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乱三国之南汉复兴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地势非常险要,有万夫不当之险,因此张鲁才敢留五千老弱病残据守此关。

由于张鲁正与刘璋战于剑阁,贾诩等人在午时赶到城门的时候,城门已经徐徐关上。贾诩大叫可惜,若早知上庸防守如此空虚,可以派出上百人混入城中,如此里应外合,定可克服险关。

但是魏延则不这样认为,面对数千老弱病残,获胜理所当然,大可不必费如此周章。

贾诩笑道:“文长,你我初次领兵,断不可轻敌,应该早日攻克此关,为大都督攻陷汉中扫平障碍。”

魏延听到这里,认为贾诩有轻视之意。当即放言,在明天晚上之前必攻破此险关。

当即不理贾诩,拿着千里眼来回看作上庸关地势。

突然魏延大喜,当即拉着贾诩的手说道:“军师,延有破关之法了。您看上庸关虽然地势险要,但是顺着这里看,就是这里,城楼东北角,可以攀岩上去。今晚只要延带领数百步兵攀岩上去,如此上庸城可破亦”

贾诩拿着魏延的千里眼,来回看了几次,说道:“此处甚为隐蔽,亏你魏延能发现。但是还是难以攀登啊“

魏延笑道:“军师你就不知道了,延跟随大都督数年,早经过这种训练。大都督麾下亲兵都能够轻易攀傅而上。到时可以选一千精装,让大都督调拨的一百亲兵先攀上去,后面的顺着长藤,半个时辰就可攀上。”

贾诩笑道:“诩看你魏延五大三粗的,想不到肯如此动脑子,将来必然为一良将。”

如此计议商定,当夜三更后,魏延率领所部顺利的爬上悬崖,进入城内。

突袭部队正向东门前进时,竟然被敌军士兵发现。

于是魏延命令200名士兵向城内各处防火,亲率800士兵夺取东边城门。

此时城内汉中军兵营离东门较远,大军早驻扎在离永定方向较近的西门以防止刘璋偷袭。

突然看到东门火光冲天,乱军言道荆州人正从东门杀来,守城的多是老弱病残士兵,甚是慌乱。

由于东门驻军不多,在魏延袭击之下,一两个来回冲刺,就杀到城楼上,放开吊桥,贾诩指挥荆州大军杀到。

到五更的时候,荆州军就已经占领了四处城门,天亮前关内主要战斗已经结束。

由于此次攻击突然,快速,荆州军仅仅战死200多人,受伤300多人就夺取了张鲁抗拒荆州与益州的险关,取得消灭汉中军1千余人,俘虏3千5百多人,仅有几百人逃跑的巨大战果。

看着战报,刘琦心中大悦,急忙命令石滔派出使者向刘表与刘璋部报捷,召集在新野的将领,商讨征伐汉中事宜。

第70章 张鲁的选择

不久,张绣、赵云、文聘、吕蒙、廖化、沙漠坷、向宠等人来到帐中,而诸葛亮则坐在身侧,黄叙、周仓、刘坤侍立在身后,商讨进军事宜。

大家听到魏延不到十日就夺取险关,纷纷向前道贺,刘琦虽然内心非常兴奋,但表面上非常淡然,说道:“文长本来善于用兵,贾文和为西域少有的智者,再加上出兵突然,大胜本来为意料中的事。但是此战不但胜了,而且大胜,可见汉中张鲁等人实在不堪一击。”

诸葛亮欲言又止,刘琦在兴奋状态,没有看到诸葛亮脸上表情,继续布置行军事宜。

在刘琦调动下,帐中将士士气大振,纷纷请战。

由于此战有两个作战目的,其一是攻占汉中,解除刘璋之困,其二在大军西进的时候,防止宛城曹仁南侵,虽然如今曹操与袁绍正在官渡厮杀,但是也需要防止曹军突然南下。

刘琦布置作战任务如下:

1张绣与文聘率领3万军队,包括2万宛城军,1万荆州军驻守新野,防止曹军可能的袭击,以及北征汉中大军粮草救济。

2以廖化为将军,带领所部300余原黄巾降军与700荆州军,分散到宛城、洛阳许昌附近,打劫支持曹军的主要豪族,夺取其钱粮金银,一则为大军提供粮草,二则在曹军后方牵制曹军,以分散曹军战斗能力,从侧面支援袁绍。

3命令魏延部留下3千大军于贾诩,率领七千精锐向汉中城进发。

4以赵云二路先锋,统率5千骑兵,前去接应魏延。

5以向宠为押粮官,押运粮草,保障大军军需。

6刘琦亲率领3万大军作为中军,以贾诩、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石滔为参军,吕蒙、刘勋、沙漠坷为大将,浩浩荡荡杀向汉中。

别人听了就没有什么,但是诸葛亮与赵云听后大惊。

诸葛亮连连向刘琦使脸上,见刘琦没有反映后,旁敲侧击说道:“主公,此战为主公征服群雄第一战,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子龙将军虽然武艺高超,但过去一直是公孙伯圭的义从,没有独立带兵打过仗,可否先在主公身边熏陶一段时间后,再独立领兵。”

刘琦感到惊讶,怎么后世最为崇拜的赵子龙独立领兵,就被诸葛亮如此否定。

此时赵云站出来说到:“主公,云感谢主公的器重与爱护,但是云乃新投之将,寸功未立,也未显赫战功,云初战就独领一军,云深感不安。”

刘琦大笑,说道:“大家可知道武帝缘何能够征服匈奴”

良久,没有人接话,刘琦继续说道:“将兵与治国最关键的是用人,只要所托其人,很多问题偏,成非常之事,必须用非常之人。帐中诸将都为非常之人,只是子龙过去跟随公孙伯圭,早一步得到任用而已。公孙伯圭虽然败于袁绍,但是在骑兵指挥上,当世汉人无人能超过公孙伯圭,而子龙常年跟随公孙伯圭征战沙场,深得其用兵之法,且这次子龙所率领的接应大军,主要为骑兵,故起用子龙为将。”

“子龙这句话就不对了,大丈夫处世,当上报国家,下报百姓。本大都督任用汝为将,是让汝立功,现在没有功劳不打紧,就害怕未来没有显赫战功,否则即使本都督器重,亦难服众。这望各位将军切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