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136

分节阅读 1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里宝鼎不禁暗自苦叹,好心救个人,却不料救回来一个天大灾祸,但世事无常,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谁说这一定就是灾祸说不定这就是我迅速崛起于咸阳的一个天大机遇。

当前形势下,的确不能把赵仪放在琴氏,一旦巴蜀人和黑冰台联手设计,让赵仪与赵国黑衣碰头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赵仪紧悬的心顿时放了下来。溥溥欢呼雀跃,搂着赵仪的脖子破啼为笑。白氏则忐忑不安,从儿子的表情上看得出来,他还有更多的秘密深藏心里,事情远比看上去的要复杂棘手。

宝鼎找到隗藏、琴唐和琴珪兄妹,随便找了个理由要留下赵仪。巴蜀人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们也听到了风声,说武烈侯在尚商坊遇刺一事与关东秘兵有关,既然与关东秘兵有关,那必定牵扯到赵国黑衣。赵仪是赵国公主,假如赵国黑衣发现了赵仪,深夜找上门来。那事情就麻烦了。赵仪的身份一旦暴露,巴蜀人就有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就要砍脑袋灭三族,巴蜀人哪敢承担赵仪还是留在蓼园最为安全。

深夜,巴蜀人保护着一辆空车离开了刁斗巷,而赵仪则与白氏、溥溥歇在了一起。

赵仪早年就失去了母亲,两年前父王又驾崩,如今大兄在邯郸生死未卜,她自己又被一把火烧得灰飞烟灭,可以说是孤魂野鬼一个,孑然一身、孤苦伶仃。白氏对她非常同情,呵护有加,而她则从白氏身上重新找回了母爱。

夜深人静之刻,白氏右手搂着赵仪,左手搂着溥溥,酣然入睡。赵仪偎在白氏的怀里默默流泪,她的心非常平静,但她就是想哭,她在黑暗里默默祈祷,她告诉天上的父母,她活得很好,她想让时光静止,永远留在这一刻。

宝鼎再度“出击”。他找到驷车庶长嬴豹、内史嬴腾,极力说服他们赞同自己在大王后储一事上的主张。

楚系外戚独揽权柄,理所当然威胁到了嬴氏王族对大秦国的统治,所以非楚系宗室成员对此早就不满了。秦王政加冠礼已经六年了,至今不愿意立后立储,其背后的支持者就是嬴豹等宗室成员。以秦王政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无法对抗华阳太后,但如果加上一大帮宗室成员,那形势就不一样了。不论华阳太后如何强横,在立后立储这件关系到嬴姓存亡、国祚存亡的大事上,她也要慎重,最起码要赢得宗室大臣们的支持。

秦王政的嫔妃众多。夫人、世妇、八子一大堆,其中除了楚国夫人以外,尚有韩国夫人,甚至还有胡女嫔妾,但人数最多的就是来自于本土老秦人一系的嫔妃。这些嫔妃女爵封号较低,但子女较多。在秦王政没有封后,没有立嫡的情况下,她们都有机会封后,她们的子女都有机会成为储君。

宗室权贵们都知道公子宝鼎身份特殊。当初公子弘战死长城后,咸阳之所以没有赦免他的妻儿,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兴国君、公子弘都曾是大秦国的储君人选。昭襄王给兴国君迎娶了夏阳司马氏之女,给公子弘定下了郿城白氏之女,其意思很明了,坚决将楚系外戚排除在中枢之外,以确保嬴姓秦氏的纯正血统,确保嬴姓王国世代传承。但事与愿违,他一死,楚系即刻崛起。楚系外戚重新崛起了,当然要吸取教训,要把嬴姓秦氏的楚人血统继续传承下去,以确保楚系在王国的权势和利益。

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楚系外戚永久赶出大秦中枢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在王位继承人的血统问题上保持纯正,所以,公子宝鼎永远都没有机会重返王族,重返咸阳,因为他一回来,不仅他本人会威胁到大王的王位,一些秉承昭襄王遗志的宗室王孙和老秦人马上就会以他为中心,重新拉开嬴姓宗室的血统之争。

