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57

分节阅读 5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是他们最为投入的一个方面,青春萌动期嘛,情有可原。

女人向来是亘古不变的话题,王离也不例外,他也说到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果然引起了宝鼎的好奇。

王离所说的这个女人来自巴蜀琴氏,是琴氏家主的女儿,与琴氏小少主是一对孪生兄妹。这个叫琴玥yue的女孩漂亮聪慧,是咸阳有名的美人,追求她的王孙子弟成百上千,其中追得最紧的就有两个,一个是公子厉,一个就是王离。

王离风风火火,搞得动静很大,家中老娘治不住他,向王贲求援,王贲一封书信把王离叫到了晋阳。王离到了晋阳后花心不死,三天两头鸿雁传书,终于感动了佳人,相约北上探视。今天佳人终于到了晋阳,原准备晚上花前月下,谁知又被老爹带进了军营。不过这趟收获巨大,让他发现了宝鼎这个传奇级的强力后援,当即打定主意要带着宝鼎到处炫耀一番,尤其要在那个不爱鲜花爱英雄的佳人面前好好露把脸。看到没有这是俺哥,代北惊天一刺知道不就是俺哥干的。三箭齐射听说过吗那不稀奇,那是俺哥的拿手绝活。至于那个像牛虻一样死盯着佳人不放的公子厉,直接让哥把他打倒,出口恶气。

王离这么一想哪还忍得住,死缠着宝鼎,说明天一定要带他到处转转,晋阳有不少寻胜探幽之地,值得一看啦。正好蒙恬也在一旁极力怂恿,王离见有蒙大哥支持,心花怒放,更缠着宝鼎哀求不断了。宝鼎本想在军营好好待着,他的求知欲正是旺盛之期,恨不得一天变两天以便多学东西,哪有玩耍的心思但碍于面子只好敷衍答应了,原以为不过一句酒话,酒宴一散也就抛之脑后了。前世宝鼎应酬场合多,随口瞎掰已经成了习惯,哪知这年代的酒都是米酒,度数低,很难喝醉,一个个自始至终都很清醒,结果一句戏言变成了承诺,推都推不掉了。

宝鼎无奈答应了,相约明天再见。

送走了王贲父子,冯劫也要乘车走了,临行前,他主动提出来,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送个信去郡府,他晚上一定来为公子答疑解惑。

这话的意思很明显,第一你要读书,在咸阳那地方混,没有学问不行,纠纠武夫终究落了下乘,若想出人头地,最终还要靠学问。第二我冯某虽不是什么显学大家,但教你读书识字写写文章还是可以的。

事前驷车庶长赢豹和国尉尉缭都详细了解过,宝鼎是个痴儿,整天只知骑马射箭,砍柴练剑,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如今秘密揭穿了,宝鼎虽不是痴儿,但学识有限却是事实。宝鼎的未来是大秦宗室重臣,是未来君王的辅弼之臣,没有武技没关系,但没有学问那是万万不行。冯劫在这个计策中的任务就是在有限时间内教授宝鼎急需要的知识,先应急,以后有时间了再固本。

宝鼎心知肚明自己的要害在哪。死去的兄弟留给了自己一身武技,但学问怎么办这个时代的学问是显学,是法儒墨兵家等诸子学问,是经世治国之道的大学问。没有学问就是自己的要害、自己的软胁,仅凭此一点自己若想上位就难于登天。宝鼎正愁这事,不知如何越过这道坎,结果冯劫马上就雪里送炭。

宝鼎大喜,二话不说,撩衣跪倒,行拜师大礼。

他早就存了结交冯劫之念,只是苦无机会,现在如愿了,一跪跪出一个师傅来,有了师生之谊,宝鼎就算攀上了冯劫这棵大树,以后冯劫做了御史大夫,他这个做弟子的在咸阳当然会受到照抚。

宝鼎其实还是前世小人物心态作祟,不知道他这个公子身份、他身后背景的真正价值,他的心理状态还没有调整过来,还没有站在王孙权贵的高度俯视芸芸众生,所以以其前世小人物的心态,他非常自然的认为自己要攀附冯氏、蒙氏这种豪门做靠山,非常自然的就跪下行礼拜师。

宝鼎虽然不喜欢这种跪礼,但跪父母、跪师长他还是愿意的,毕竟他是在农村长大,农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礼仪习俗,很多场合还是必须用跪礼。宝鼎这一跪,师傅一叫,倒把蒙恬和冯劫吓了一跳,没想到一句话竟然产生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

冯劫急忙俯身搀扶,心里乐开了花。宝鼎的未来是秦王政一手打造的,是为大秦未来百年的发展做准备的,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宝鼎就是未来大秦的柱石,冯氏靠上这棵大树,其好处之大不言而喻。即便是现在,凭借宝鼎在宗室和老秦人两方面的深厚背景,也足以给冯氏以不可估量的助力。就以他本人来说,只要宝鼎在河北建功顺利返回咸阳,那他这个师傅距离走进咸阳权力中枢的时间就很近了,不至于像现在一样遥遥无期。

冯劫扶起宝鼎,两人的关系瞬间亲密。冯劫喜笑颜开,当即就问起宝鼎的学业。宝鼎也不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除了认识上千的字以外,一无所知啊。冯劫倒是喜出望外,他就怕宝鼎不识字,一切从头开始,那就耽误时间了。现在好了,认识字有基础,那起步就快了。读书不在乎年龄大小,关键是勤奋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师生两人谈得高兴,一边的蒙恬陪着笑脸,但心里却在不停的腹谤冯劫,这个老家伙赚翻了,不但便宜拣了个公子身份的弟子,还给冯氏开创了一个美好的未来,这都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怎么好事都给他碰上了

送走冯劫,蒙恬和宝鼎并肩走进辕门。蒙恬执意要送他,宝鼎也有心打听一些事,于是两人闲庭信步,边走边聊。

历史上蒙氏祖孙三代的履历交待的很清晰,但冯氏却没有留下什么资料,这显然也是一个历史悬案,大凡历史悬案自有其产生的原因,比如昌平君、昌文君就是因为要隐瞒楚系外威这个秘密,那冯氏呢他们又有什么秘密

“左庶长,你能说说师傅家的情况吗”宝鼎有意把话题扯到了冯劫身上,“以后常与师傅见面,假如因为不熟悉,做出什么失礼的事就不好了。”

“冯氏”蒙恬哂然一笑道,“说起来可就话长了。”

“洗耳恭听。”宝鼎暗自窃喜。

“冯氏一族是韩国上党人,冯劫的伯父叫冯亭,曾任上党郡守。”

宝鼎听到冯亭这个名字,霍然止步,吃惊地问道:“就是那个引发长平大战的韩人冯亭”

蒙恬点点头,“既然你知道,那我就长话短说了。”

长平大战前,秦人攻韩,取河内地,上党遂被隔于太行山以北,夹在秦赵之间,旦夕不保。冯亭无奈,召集族人商议,是奔秦还是投赵,族人意见不一,但以投赵呼声最大。冯亭遂投赵。

秦人大怒,发兵攻击,长平之战就此爆发。赵国战败,冯亭战死,其家族随之四分五裂。一部分归韩,一部分投赵,一部分奔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