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487

分节阅读 4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所拥有的这5的干股也被合并到集团里了,比例剩不到1,但也价值好几百万美元。有了这样一层经济联系,福特怎么会不在乎与林振华的友谊呢

“林,我向你介绍一下情况吧。”面子上的话说完之后,福特进入了正题,“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去年美国的对华贸易共有830亿美元的逆差,今年前半年的逆差也超过了400亿,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中国的顺差没那么大吧”黄岗插话道,“我记得去年中国对美的顺差只有300亿美元,今年最多也就是300亿左右,怎么可能前半年就400亿了”

“这是我们商务部统计的,当然,我知道,这应当是两国统计口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福特说道。

黄岗微微一笑,不再吱声了,他当然知道这是口径带来的影响,他这样说一句,只是为了讨价还价的需要而已。

所谓顺差和逆差,是相对于本国而言的,美国人说的逆差,对于中国人来说,就是顺差了。这些年,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不断上升,而美国商品向中国的出口变化不大,结果就导致了中美贸易中美国方面的逆差持续扩大。

在顺差或者逆差的规模计算方面,各国的口径的确是不一样的。美国把许多由中国生产,然后经由其他国家转口销售到美国的商品,也纳入了对华逆差的统计范围。而中国方面对此是不承认,这也就导致了两边算出来的数字相差好几百万的结果。

中国商品要通过其他国家转口再卖到美国去,这是由于美国的进口配额制度造成的。比如说美国一年要进口1000亿美元的纺织品,它不会简单地说谁家便宜就买谁的,而是把这1000亿美元分成若干配额,从中国进口500亿,再从越南进口100亿,从马来西亚进口100亿,等等。

中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工厂,产能十分强大。500亿美元的纺织品配额,根本不够中国企业吃饱的,但想增加对美出口,却又受到配额的限制,无法实现。聪明的中国企业主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把生产出来的纺织品运到越南去,在越南花5分钱贴一个标签,然后就变成了越南产品,可以堂而皇之地借越南的配额出口到美国去了。

美国人当然也不是傻到不知道这中间的猫腻,事实上,美国的进口商是喜欢这种猫腻的,因为中国商品无法是品质还是价格,都比越南商品要好得多,他们当然愿意用这种合法的手段,把越南的配额转给中国。

美国商务部对于这种现象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他们该做的已经做了,别人也不好说什么。要让他们去砸美国进口商的饭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当国会就中国商品的问题向商务部提出质询时,美国商务部还是很认真地把那些原产地在中国的商品挑了出来,算进中国的出口之列,从而就得出了一个比中方统计口径要宽泛得多的逆差数据。

外贸逆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坏事情。当今世界,生产能力已经不再是瓶颈,最稀缺的经济资源就是市场。逆差的存在,相当于国外的企业占据了国内的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工人的失业不断增加,这也就难怪美国国会要对此进行听证了。

当然,国会重视逆差问题,并不意味着议员们真的在乎国计民生,而是因为这样的问题容易炒作,能够为自己吸引更多的眼球,换来更多的选票。

福特自告奋勇到中国来沟通逆差的事情,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如果他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他是绝对不会介意让来自于中国逆差再扩大几倍的。反正国家政策这种事情,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谁犯得着为国家大事去得罪自己的金主呢

节操这种东西,对于国会议员来说,并不比吐过痰的手纸更值钱。

615 农业协会

“福特,有关贸易逆差的问题,你是怎么考虑的呢”林振对福特问道。

“贸易逆差的长期存在,对于美国的经济来说,是有损害的。由于大量中国商品占据了美国市场,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被剥夺了,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这是我和我的朋友们这次来中国的目的所在。”福特随手指了指随同他一起来访的另外几个美国人,那几个美国人连忙拼命地点着头,以示附和。

“你们的意思是说,未来要限制中国商品的进口,以减少贸易逆差,是这样吗”林振华对福特等人问道。

福特道:“林,你不要误会,这不是我们的想法,而是另外一些国会议员的提议。比如说,我们有一位叫克里塞尔的议员,在议会强烈抨击美国目前的外贸政策,提出要严格限制中国商品,他还号召全体国会议员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抵制中国商品,选用非中国制造的商

“我敢打赌,他不但无法说服别人,连他自己都做不到这一点。”林振华呵呵笑着,不以为然地说道。

对于美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抵制中国商品这件事,林振华丝毫也不觉得担心。他记得在后世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那是在年的时候,一位美国记者心血来潮,决定做一个“拒绝中国商品”的实验,要求自己的家人在整个205年不要购买任何中国制造的商品。

结果,这个实验让她的家庭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混乱,孩子们买不到鞋子和玩具,丈夫买不起太阳镜,她自己好不容易买了一台美国产的台灯,还发现灯杆是从中国进口的。经过一年近乎黑暗的生活之后,他们终于迎来了实验结束的日子,这简直是一种从地狱来到天堂的感觉。

后来她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做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这本书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没错,事实上他自己也没能做到。”福特承认了他指着自己身上,对林振华和黄岗说道:“老实说,中国商品对美国社会的渗透已经是无孔不入了。你们看看我这一身,皮鞋、袜子、裤子、皮带,钱包都是中国制造的,如果我试图把它们换成美国制造或者意大利制造,起码要多花5倍的价钱而且质量也不一定更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