁盟约”

后胜摇摇手,“武烈侯对未来的中土局势有什么看法”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三国鼎足而立。”宝鼎正色说道,“楚国地处中土东南,疆域辽阔,有淮水和大江两道天险,易守难攻。楚国为抵御秦国,必定全力结盟于齐,以为犄角之势。但齐国没有山川之险,仅靠长城和大河,难以阻挡我大秦的攻击。好在东北还有燕国,可以给齐国以有力支援。假若齐楚燕三国合纵,联手抗秦,则中土必定三足鼎立。燕国虽然不在鼎足之列,但它偏据东北,对河北、中原形成了重大威胁,直接决定了中土鼎足之势。”

“在武烈侯的眼里,赵国已是咸阳的囊中之物”

“或许也是你齐国的囊中之物。”宝鼎笑道,“你和太子睿对中土大势的看法不一样。你认为齐国应该乘机夺取赵国,进一步壮大齐国的实力,而太子睿过于低估了齐国的实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要以保赵抗秦来维持齐国的国祚。很多齐人说你保守,胆小怯战,孰不知,那些表面上看上去非常激进的人,才是真正的保守。”

后胜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笑容。显然,宝鼎说中了他的心事。

位高权重者,哪一个不想在有生之年干一番大事业,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后胜也是如此。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不是为了守护国祚,而是为了报仇雪恨,为了开疆拓土,为了争霸中土,这才是齐国休养生息四十年的真正目的。

齐国最大的仇人是谁不是秦国,而是赵国和燕国。正是这两个邻国,在四十多年前的合纵攻齐大战中,充当了策划者和急先锋的作用。乐毅带着以这两国大军为主力的合纵联军差点把齐国灭了。此仇不报,何以面对先祖何以让当年死难的齐人瞑目于九泉之下

齐国要发展,就要开疆拓土,而从今日的形势分析,开疆拓土最好的目标就是赵国。秦赵大战,赵国被打惨了,如今又连遭大劫,奄奄一息,此时不打赵国,更待何时拿下赵国,拓展实力,将来才能与秦国争霸,才能在三足鼎立的大势中确立优势。

相反,如果按照太子睿等激进势力的策略,齐国保护赵国,与秦国作战,最终必定与秦国打得两败俱伤。秦齐两国打得不能动弹了,赵楚两国乘机恢复元气,然后呢然后齐国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把四十年的积累打得一干二净,将来反而要仰赵楚之鼻息,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这叫什么策略这不是亡国之策吗休养生息了四十年的齐国,竟然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勇气,只知道一门心思守住自家的国门,这还叫激进这是最可悲的保守之策了。

齐国要打赵国,首要条件是什么当然是秦齐楚三国结盟,然后与秦国抢夺赵国了。

攻打赵国,是一场必胜的战斗,是报仇的战斗,是开疆拓土的战斗,是关系到齐国未来的战斗,然而,齐国很多人被赵燕储三国的使者说晕了头,竟然为了他国的安危,放弃必胜的、关系到齐国未来的战斗不打,傻兮兮地跑去与秦国争夺中原,这简直让人啼笑皆非。

“中原离不开武烈侯。”后胜说道。

宝鼎微笑点头,“我希望能尽快回来,然后和高唐君一起,开创中土的未来。”

第一卷 崛起 第283章 浑身解数

第283章 浑身解数

武烈侯公子宝鼎和高唐君后胜谈得非常投机,两人从中土未来形势的发展谈到治国策略,又从治国策略谈到军政财等具体政策,东西方两个大国的大权贵通过这次全方位的交流各有收获。

后胜对秦国这位年轻封君传奇般的故事一直抱着怀疑态度,但经过这次接触,他不得不承认,武烈侯确如传言所说是一位罕见的天才。

重新认识了武烈侯,切身感受到了武烈侯的才能,后胜更加坚定了与秦国结盟的决心。

有一点后胜和武烈侯的看法一样,那就是齐国军队的战斗力乏善可陈。齐国军队有实力,但缺乏实战经验,而秦军不但有实力,更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使得双方的战斗力有一定的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导致齐国没有战胜秦国的信心。

后胜之所以要结盟秦国,攻打赵国,其实就是想利用攻打赵国的机会,让齐军获得实战经验。赵国虽然两次击败秦国,但损失巨大,如今更是奄奄一息。此刻齐国军队打赵国,不但有必胜的把握,还可以在锻炼军队的同时,报仇雪恨,拓展土地,增强实力,一举多得。等到齐军拿下了赵国,军队也获得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再与秦国决战中原,那胜算就大大增加了。

可惜的是,后胜这种稳健策略虽然得到了齐王建的认可,但遭到了以太子睿为首的部分宗室贵族、以孙氏为主的军功贵族,还有以稷下大贤为主的士卿贵族们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秦国现在很强大,齐国虽然休养生息四十年,但最多只能与其抗衡,不足以击败它,所以当前齐国最现实的策略就是联合赵楚燕三国合纵抗秦,集四国之力先把秦国击败,然后齐国就可以称霸中土了。

这个策略和后胜的策略其实都是建立在齐国实力尚且不足的基础上,但一个策略是联合东方诸国先行击败最大的对手秦国,而另一个策略则是结盟强秦,先行吞并赵国以最快速度拓展自身实力。

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策略绝对正确,然而朝堂上的权力斗争和策略上的分歧导致对立派系之间根本不存在妥协的可能,于是齐国政局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混乱。

在混乱中,后胜赢得了先机,齐国的策略将再一次由“合纵”转向“连横”,而这正是秦国所迫切需要的局面。

武烈侯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把逐渐偏离的历史轨迹再一次拉上了既定轨道,拉上了有利于大秦统一中土的历史轨道。

有些历史必须改变,比如公子扶苏要成为储君,比如要打击咸阳的关东势力,遏制法家士卿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但有些历史却不能改变,比如统一进程。假如统一进程偏离了,中土统一可能因此而延误,未来的中土将如何对抗北方的匈奴人中土若想在南北战争中占据优势,甚至想在匈奴人统一大漠之前击败他们,那么中土的统一就是先决条件,所以公子宝鼎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侥幸的是,到目前为止,公子宝鼎尚没有让统一的历史轨迹偏离太多,但也没有让足以改变帝国命运的历史轨迹偏离到理想状态。

宝鼎急于见到公子扶苏和昌平君,更急于南下,而后胜也急于返回临淄,所以两人谈了一夜,确定了彼此合作的思路之后,马上握手告别。至于具体细节上的谈判,两人都不再关心,仅仅约定了下一次谈判的时间和地点,便先后离开了大野泽。

宝鼎把谈判结果一边上奏咸阳,一边急告中原军政官长,并请他们火速赶赴梁囿行辕。

公子扶苏和昌平君熊启日夜兼程赶到中原。临行前秦王政特意嘱咐,路上不要耽搁,以最快速度赶到中原与武烈侯进行交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