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前自己的想法过于单纯幼稚,过于异想天开了。自从融入到这个时代,融入到咸阳这个大秦国的权力中心后,自己用后世人的目光冷静地观察和思考,最终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若想从治国理念上、从治国策略上去改变历史轨迹,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除非自己做君王,做中土的主宰,才有可能实现由上而下的颠覆性改革,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的车轮一路咆哮着冲进万丈深渊。

自己做君王宝鼎想到这里不禁头皮发麻,背心处更是冷汗涔涔。坐在自己对面的可是始皇帝,千古第一帝,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代雄主,自己玩得过他自己算什么前世一个市井小民,穿越而来,侥幸重生到一个宗室公子身上,而这位宗室公子又是“万众瞩目”的一个特殊人物,稍有异动,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要连累成千上万的无辜者。

想都不要想,绝对不要想。此路走不通,还有其它的办法。大禹治水。先堵后疏,既然强行“堵”不住,那就只有疏浚河道了。现在距离帝国诞生还有十一年,自己还有时间疏浚帝国奔腾的河道,只要把河道整缮好了,或许就能帮助帝国逃避决堤的命运,逃避败亡的命运。

兄弟两人在车上继续探讨,但宝鼎不敢再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不敢再尝试着强行“封堵”,而是试着用“疏浚”的方法,比如对外要未雨绸缪,先期缓解匈奴人对中土的威胁;比如进行学室制度和取士制度的改革,先期做好官吏的储备;比如加大农耕和水利的投入,设法增加粮食的产量,确保庶民的吃饭问题;比如商贸回易,还是要借鉴计然之术,大力支持,增加税赋收入。

秦王政对继续发展商贸一事持否定态度。自从吕不韦被赶出咸阳,大秦人就把吕氏春秋束之高阁,“以商富国”的策略随即被抛弃。大秦人把商君书又拿了出来。法家重农抑商,崇本抑末,而这两年的连续征伐使得粮草物资异常紧缺,最近爆发的盐铁大案更是暴露了商贾逐利对王国造成的巨大危害。所以新年过后,廷尉卿李斯、博士韩非等法家士卿连续上书,建议朝廷调整国策,重农抑商,把更多的人力财力投到农耕之上。

宝鼎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他提醒秦王政,凡事有利有弊,切切不可矫枉过正,尤其在这个大争之世,保持必要的商贸以便与他国互通往来还是非常必要的。

秦王政对宝鼎越来越欣赏,他感觉宝鼎就像一座神秘的宝库。只要不断挖掘,就能获得意外的惊喜。虽然他与宝鼎在国政上的分歧非常明显,但宝鼎才华横溢,这一点毋庸置疑,用得好了,就是大秦之福,老嬴家之福啊。

车驾到了咸阳宫,秦王政谈兴正浓,没有放宝鼎走,而是拉着他继续深谈。宝鼎放开心怀,高谈阔论。他的确没有实践经验,但前世所学的知识里毕竟有两千多年的文化沉淀,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找到借鉴的经验,信手拈来就是一番奇思妙想,就算是纸上谈兵吧,也能给秦王政以启发,让他的思路更为广阔。

直到深夜,宝鼎才告辞而去。

见到曝布,宝鼎急不可耐地问道:“如何可有发现”

曝布警觉地四下看看,这才神神秘秘地凑到宝鼎的耳边,以低不可闻的声音说道:“琴氏家主。”

宝鼎心跳骤然加快,脸色顿时凝重,眉头更是紧紧蹙起,目光中露出一种不可思议之色。难道我的猜测是对的秦王政与隗清真的有一手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王政信任隗状,而隗状则带着蜀系打算脱离楚系,崛起于咸阳

宝鼎稳住心神,迟疑了片刻,对曝布说道:“忘掉这件事。”

曝布当然知道这个秘密的重要性,这是大王的隐私,一旦泄露不堪设想,所以他毫不犹豫地点点头,然后低声问道,“那位兄弟呢”

“自家兄弟,相信他。”宝鼎笑道,“就像我相信你一样相信他。”

曝布感激地看了宝鼎一眼,躬身拜谢。他本来以为那位跟踪的兄弟死定了。公子肯定要死守这个秘密,谁知公子的胸襟气魄远非常人,根本就没有下毒手的念头。

宝鼎匆匆回到蓼园,直奔东湖白楼。溥溥已经睡了,赵仪陪着白氏聊着闲话。宝鼎先向白氏问安,把自己这两天的行踪简要说了一下。听说儿子一直和大王在一起,白氏颇为不安,仔细问了两句。宝鼎不便明说,“我和大王商讨国事,方方面面都随便谈了一些。”

白氏从儿子的眼神里敏锐地发现到了问题,儿子有些沮丧,显然与大王分歧较大,谈得并不是很愉快。

“你一直在乌氏长大,又没有读过书,你懂什么国事”白氏有意告诫儿子,不要干涉国政,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如今白氏和司马氏已经解禁,宝鼎回咸阳的重要使命基本上完成了,至于给武安君和公子弘昭雪沉冤一事,那太渺茫了,还是不要抱什么希望为好,免得适得其反,再遭祸事。

“我懂母亲的意思。”宝鼎安慰了母亲几句,然后问道,“母亲见过琴氏家主吗”

“见过一次。”白氏说道,“我对你说过的,你忘记了”

“母亲对琴氏家主的观感如何”

“风华绝代,美若天仙。”白氏不假思索地说道,“你到咸阳这么长时间了,为什么不去拜访她”

宝鼎也觉得奇怪。我为什么没去拜访她太忙了他尴尬地笑笑,“小家主兄妹跑得勤,大匠也常常来,倒是疏忽了。年关前后都是母亲劳顿,也轮不到我去兰房。”

“你还找理由”白氏嗔怪道,“是不是因为人家寡居在家,又深居简出的,觉得不方便”

“对对。”宝鼎笑道,“就是母亲这个意思。”

“你突然问起琴氏家主,是不是因为仪儿的事”白氏把娇羞不安的赵仪搂在怀里,戏谑道。

“过段时间,我要去北疆。”宝鼎说道,“我和仪儿的事,还是早点定下来为好,免得横生枝节。”

白氏和赵仪约莫估猜到宝鼎去北疆的原因,但事关朝堂机密,她们也不敢细问。白氏微微点头,“我再去兰房跑几趟,看看琴氏家主的意思。”

“母亲不要去兰房了。”宝鼎说道,“去宫里找老太后,只有老太后出面,这事马上就能定下来。”

白氏一想也是,赵仪现在的身份是夜郎国公主,宝鼎是宗室公子,如果要联姻,必须由咸阳宫出面,这事还就得找老太后。

“你才十六岁,距离冠礼成人还早,老太后未必急着给你办。”白氏担心地说道,“再说,老太后愿意让宗室娶一个夜郎国的公主为正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