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421

分节阅读 4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永三说道:“中国人做事的风格,让我非常不理解。就我了解的几家企业来说,它们都是有来自于汉华重工的数控工程师直接帮助它们开发技术的。中国的华清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也开办了数控工程师的培训班,这些高校的教授们直接到企业去为技术人员授课。所以,技术普及的速度非常快。”

“这是共产党做事的一贯风格。”一名名叫左藤昌盛的董事会成员用叹息般的口吻说道。这位老爷子已经快80岁了,年轻时候曾经作为侵华日军的一员到过中国,在华北和八路军交过手,算是一个另类的中国通了。

“我们在华北的时候,就见识过共产党的这种战术了。他们把一些身经百战的士兵化整为零,派到各个村庄去,组织游击队。每一名士兵就是一颗种子,能够培育出数十名新的士兵,用来与我们作战,他们把这叫做人海战术。”左藤昌盛用略带着几分无奈和几分后怕的神情向众人说道。

大泽彦能够想象得出这种场景,事实上,工业技术的传播速度是可以做到很快的,前提是拥有技术的那方愿意毫无保留地向其他企业转让技术。如果像松下永三说的这样,汉华重工直接派出工程师到其他企业去主持技术改造,那么在短时间内山寨出若干个汉华并非不可能。

“可是,这些企业就算是获得了数控技术,它们的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我们产品的水平吗即便是汉华重工,它的技术和我们相比,也还有很大的差距吧”大泽彦说道。

松下永三苦着脸说道:“董事长的判断非常正确,可是,问题在于,中国的企业并不需要这么高的技术。比如说有一家叫做苏锻机床厂的企业,是生产剪板机和卷板机的,和我们的产品线有一些重叠之处。

去年以来,他们进行了技术改造,推出了十几种数控剪板机和卷板机。我们去进行过比较,他们的产品的自动控制水平以及精度,只相当于我们在10年前的水平,可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只相当于我们现行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对于客户来说,数据技术方面的缺陷根本就不值得关注,精度方面的要求也没那么高,所以,他们自然更愿意选择苏锻的产品。”

说起苏锻的剪板机,松下永三真的觉得很无助。他亲自去看过那台机器,号称是数控机床,最后的尺度微调部分,居然还要找一个工人来转手柄实现,尼玛,有这样的数控机床吗这简直是对数控二字的侮辱。

可是,人家便宜啊。你不是说手柄不好吗人家卖一台剪板机,送五个手柄,就是专门气你的。苏锻不但机床便宜,连所有的配件都比西乎公司的配件要便宜得多,于是,那些什么化工容器企业啊,什么造船厂啊,都乐意买苏锻的剪板机,你能跟客户说他们傻吗

刚才左藤昌盛举的那个例子真是太对了,中国人搞工业,真的就是当年土八路打仗的那套方法,土得掉渣,可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西乎公司面对着这种人海战术,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522 我土我自豪

522 我土我自豪

“我说,老包,你们搞的这半洋半土的玩艺,丢人不丢人”

浑北锻压机械厂的总工程师甄子飞随着林振华、刘兆华等人,在苏锻机床厂厂长包光明的陪同下,正在视察苏锻的生产车间。甄子飞看着一台即将组装完成的剪板机上那令人销魂的微调手柄,不禁心生鄙夷之意。

“你是说这个手柄吗”包光明走到那剪板机前,伸出手抓着手柄转了几圈,笑道:“甄总,你说这手柄丢人,可是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手柄了。”

“素质,注意你的素质。”甄子飞说道,他本来就是一个牛哄哄的人,这一段和包光明打了不少交道,混得挺熟了,说话也就大大咧咧了:“老包,我怎么觉得你有点不以耻、反以为荣的意思啊你的剪板机里送料、剪切都是用着khn的工控芯片来控制,偏偏就是最后一个微调的部分用了个苏南乡镇企业的小手轮,这一下子就把你的产品档次降低了。”

刘兆华也说道:“包厂长,我记得上次不是已经帮你们解决了钢板定位的问题了吗样机也进行过测试,怎么你们还没把产品改过来”

包光明道:“二位有所不知,刘工给我们设计的定位系统,的确非常好,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太贵了。一套激光探头,加上一套微调的步进电机,咱们国产的不合用,进口的一套要3000多美元,合人民币25000多块钱,一下子成本就上去了。你说我现在换成一个手轮,效果一样,机器便宜2万多块钱,何乐而不为”

“呃”甄子飞语塞了,他是搞技术的,对包光明说的情况非常清楚。数控机床的成本主要就在一些数控配件上,测量装置、步进电机等等,目前国内还都是刚刚起步,产量不足,质量也不如进口的稳定。而如果使用进口件,那价格的确是贵得惊人,一台剪板机20多万元的销售价格,材料成本只有六七万,如果这一套配件就要2万多,那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林振华也走上前去,转了转那个手柄,琢磨了一下其中的机械结构,然后笑着说道:“我的看法和老包一样,也觉得这个手柄是最有创意的。 ”

包光明看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林振华的支持,不禁得意起来,他拍着甄子飞的肩膀说道:“甄总,在这方面,你还是要多向林总学学,别看你是在美国读的书,林总嘛咳,书读得不太多,但林总对咱们的国情,是更了解的,你不服不行。”

甄子飞对林振华道:“林总,你真的认为这个手柄没问题吗”

“当然没问题。”林振华道,“老包说得对,既然一个手柄就能够解决问题,我们为什么非要多花2万多块钱去搞自动控制呢事实上,在进行剪板操作的时候,旁边本来就是有工人的,让这名工人捎带着做做微调的工作,并不会增加多少工作量,对企业来说就是节省下了2万多块钱的成本,这笔账,企业是能够算得过来的。”

“可是”甄子飞拖着长腔,想找点什么理由出来反驳林振华,可又实在是找不出来。林振华说的这个观点,有点颠覆他的知识了。在他心目中,能够让机器完成的事情,就不应当让人去做,这是美国教授教给他的理念。但林振华的说法也没错,浑锻压的工人们也是经常这样跟他说的。

林振华道:“呵呵,小甄,你要了解国情。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管做什么东西,实用是最重要的,其他那些花里忽哨的东西,如果不能满足实用性,都不用考虑。等到咱们经济发展起来了,再琢磨琢磨其他的事情,也来得及。”

“这个思想,胡部长也经常跟我们说起过。”刘兆华接过林振华的话头说道,他说的胡部长,是指胡妫。胡妫是一名工业工程师,专门搞成本收益之类的核算,平时也经常给公司里的高管、工程师们灌输一些工业工程的思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