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85

分节阅读 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之策,麃公要从赤丽城方向强渡呼沱水,从侧翼方向攻击九门城。

李牧的代北军主力就屯驻于九门城。从九门渡河,向南可以支援肥下,向西南可以策应宜安,向西可以攻击赤丽。

三个多月来,双方的军队一直在宜安激烈交战。上个月,李牧的代北军抵达呼沱水北岸,但一直按兵不动。桓齮此次调整攻击之策,把主力调去攻击肥下,其意图就是要把代北军引出来。

麃公手上只有两万人,不管是攻击还是防守,都严重不足,一旦李牧把主力调到赤丽方向,麃公肯定抵挡不住。这样一来,形势就很明显了,桓齮显然是以麃公为诱饵,把李牧的代北军吸引到赤丽、宜安一线。只要代北军过了呼沱水,掉了陷阱,桓齮就掌握了主动,他随即可以指挥大军沿着呼沱水南岸急速推进,将代北军包围于宜安一带,如此大局可定。

李牧会不会掉进陷阱敢不敢渡河反击麃公无从预测,他只知道一件事,他手上这两万北军并不是真正的诱饵,真正的诱饵是鸿山辎重大营。假若李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鸿山大营,秦军主力失去了粮草武器,最终必定难以支撑,败北而去。

最安全的地方其实就是最危险的地方。当宝鼎得知这一事实后,心情非常复杂。怪不得冯劫和羌瘣hui都反对自己来河北,而王翦也是犹豫不决,原来河北战场根本就没有安全的地方。

鸿山辎重大营与赤丽城、宜安城正好构成了一个锥形阵势。假若李牧的目标是鸿山辎重大营,那他首先就要攻占赤丽,从而有效阻击井陉要塞的支援军队,其次就是要击败宜安城下的秦军,以阻击肥下秦军主力的回援,从而给赵军攻占鸿山辎重大营赢得足够时间。

在麃公看来,鸿山大营左有赤丽的两万北军,右有宜安辛胜的三万大军,足以保证鸿山辎重大营的安全,而宝鼎却知道这两支军队都被李牧击败了,鸿山辎重大营也给李牧抢去了,桓齮和他的主力大军更是全军覆没。李牧取得了宜安大捷,并因此被封为赵国的武安君。

宝鼎叫苦不迭,谁能料到自己一走进河北战场,就被安排在了一块死地上,但目前这块死地在秦军将率的眼里却非常安全,宝鼎无论用什么理由都无法离开,这让他欲哭无泪。

第一卷 崛起 第八十六章 九死一生了

第八十六章 九死一生了

麃biao公原本在辎重大营部署了五千守军。宝鼎带着苍头短兵来了之后,他连夜调走了两千五百人,以加强赤丽一线的兵力。

宝鼎是宗室贵胄,目前的爵位是八等公乘,只要财力许可,拥有一千私兵也合乎律法。乌氏有爵位有财力,以八百私兵相助宝鼎完全没有问题。至于王翦的五百骁雄卫和蒙恬的两百虎翼卫本有建制,随同宝鼎作战更在情理之中。宝鼎有军队,王翦又给了他建制,还让他护卫辎重,那么顺理成章,他到了河北战场自然就要承当起护卫辎重大营的重任。

宝鼎有心跟在麃公后面,一则离开鸿山这块死地,二则保护麃公的生命安全。从目前的战局发展来看,如果历史轨迹不变,麃公极有可能死在赤丽,但宝鼎的要求被拒绝,只能留在鸿山。

没办法,既然到了这块死地,宝鼎只有竭尽全力死里求生了。隗藏曾说过,宝鼎如果到了河北战场。秦赵两军打个平手都行,就是不能打败仗。如果打了败仗,承当了罪责,那秦王政若想封其为君侯,阻力不是很大,而是几乎不可能了。

从历史上的宜安大战可以推测到,李牧肯定拿下了鸿山辎重大营,而桓齮qi就是因此大败,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被李牧翻盘了。如今宝鼎到了鸿山辎重大营,那此仗假若败了,宝鼎的罪责不是大,而是非常大了。

三天里,宝鼎除了强迫自己尽快适应战争,适应血腥的战场外,就是在考虑坚守鸿山之策,为此他跑遍了整个辎重大营和附近的山林平原,但一无所获。在军事上,他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在他眼里,鸿山辎重大营的防御无懈可击,堪称完美,唯一的遗憾就是军队太少了,如果有个五万大军,绝对可以守住,就算李牧带着十万大军杀来也休想攻克。

宝鼎一筹莫展,曾向公孙豹、司马断和白公差求教。

司马断和白公差和所有秦军将士一样,认为此仗胜局已定。对宝鼎的这种担心嗤之以鼻,认为他根本就是杞人忧天,没事找事。白公差甚至拍着他的肩膀揶揄道,王翦上将军之所以让你来河北战场,并亲自给桓齮上将军写信,就是为了给你建功的,假若此仗没有胜算,王翦上将军会让你来冒险你就安心待在这里,等着拿功劳吧。

宝鼎带来的那封信最终并没有亲自交到桓齮手上。桓齮上将军到肥下指挥作战了,麃公又不愿意远离赤丽城,所以就派亲信部属送了过去。桓齮上将军还是非常给面子,给宝鼎写了一封书信,字里行间透漏出对武安君、对虎率公子弘的敬意,勉励宝鼎继承祖辈遗志,奋勇杀敌,并嘱咐宝鼎在鸿山安心待着。辎重大营是大军的后方基地,粮草武器更是大军的生命所在,这份担子可谓重逾千斤。

公孙豹倒是重视,还陪着宝鼎巡视了营外的六座堡垒。过去武安君打仗,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导致意外的细节,他要求自己的部下必须面面俱到。确保万无一失,这才有战无不胜的奇迹。公孙豹长期跟在武安君后面,身受武安君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养成了这种习惯,凡事都追求完美无缺。对打仗要求如此,对士卒要求如此,对宝鼎的要求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成功不可能靠运气,胜利也不是靠侥幸而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成功的基础。公孙豹这样要求自己,所以他的人生很辉煌,现在他这样要求宝鼎,结果宝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出手就给了世人一个惊喜,创造了一个传奇。

王翦在晋阳就看到了秦军的危机,认为桓齮此策非常冒险。公孙豹虽然离开战场二十五年了,但他的打仗经验非常丰富,他到了河北战场就察觉到了危险,认为桓齮的部署明显有轻视对手的意思。桓齮看不起赵军,更轻视李牧,并把这种情绪带到了战场上,而这显然是个足以致命的细节。

宝鼎得到了公孙豹的支持,胆气略壮,于是一边急告晋阳,恳求王翦早日率军来援,一边向驻守辎重大营的裨将提出了加固辎重大营防御设施的建议。

这位裨将对宝鼎的建议很重视,马上禀报麃公,但仅仅过了一夜形势就变了。

“左庶长,有何急事”宝鼎急切问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