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266

分节阅读 26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烈侯击败合纵军,形势大好,正是乘势攻略中原的最佳机会,错过这个机会秦军再想攻占中原又要大费周折了。

宝鼎和公子腾等人商议之后,觉得李园没有价值了,不如放回去,或许还能让寿春乱一乱。民夫也可以放回去,老的老小的小,留着价值也不大。唯独这个青壮值得商榷,放五万正规军回去,太不划算了。

景缨对青壮士伍志在必得,果断提高了赎买价格。价格高了,需要支付的粮食布帛武器也就多了,基本上掏空了楚国的储备。

宝鼎和公子腾等人觉得差不多了,只要楚军一到两年内无法发动攻击,那秦国基本上可以牢牢控制中原。

第一卷 崛起 第237章 攻魏

第237章 攻魏

自拿下新郑后,宝鼎便与咸阳保持密切往来,基本三日一奏,与秦王政也是书信不断。

韩国国土不大,人口也少,但因为处在富庶的颍川,其财富甚至超过了南阳和南郡。咸阳对颍川垂涎已久,只是没想到韩国的灭亡速度如此之快,大大超过了咸阳的预料,搞得咸阳措手不及。

宝鼎有心在中原拓展自己的势力,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秦国一般在新占土地设置郡县,这次也不会例外,宝鼎便打算在新郡的地域划分和人事安排上获得利益。

宝鼎短短时间内便在中原打开了局面,功勋很大,但他已经是秦国的一等封君,整个南阳郡都是他的封邑,这次灭韩所缴获战利品的价值也是难以估量,现在秦王政对他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秦王政不封不赏,不代表宝鼎就不能要,尤其在财富上的侵占更要明显。

宝鼎知道若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就要赢得秦王政的支持,若要赢得秦王政的支持,最起码要赢得秦王政的基本信任,退一步说,最起码不能让秦王政怀疑他要造反,否则事情就没办法干了。这个尺度的把握很难,好在宝鼎从后世穿越而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赢得君王信任或者缓解与君王矛盾的办法。

仗打赢了固然好,但赢得太多,功高震主,麻烦也就来了。宝鼎这个特殊身份的一等封君屡建战功,秦王政当然会感到无形的威胁。宝鼎为了维持与秦王政的关系,不得不想一些办法,比如对财富的侵占。后世有一种说法,越是贪图享受的人,胸无大志的人,越是能赢得君王的信任。宝鼎决意效仿,不论效果如何,对他而言都是有利,毕竟财富还是越多越好。

宝鼎奏请咸阳,把叶城、舞阳和昆阳划入南阳郡。叶城和舞阳一带的铁山关系到南阳冶铁手工业的发展,宝鼎志在必得。

在颍川郡的郡守人选上,宝鼎举荐了隗藏。这个位置对宝鼎实现自己的中原策略非常重要。宝鼎不想看到咸阳派一个其它派系的人来钳制自己,而不出意外的话,咸阳肯定要派一个持法治理念的关东人比如本为韩人的冯氏出任新郡郡守。

宝鼎率先举荐,就是迫使咸阳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想法。我不要关东人,我也不举荐老秦人,楚系外戚我也排除在外,那么就剩下巴蜀人了。武烈侯和巴蜀琴氏的关系路人皆知,武烈侯的未婚夫人就是来自巴蜀琴氏,这时候宝鼎举荐隗藏,摆明了就是任人唯亲,但偏偏他提出来的这个人选各方势力都能接受。

在宝鼎与楚国上柱国景缨的谈判进行到尾声的时侯,咸阳关于新郡的地域划分和新郡官员的任命终于下来了。

新郡叫颍川郡,治府新郑,原韩国之地,但叶城、舞阳和昆阳划给了南阳郡。颍川郡郡守隗藏,郡尉来自蒙氏,监御史则来自楚系。

宝鼎大为满意,第一次切身体验到了强大实力所带来的好处。只要有实力,即便是秦王政和咸阳中枢,在宝鼎没有触及到他们底线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尽量满足宝鼎的要求。

宝鼎再奏,而这份奏章的内容就让秦王政和咸阳中枢不得不慎重了。

用战俘换取与楚国的连横,并乘机从楚国获取大量的粮食布帛和武器,这个计策对秦国非常有利,没有拒绝的理由,但宝鼎之所以实施此策,却是为了即刻攻打魏国。

现在中原形势变了,原有的历史轨迹在宝鼎的努力下也改变了,而这种改变因为方城大捷和韩国整整提前一年时间灭亡,导致秦军在中原战场上确立了巨大优势,这是宝鼎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他也没有想到方城一把大火竟然烧出了一个提前占据中原的大好形势。

如果秦国能提前占据中原,那么中土的统一也极有可能提前,而中土统一进程的加快,明显有利于宝鼎把本利益集团更牢固地捆在一起,继而对咸阳朝政施加影响甚至直接控制朝政的走向。

宝鼎因此信心百倍,决意要利用眼前的大好时机拿下魏国,横扫中原。

然而,这里面有个变数,那就是齐国。历史上秦国先灭韩,再灭赵,然后在攻魏的同时重兵南下攻打楚国。这期间齐国一直没有动静。直到楚国灭亡,天下大局已定,齐国再想逆转乾坤已经来不及了,最终一箭未发,投降了。

今天呢今天中原战局的变化与原有的历史轨迹差不多,不过提前一年灭韩,另外就是重创了楚国,而重创楚国是导致中原局势对秦国非常有利的重要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