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秦帝国风云录 > 分节阅读 37

分节阅读 3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们说,送我大园子,送我牧场和田地,送我金银绢帛,保证我过上好日子。”

“我问的不是这个。”苍头说道,“把你的那点秘密说出来,快。”

暴龙犹豫了片刻,正色说道:“你可不能出卖我。”

“不会。”苍头嘴里说的好听,但脸上的表情却是无所谓。

“到了太原,我把公子送给蒙恬后,如果蒙恬给我一件东西,我就拿着那件东西急赴离石要塞。”暴龙压低嗓门说道,“如果蒙恬叫我把公子带回去,我就原路返回,再把公子送还乌氏。”

苍头想了一会儿,问道,“就这些”

暴龙点点头,“公子明明不是痴儿,但乌氏倮和老家主却一口咬定公子是痴儿,真的很奇怪。我以为这件事很简单,所以把手下召集到代城,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我都可以带他们去秦国过上好日子,谁知等我回来一看,公子却被李牧抓去了。你个鸟贼,差点把我害死了。”

苍头皱眉沉思,没有理睬暴龙的埋怨。

宝鼎有隐疾,但不是痴儿,这是事实,之所以要伪装,一则为了隐藏身份,二则是一旦发现此事没有太大把握,秦王没有太大决心,宝鼎就及时撤出,那么这个痴儿的身份可以让秦王无须担心秘密泄漏。至于乌氏倮把这件事委托给卓家,卓家又托给暴龙来办,都是出于保密的考虑。

从头至尾,宝鼎都是个痴儿,暴龙都是个外人,丝毫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当秦王下了决心,蒙恬拿出了秦王的信物,宝鼎才会放弃伪装恢复真身。至于离石要塞那里,苍头估计藏有一支私兵,是给公子办事用的。

那么,秦王到底有没有决心苍头想到了宝鼎对河北大战的预言,假如桓齮qi真的打败了,秦王肯定有决心,但这里牵扯到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王翦。

大秦国现在没有上将军,只有三个假上将军,桓齮、王翦、蒙武,各率一支军队,这是咸阳激烈的权力博弈造成的。桓齮率主力大军攻打赵国;王翦在太原,戍守北疆,拱卫京都,剑指代北;蒙武在南阳,威逼韩魏楚三国。桓齮是楚人,属于楚系外戚;蒙武是齐人,属于关东外系,但他是秦王的股肱之臣,如今算是王系;唯有王翦,是老秦武人,属于本土老秦系。

桓齮如果倒了,王翦和蒙武都可以做上将军。王翦德高望重,功勋卓著,乃是首选。蒙武是前上将军蒙骜的长子,资历居下,战功不显,只是因为他是王系,旗帜鲜明地支持秦王,所以也是不二人选。这时候,楚系外戚绝不会让蒙武上位,在无人可选的情况下,必然要用王翦。

王翦是本土老秦人,在咸阳激烈的权力角逐中,他肯定保持中立,这是没办法的事,否则咸阳局势就乱了。咸阳不稳,政治风暴不断,对大秦有害无利,做为大秦军方的柱石,在王系尚没有占据明显优势之前,他不会选择站队。没有必要嘛,难道还有谁敢拿他开刀拿他开刀等于向老秦武人宣战,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苍头有些明白秦王的心思了。河北战败,对秦王来说可是利大于弊,不但拿掉了桓齮,重创了楚系外戚,还可以让王翦上位,然后与王翦联手,给武安君和公子弘平反,就此赢得了本土老秦武人的绝对支持。如此一来,还怕搞不定楚系外戚

河北大战真的会败

苍头不相信。秦王是一国之君,河北大战关系到国之存亡,秦王岂会因一己之私利而置国祚安危于不顾只要秦王全力支持,三位上将军,三路大军齐心协力,此战必胜,邯郸必克,赵国必亡,秦国将因此变得更强大。至于朝堂博弈,放一放又如何和国之大利比起来,个人私利又算得了什么当年昭襄王忍了四十二年,年轻的秦王难道做不到

苍头一夜没合眼,反复思量都拿不出什么计策,原因无他,在他心里,秦军就是不会败,而宝鼎叫他以秦军大败来拟定崛起之策,他哪里想得出来

清晨,一行人吃饱喝足,继续赶路。

下午,拖在后面的斗钧带来一个坏消息,追兵又跟了上来。几个人大感头痛,如果继续去飞鹰岩,那就是自寻死路了,但现在没有回头路可走,只有继续向前。

晚上休息的时候,宝鼎和苍头继续商量。苍头以河北战败为基础,分析了未来局势的发展,而王翦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宝鼎的命运。

“我是不是先去拜访一下王翦”宝鼎迫不及待想见到王翦,那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大秦功勋卓著的三大统帅之一,未来自己必定与其关系密切,想想都让人激动啊。

苍头摇摇头,“王翦有实力保持中立,但公子不行,公子只有一条路,要么追随大王,要么投靠华阳太后,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宝鼎知道后世的历史,当然知道如何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楚系外戚实际上控制了朝政,秦王政还没有到说一不二的地步,还没有建立绝对权威,否则这一次他何必这么小心所以争取王翦的支持才是关键,但王翦仅仅是老秦武人的领军人物,军方一般轻易不会干涉朝政,秦王即使得到了王翦的支持,还是没有把握为武安君和公子弘翻案,他还必须赢得本土老秦文官们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取得相国的支持,而相国偏偏是楚系外戚的中坚人物昌平君熊启。

第一卷 崛起 第四十一章 大秦相国昌平君

“大秦相国,昌平君熊启。”

宝鼎喃喃低语,反复在历史上寻找这个人的事迹。

大秦的相国自吕不韦之后,历史上便没有记载,直到大秦统一天下后,才出现了一个丞相王绾,这中间有十六年,正好是大秦消灭六国的时间。在这十六年里,大秦相国是谁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这个疑问一直困扰着后世的史学家们,曾有各种各样的推测。

现在宝鼎知道了,大秦的相国自吕不韦之后就是昌平君熊启。

昌平君是个封君号。战国时期,各国爵秩不一样。秦自商鞅变法,设二十等爵,第二十级是彻侯,也就列侯。在二十等爵之上就是君。能封君者只有三类人,君王的亲属和外戚,君王和太后的宠臣,还有功勋卓著的将相大臣。

昌平君显然是因为太后的宠信和外戚身份而获得封君。这个人在历史上只有封君号,没有名字。他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平定嫪毐oai之乱。秦王命令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三人负责勘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