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239

分节阅读 2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个决议,要求各地在建设此类项目时,应当考虑选用国产设备。鉴于目前国内只有汉华重工一家搞出了这样的设备,所以优先采用的,当然就是汉华重工的设备了。

在决议上,声明这是几个部门共同讨论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哪个部门是始作俑者。未来,如果有谁因为这份决议而感觉到不爽,那么连骂娘都不知道该骂谁的娘。

会议是在体改委开的,何海峰自然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三家的决议形成一个文本,把人民日报上的报道作为附件,直接作为内部资料递到书记处去了。几天之后,何海峰打电话告诉林振华,中央领导在报纸上做了批示,要求以汉华重工的大化肥成套设备作为典型,加以扶持。

领导批示其实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事情,中央领导每天都要看大量的材料,看完之后,一般都会随手批上几个字,相当于写点读后感啥的。看帖不回帖这种事情,对于中央领导来说,也是比较忌讳的。

领导的批示,有些很短,就是一句“很好”,“请有关部门酌处”之类的,这些都相当于水帖,可以无视。有时候,上报领导的材料上有些亮点,能够刺激起领导的灵感,那么批示就会详细一点,有时候会多达十几个字,或者几十个字,这就属于长评了,是需要下级部门予以重视的。

此外,一个领导批示之后,后面看的领导有时候会写上一句“同意某某同志的意见”,翻译成现代文,就是“顶楼上的”。顶的人多了,这个帖就成了热帖,办公厅就得给予置顶,责成相关部门优先处理。

何海峰这份报告递上去之后,收回的就是一段很长的批示。有了这段批示,各部委要帮林振华说话,也就有了依据了。

除了走上层路线之外,这些天里,何飞也没闲着。作为一名营销人员,何飞非常熟悉宣传造势的手段,在徐海皓的指点下,他走马灯似地拜访了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等诸多媒体,把公关稿件递到记者们的手上,请求他们帮助进行宣传。

为了达到一个逼宫的效果,何飞还找到几家媒体的记者,专门策划了一期对地方化工厅的专访。在这场专访中,六七个省区的化工厅领导都表示,如果本省区需要建设大化肥项目,肯定会优先考虑采用国产技术。

“咱们中国人自己就能造的设备,如果还要花高价去买外国的,这不是败家子的行为吗这样的事情,我们省是绝对干不出来的。”某省化工厅的厅长在采访中这样大义凛然地说道。这个画面直接在央视的某档节目中播了出来,引发了不少平面媒体的喝彩。

“这个汉华重工,到底是什么来历”

在北方省,副省长刘永乾气愤地关掉了办公室的电视机,对前来汇报工作的经委主任吕敬华问道。刚刚这个节目的指向性实在是太强了,简直就是指着北方省的鼻子在骂人了。

“汉华重工是江南省的一家股份制企业,是这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发展势力非常迅猛。据说,他们现在正在跟非洲一个国家谈合同,要把炼油设备卖到人家那里去呢。”吕敬华回答道。

刘永乾道:“他去非洲卖他的炼油设备就是了,怎么插手到我们这里来了”

“他们目前还没有插手过来,到目前为止,他们没有和我们接触过。”吕敬华道。

“这个电视报道,还有这么多报纸上的报道,不都是在给他们造势吗”刘永乾恼火地说道。

这些天,报纸上类似的报道层出不穷,如果搁在其他省,也许并不会受到特别的关注,但在北方省,大家就非常敏感了。因为40万吨大化肥成套设备这件事情,省里的领导都是知道的,现在看到报纸上出现了这个词,难免会多看几眼。而看过之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来向刘永乾求证,问他这件事是否与北方省有关。

一开始,刘永乾还能比较淡定地表示这是炒作,说北方省要搞项目,就必须搞高标准的,江南省的技术和日本人的技术相比,那能是一个水平吗可是,架不住媒体上连篇累牍地替汉华重工造势,甚至于把当年什么21万冰机的陈芝麻烂谷子都挖了出来,刘永乾可就有点吃不消了。

在一次与日商的会谈中,刘永乾专门向尼宏重工的销售代表左治义雄求证了一下汉华重工的事情,结果发现左治义雄的脸立马就成了草绿色,恨不得给点阳光就能进行光合作用了。刘永乾心里也开始犯嘀咕了:莫非这个汉华重工真有两把刷子

“刘省长,昨天外贸厅向我们汇报了一个情况,说外贸部那边也有打听咱们和日本人合作的事情。外贸厅说,外贸部的意思是,如果国内有同类装备,他们不支持从国外再进行进口。”吕敬华说道。

刘永乾道:“怎么,汉华重工把工作已经做到外贸部去了”

吕敬华道:“从外贸厅的口气来看,好像不是汉华重工主动在操作,而是从上面压下来的精神。据说新华社出的那篇稿子,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还做了一个批示。外贸部也是在落实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

“怎么会这么巧”刘永乾道,“我们这头要引进大化肥设备,汉华重工还正好就搞出了大化肥设备,而且不早不晚,偏偏就是这个时候全国上下宣传得这么起劲,这中间有没有什么名堂”

“可能也许大概不至于吧。”吕敬华讷讷地说道。

刘永乾道:“现在这样一搞,我们很被动啊。”

吕敬华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刘省长,要不,咱们也和汉华重工接触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如果他们的技术还过得去的话”

其实,这句话吕敬华早就想说了。早在刘永乾把尼宏重工的人带来那时候起,吕敬华就犯过嘀咕。化工厅的人跟他说过,江南省的汉华重工有这方面的技术,而且价格肯定更为便宜。从吕敬华来说,虽然并不完全看好汉华重工,但至少也该货比三家吧,哪有一上来就指定让尼宏重工承接的

和尼宏重工谈判的过程,对于吕敬华来说,是一件很憋屈的事。对方开出来的价格虽然不算太离谱,但巧立名目收的钱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有一些辅助设备,吕敬华自己都知道这是可以由省内的化工设备厂配套的,但日本人一口咬住,说必须由他们提供。虽然都是些三五千美元的小件,但加加拢,又是上百万出去了。

如果能够把汉华重工拉进来,哪怕是压压日本人的价,也是一件好事吧

“这不可能”刘永乾断然地说道,“人家日本人是什么技术老吕,你是没有去日本参观过,人家的工厂里,那是一尘不染的。人家的生产线上,都是机器人在干活,哪像咱们这样,还是全手工在生产。还有,人家的工人,那才叫高素质的,他们所有的工人都会说日语,咱们能做到吗”

“”吕敬华无语了,眼前这位刘副省长已经被气得智商清零了,你跟他还能说什么呢

“引进尼宏重工大化肥设备的事情,要抓紧办,不要被这些闲言碎语所左右。外贸部或者国家经委如果问起来,你们就先回避,等到全部谈完了,签约了,再汇报也不迟。这样生米做成了熟饭,别人也不好说什么了,明白吗”

“刘省长,咱们这个项目,现在算是公开的秘密了。其实国家机械委、外贸部、国家经委等等,都知道我们有这样一个项目,只是还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而已。”吕敬华道。

“既然没捅破,就不要捅破。只要大家都不捅破,他们就不好插手我们的事情。等到谈完了,再向他们汇报。”刘永乾说道。

“刘省长,出事了。”秘书推门进来,满头大汗地对刘永乾说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