谁也没想到的是,秦王政竟然把公子宝鼎“逼”回了咸阳,很快,就如过去咸阳所预料的那样,公子宝鼎果然祭出了宗室血统这个最具威胁性的“法宝”。

这个“法宝”也只有公子宝鼎敢拿出来。公子宝鼎的背后有两大势力,这是昭襄王生前就安排好的,命运就是这样给他安排的,一个是老秦人,一个是宗室里具有纯正老秦人血统的王孙,所以宝鼎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拥有强悍的力量,他的对手就是楚系外戚,双方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宝鼎回到咸阳,必须祭出这个“法宝”,否则他肯定会遭人陷害,而大王也肯定会压制他,以免其实力大了威胁到自己的王位。宝鼎也只有祭出这个“法宝”,让大王立后、立储,让整个大秦国都知道大秦的储君是谁,他才能把自己对大王的威胁降到最低。

但如果后储都是楚系,秦王政把宝鼎“逼”回咸阳干什么宝鼎在咸阳又能坚持多久嬴姓宗室又如何确保嬴姓大秦世代传承因此,老秦人也罢,宗室里拥有纯正老秦人血统的宗室王孙也罢,肯定会支持公子宝鼎,无条件的支持,坚决阻止大王立楚国夫人为后,这一点绝无退让的可能。

嬴豹、嬴腾一口答应了,他们马上联系栎阳、雍城的宗室王孙,纷纷上奏,支持武烈侯公子嬴宝鼎,坚决要求大王慎重考虑立后立储一事,坚决反对立楚国夫人为后。

老太后非常生气,楚系外戚更是怒不可遏。

秦楚两国二十一代联姻,嬴姓和芈姓血脉相依,两姓子孙的身体里都流淌着对方的血液,而武烈侯竟然荒谬到极致,竟然要以血统为依据,把嬴姓子孙划分出亲疏贵贱,其居心何在

昭襄王是宣太后之子,昭襄王的身体里就流淌着楚人的血液。兴国君和安国君都是昭襄王的儿子,他们的身体里同样流淌着楚人的血液,所以不管是武烈侯公子宝鼎,还是今日大王嬴政,身体里都流淌着楚人的血液,如今他们竟然以血统来区分宗室子孙的贵贱,这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嘛。

就在宗室、外戚陷入后储之争的时候,盐铁大案终于审理完毕。

在楚系的蓄意阻扰下,盐铁大案最终没能扩大化,而是在一个相当有限的范围内结案了。至于谋反大案,因为涉案人员集体翻供,异口同声指证武烈侯以酷刑屈打成招,蓄意炮制冤假错案,导致此案的审理不得不搁置起来。

主审大员王陵因为未能在年底之前审结两案,引咎请辞。

秦王政令准,与公卿商量再定一位主审大员。

武烈侯公子宝鼎跳了出来,他直接跑到老太后寝宫,拍着胸脯保证,一个月内必将此案办成铁案。

这个案子本来就是公子宝鼎炮制出来的,如果让他去审,当然是铁案了,估计整个芈i姓熊氏都要受到牵连。但现在这个案子没人敢接,谁敢接只有武烈侯敢接。大王无奈之下,当然要把此案交给他了,那结果可想而知。

秦王政步步进逼,武烈侯也是步步进逼。

老太后当然知道这两个人的意思,所以她考虑了一夜,第二天,她把白氏请到了王宫,盛情款待,好言安慰,然后说到了白氏和司马氏惨遭禁锢二十五年的事,说到情动时,不胜欷歔。

白氏泪如雨下,当即跪请,说王陵、王翦、桓齮qi、公孙豹、麃biao公都已解甲归田,武安君当年的老部下都已离开了军队,大秦国如今需要一批青壮将领征战沙场。她恳请老太后赦免白氏和司马氏的罪责,准许两姓子孙戴罪立功,为国杀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