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14

分节阅读 31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防备齐国在背后下黑手,如此一来双方就形成了牵制。这时候,齐国高唱“我保持中立”还有谁信最起码秦国就不会相信。双方进行有“戒备”的合作可以,但要秦国相信齐国的“中立”,并因此对其不加防范,那是绝无可能。

秦楚两国世代联姻,关系可谓亲密,但两国因为边境接壤,彼此防备,从来没有信任可言。从两国的历史来看,双方交战的次数非常多,也算是一对生死仇敌。这就是齐国的前车之鉴,齐国事实上在休养生息四十年后,终于还是不可避免地迎来了它最可怕的敌人。大争之世根本不存在世外桃源,尤其对一个王国来说,你即使不打别人,别人也一样要打你。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道理可言,更不要谈什么虚无缥缈的理想。

武烈侯提前吞并韩魏,打下中原,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齐国的国策。

现在回头看历史,秦国当时采取吞并韩国却留下魏国的策略非常高明。留下魏国就等于在秦齐两国间保存了缓冲,有了这个缓冲,齐秦两国才有持续保持盟约的基础。齐秦两国在直接对抗的情况下,根本不存在结盟的可能。

如今武烈侯全取中原,秦国看上去强大,但多了一个齐国这样的强敌,实际上得不偿失,在策略上是个错误。

武烈侯如今算是尝到了改变历史的苦果,虽然他个人的实力因为攻占中原的功劳而增长,但给秦国带来了齐国这个强敌,更严重的是,他让秦国不得不承担大饥荒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幸运的是,秦王政和咸阳的中枢大臣们身处于这个大争之世,他们看不到未来,更不知道历史轨迹的走向。假如秦王政也是穿越者,此刻看到武烈侯把大秦统一的大好形势葬送了,必定气得吐血而亡。

武烈侯自尝苦果,不得不绞尽脑汁予以补救。提前开辟西南战场就是补救措施之一,其次他就要与齐国后氏外戚建立某种亲密关系,这与楚国的阳文君建立秘密关系一样,目的都是想维持盟约,想方设法让统一的历史轨迹不至于出现重大偏差,从而让统一大业还能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发展。

武烈侯的运气还算不错,齐国的政局自君王后薨亡到现在,一直没有稳定下来。

以太子睿为首的田氏宗室与以后氏为主的外戚围绕着国策变革问题一直针锋相对,激进派和保守派在齐国朝堂上大打出手,而齐王建在君王后的阴影下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如今老迈的他早已失去了雄心壮志,失去了争霸天下的勇气,更没有锐意变革的激情,他只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只想守住齐国国祚,所以他非常保守,对以后氏外戚为首的保守派还是非常信任,依旧让他们掌控朝政,这给了武烈侯稳定中原的时间。

然而,大饥荒的爆发把中原推进了深渊,就算一心一意只想浑浑噩噩过日子的齐王建也睁开了浑浊的双眼,目光中透出一股贪婪。这是上天赐给齐国夺取中原的机会,齐人只要挥挥手,就能把中原收入囊中。

朱氏断然离开了中原,准备跟在齐军后面大捞一笔,而端木氏却留了下来。

端木泓今年不到五十岁,自小便随父亲学习经商之道,小小年纪就走遍了天下。二十岁之后到稷下学习,但仅仅学了一年,端木泓便离开了,认为稷下没有自己可学的东西。端木泓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说中土的大山名川就是他的师傅,而人世沧桑就是学问。这位特行独立的巨贾性情怪异,行事低调。端木氏在中土历来声名显赫,但到了他这一代,端木氏声名不显,渐渐沦为二流巨贾。

端木氏当真没落了当然不是,这不过是端木泓的生存策略而已,他早在主掌家族的时侯便开始了财富大转移,把端木氏的财富从中原一点点地悄无声息地转移到了齐国。

然而,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策略出现了错误,而且还是足以导致端木氏一夜间便灰飞烟灭的错误。

中原局势的风起云涌,赵国的连续灾难,楚国的连番败北,把齐国推到了风口浪尖,东西方两大强国终于在几十年之后再一次正面对峙,而局势的发展显然对齐国不利。或许在齐国人看来,齐秦两国可谓棋逢对手,但对深悉齐国政局的端木泓来说,他对齐国没有信心,甚至十分的悲观。

端木泓匆忙赶到中原,找到老朋友白氏、孔氏和张氏,希望能亲自拜见武烈侯。这个愿望一度落空,直到今天,在他已经通过秘密渠道获悉武烈侯要离开中原的时侯,他终于见到了这位传奇的年轻封君。

端木泓的相貌很普通,棱角分明的脸上刻满了沧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也装满了岁月的磨难。宝鼎第一眼看到他的时侯,甚至想到了商队里的车夫,这让他不由自主地望向端木泓的双手。一般车夫的双手都长满了老茧,而端木泓的双手非常白净,手掌宽大,握住的时侯颇有力度。

宝鼎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宾主落座,随意闲聊,宝鼎发现端木泓很健谈,为人似乎也颇为豪爽,从不凡的谈吐中还隐约可以看到此人智慧很高。宝鼎对他的好感不由增加了几分。

话题很自然转到了大饥荒,转到了齐秦两国边境的紧张局势。

“齐国的意图很明显,想趁火打劫。”宝鼎直言不讳地说道,“目前我不想打仗,不是担心打不过齐国,而是担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然,如果齐国一定要挑起战事,我也不会退让。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伤者肯定不是我。”

端木泓迟疑了一下,问道,“我不能理解的是,武烈侯为何要在大河上架设浮桥,收容河北饥民”言下之意,你把中原推进危局,如今拿什么来抵御齐军的攻击

宝鼎把案几上的地图打开,推给端木泓。

端木泓凝神细看,脸色渐渐变了,变得很吃惊。赵齐密谋,把河北灾难转嫁给中原,而武烈侯的对策竟然如此简单,轻而易举便化解了中原危局。不过端木泓感到高兴的是,武烈侯把此等机密告诉自己,这有明显的示好之意,自己应该马上做出回应。

“这个消息很快便会传回齐国。”端木泓想了片刻,说道,“在我看来,这一仗已经打不起来了。”

“何解”宝鼎问道。

端木泓整理了一下思路,随即把齐国的政局及其可能的几种发展详细告之,“只要齐王活着,国相后胜便能牢牢控制朝政,那么两国就有很大的希望保持长久盟约。”

齐国朝堂上的秘闻对宝鼎来说也是机密。端木泓能及时做出选择,这令宝鼎非常高兴。

宝鼎摇手笑道,“齐国一边合纵,一边连横,脚踏两条船,根本不值得现任啊。”

“结盟的基础是实力。”端木泓从容回道,“只要中原有足够的实力对抗齐国,那么盟约自然就能存在。”

宝鼎皱眉沉思。端木泓的消息足以证明,虽然中原局势偏离了历史轨迹,但齐国的政局还是按照原来的历史在发展,只是,这种局面能维持多久

“齐王的身体如何”宝鼎问道。

端木泓摇摇头,“人老了,有些事不好说。君王后如此,华阳太后也是如此。临淄最近有传言,说老王的身体每况愈下,有意把国事托付给太子。”

“太子对局势有何见解”

“太子认为,赵国旦夕不保。赵国亡,则齐国失去最后一道屏障,所以齐国今年一定要进攻中原,延缓或者阻止秦国攻打邯郸。”

宝鼎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一旁的赵高忽然问道,“传言的真相是什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