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47

分节阅读 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出自司马错和白起的帐下,但自两位统帅先后离世后,一部分将领转投他系,比如关东外系的蒙骜和楚系的桓齮;一部分老秦武人则紧跟着王龁he、王陵、麃biao公和王翦等几位老秦悍将。

昭襄王驾崩后,王龁、王陵因为年事已高,再加上朝政被楚系所把持,先后解甲归田,老秦武人随即转到王翦和麃公这两位老将麾下。这两位老将一直以来倍受打压,只能在北疆戍守长城,而帐下的中低级军官因为缺少军功,升迁更是艰难。这些人一旦看到宝鼎,看到重新崛起的希望,心中积压了二十五年的愤怒很快便会爆发,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可怕,而这才是蒙恬极力引诱宝鼎马上赶赴河北战场的真正目的。

“公子,既然要上战场,就要了解军情。”蒙恬笑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想听听吗”

“我现在的身份”宝鼎迟疑了一下,问道,“左庶长,这合适吗”

“你是大秦王族,宗室公子,身份尊贵。”蒙恬正色说道,“自你横空出世,在代北完成惊天之举,建下显赫战功后,你就已经重返了王族,所以,你要把过去的苦难记在心里,把乌氏的刑徒身份忘掉。”

宝鼎的确有些不适应,从知道自己是王族公子到现在差不多两个月了,一直没有适应过来,一个是环境使然,天天逃难也没有时间想这个,另外就是他前世的灵魂里深深烙刻着贫寒的痕迹,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贫民,此刻的他就象一个暴发户,突然想变成贵族,事实上根本不可能。

不管是前世今生,贵族的形成都需要时间、历史、文化、财富和权势的积淀,贫寒出身的新贵若想得到老贵族的承认和认可,太难了。他们就是同一个阶级的两个层次,越级的条件就是历史、文化和财富等等条件的长时间积淀。自古以来,他们就是死对头,贵族和寒门士卿总是对立,而历史上很多以贫寒起家的王朝新贵们,也总是在立国之初大肆屠杀旧贵族。比如这个年代,大秦帝国灭亡之后再经过五年的楚汉战争,等到大汉帝国统一天下的时候,还有几个贵族当年战国七雄的王族子孙们都在哪

宝鼎暗自苦笑,感觉这一切就是梦。我是大秦公子,我是传承了六百余年的嬴姓王族的子孙,我是贵族,真的吗

第一卷 崛起 第五十二章 这是一场决战

宝鼎还在想着战国贵族们湮没在历史硝烟中的时候,蒙恬已经开始讲述当前的河北战局。

这又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后世人都知道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天下大势暂时不说了,合纵连横是战国政治的核心,而这一政治策略直到楚汉相争的后战国时代还是盛行不衰,此后传承两千多年,到了宝鼎的前世,这一政治策略更是成为全球政治的精髓。

大秦自蒙骜死后,王翦就是排名第一的假上将军,但军队实际控制在另一位假上将军蒙武的手上。好在这一时期,咸阳政治风暴不断,先有成蛟兵变,后有嫪毐oai之乱,接着吕不韦又给罢相了,基本上没有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昌平君熊i启继任相国后,力荐桓齮qi为上将军。最后各方妥协,大秦于是就有了三位假上将军,桓齮、王翦和蒙武,不过这次桓齮排名第一,成为事实上的秦军统帅。

第二年,赵国发动了对燕战争,老帅庞煖率军北上征伐。秦军乘此良机攻打赵国,一路由王翦率军从太原方向展开攻击,一路由桓齮、杨端和率军从河内方向展开攻击。赵国主力北上,国内空虚,兵败如山倒。秦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疯狂进攻,势如破竹。等到庞煖率军赶回,北路秦军已经越过太行山打进了河北,而南路秦军更是杀到了漳水河,距离邯郸不足百里。

这一仗赵国惨败,庞煖前期所创下的退燕败秦、斩杀秦军统帅蒙骜等一系列战果尽数化为乌有,庞煖因此悲愤而死。悼襄王赵偃随后驾崩,赵迁继位为新王。

秦国乘势继续攻击。还是两路进攻,一路在北线威胁河北,一路在南线主攻。南线秦军还是由桓齮和杨端和统帅,在漳水河取得了大捷,歼灭赵军十万,斩杀赵军主帅扈辄。因为漳水河南岸筑有长城,秦军攻击不利,随即调整策略,南线牵制,北线进攻。

北线秦军主帅一直是王翦,但此刻战局对秦军非常有利,邯郸攻陷之期指日可待,于是咸阳下令,调桓齮到北线出任主帅,指挥作战,而王翦却率一支偏师驻守晋阳,以牵制代北李牧。

“公子,你知道晋阳大营有多少军队吗”蒙恬问道。

宝鼎伸出一只手。

“五万”蒙恬摇摇头,笑道,“公子,晋阳大营留五万大军干什么攻打代北”

宝鼎没敢说话。当日他在代北就是这么想的,秦军兵分三路,一路在南线漳水河以牵制邯郸守军;一路杀进河北,南北夹击邯郸;一路则紧逼代北,拖住李牧,若李牧南下则即刻北上攻击。

“赵国就剩一支代北军了,如果我们在河北把这支军队消灭,邯郸还用打吗代北还用打吗”蒙恬笑着问道。

“决战”宝鼎吃惊地问道。

“对,决战。”蒙恬说道,“我们在河北集结了二十万大军,在赤丽、宜安一线前后打了三个多月,目的就是要逼着李牧南下,将他的代北军一口吃掉,然后赵国唾手可得。”

宝鼎面颊微红,羞赧无语。外行和内行就是不一样,对整个战局的分析根本就是南辕北辙。回想当日在代北,自己还自以为是的把河北战局分析了一遍,认为秦军迫切需要探查到李牧南下的时间,以便迅速北上代北,切断李牧的退路,赢得大战的主动权,谁知秦军根本就没有这样复杂的想法,强悍的大秦人根本不鸟李牧,就是陈兵河北,等着他南下决战。

这才是大秦军队,只有大秦军队才有这种气吞如虎的大气魄,但可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