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483

分节阅读 4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非盈利的说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这些基金会资助谁或者授予谁什么奖励之类,都是有其讲究的,这其中的奥妙,连瞎子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努扎马就是这样一个西方的代理人。对于努扎马。ak曾经下过不小的本钱。这也是努扎马格外青睐ak产品的重要原因。如今,赫迪拉一下子就许诺给他一个100万美元的援助项目,其中他能够捞到多少,那就看他的运作能力了。按照以往的潜规则,这100万以资助非洲儿童为名的经费,真正用来孩子们身上的,能有10万就非常不错了,余下的。自然就落入了大大小小的努扎马们的腰包。

拿到了美元的大小努扎马们,自然也清楚天下没有免费午餐这样的道理,他们必然会在各自所负责的领域中,为西方主子们大开方便之门。当然了,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是绝对不会说自己代表着西方利益的,他们一定会标榜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的。

在收买欠发达国家的代理人方面,中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初启蒙者。

“赫迪拉先生。你觉得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让中国人输掉这次竞标呢”努扎马非常诚恳地开始向赫迪拉求教了。

赫迪拉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从性能、质量和价格等方面来打败中国人,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我倒有一个想法。你们可以在招标文件里对设备的交货期做出非常严格的限定,如果中国人无法在指定的时间交货,就作为违约处理。届时,你们就可以进行高额的索赔,让中国人难以应付。”

努扎马摇摇头道:“赫迪拉先生,我认为交货时间是很难难倒中国人的。他们习惯于加班加点地工作。如果中国人无法按时完成这些工作,恕我直言,可能欧洲国家也同样无法做到。”

赫迪拉笑道:“我当然知道这一点,中国人制造设备的速度,的确是非常快的。不过,努扎马部长,你有没有想过。从中国到你们戈马共和国,距离是非常远的,需要跨越整个印度洋,还要绕过好望角。这么长的运输距离,中国人能够保证按期交货吗”

努扎马不以为然地说道:“这个恐怕也不是什么问题吧过去我们也采购过中国的化肥设备,他们同样是绕过好望角运过来的。路上的时间虽然比较长,还有各种影响航行的因素,但只要他们充分估计到这些因素,提前留出足够的时间,就不会出现交货延迟的情况了。”

赫迪拉道:“你所说的,是建立在整个航程一切顺利的基础上的吧如果在航程之中,出了点什么变故”

“变故”努扎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赫迪拉先生,你是说,他们会在海上遇到风暴吗或者呃,我实在想不出会有什么样的变故发生。”

“变故会有的。”赫迪拉意味深长地说道。

“嗯好吧,我就按你说的办。”努扎马懒得去猜赫迪拉的哑谜,他说道,“赫迪拉先生,照你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能阻止中国人得到这个项目。他们即使遭遇到交货延迟的情况,也是在得到这个项目之后的事情了,这对于ak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啊。”

赫迪拉道:“努扎马部长,你要知道,中国人对非洲的野心,并非只是针对你们戈马共和国,他们是想拿到整个非洲的所有电厂项目的。我们如果能够在这个项目中让他们遭受挫折,那么他们要想竞争其他的项目,就会非常困难了。所以,他们是否得到这一次的项目,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他们成功地完成这个项目。”

努扎马无语了,赫迪拉的这个设想,在打击了汉华重工的同时,也损害了戈马共和国的利益。如果汉华重工真的无法按期交货,戈马共和国向汉华提出索赔,将意味着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在此期间,赤道电厂是无法投产的,吃亏最大的,其实恰恰是戈马共和国。

要不要拒绝赫迪拉的这个疯狂的计划呢努扎马在心里激烈地进行着斗争,不过,最终还是利益战胜了责任心,他点了点头,说道:“好的,赫迪拉先生,这件事,就按你的方案做吧,我希望,这会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果。”

赫迪拉道:“放心吧,努扎马部长,我们德国人做事,是有分寸的。另外,我可以向你承诺,无论这个项目最终的结果如何,我们之间的友谊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我对此深信不疑。”努扎马说道。

长达十几天的法兰克福工业装备展,终于落下帷幕了。在这次装备展上,收获最多的,自然是中国展团。受中国大使馆组织的中国日活动的影响,法兰克福掀起了一个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小热潮,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客商在看过中国力量的宣传片之后,都对中国的工业产品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使得中国展团的成交量比往年上涨了50以上,这其中还不包括那些尚待进一步洽谈的项目。

在整个中国展团里,自然又要数汉华重工的收益最大。除了在展会上签订的各种销售意向之外,汉华重工还招募到了几百名人才,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在欧洲的中国留学生之外,绝大多数都是欧洲本地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在他们的脑子里,装着欧洲用几百年时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

林振华根据这些欧洲人才的情况不同,把他们分成了两部分进行安置。

第一部分是存在着家庭拖累,或者因为个人的偏好而不愿意去亚洲工作的。林振华同意他们可以留在欧洲本地工作,凭借这些人,林振华建立起了汉华重工的欧洲研究院,以及好几家售后服务中心,用以为汉华销售到欧洲来的设备提供维护服务。

这家欧洲研究院以及几家售后服务中心,未来还会有中国员工来加以充实,这是汉华进军欧洲市场的桥头堡。进入欧洲市场,是汉华坚定不移的目标,毕竟这个市场上的利润才是最丰厚的。

第二部分则是表示可以到亚洲去工作的,其中还有一些人心里充满了对秘密亚洲的好奇,把工作当成了一次旅游的机会。对于这些人,林振华决定把他们带回去,与中国的工程师、工人们一起工作,以便把他们的能力复制过来,全面提高汉华的技术实力。

曾经与林振华畅谈过的那位黑格,已经被正式录用了,他与何飞以及星北重机派来的营销、技术等人员一道,迅速制订了一个参加戈马共和国赤道火电厂竞标的方案。据他自己说,按照这个方案,加上汉华重工和星北重机的技术实力作为支撑,这个项目肯定是会落入中国人之手的。

程润和他的同学们也都被录用了,不过他们现在还不到毕业的时间,只能是先和公司签订一个协议,然后等学业结束之后再回国去工作。林振华交给他们一大堆课题,嘱咐他们利用在校的时间,认真地查一些资料,做一些预研的工作。当然,做这些工作也是能够拿到报酬的,这就尽以使这些穷学生们欣喜若狂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