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73

分节阅读 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钱啊,我听说是从他的大款朋友那里借来的。”

“杨欣,你当了老板娘了,快请客”

“”

陈伟国宣布完公司成立的消息,把话筒交给了轻化厅生产处的处长谢春艳。谢春艳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代表轻化厅对汉华实业公司的成立表示了祝贺,她这个祝贺,算是一种表态,意味着轻化厅已经认可了这种大胆的尝试。

谢春艳能够做出这样一个表态,自然是因为中央党校的课题组带来了中央的指示,省厅本来在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拿不准主意,既然中央领导放了话,说不干预,那么省厅也就乐得开闸放水了。谢春艳在致贺辞的时候,字斟句酌,颇费了一些心思,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无论未来这种尝试是对是错,大家都抓不住她的把柄。

谢春艳说完,中央党校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厉宁教授走到了话筒前。

“各位工人师傅们,大家好”厉宁向众人微微点了一下头,说道:

“刚才,轻化厅的谢处长说请我来给大家做指示,我特此声明,我这次到汉华机械厂来,不是来做指示的,我是来学习的。

“我一到厂里,就去拜访了你们的年轻经理林振华同志,一见面,林经理管我叫厉股份,弄得我很意外。我问他:林振华同志啊,你为什么叫我厉股份呢,我不叫这个名字啊。

“林振华同志对我说:厉老师,因为你在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问题啊,你是开山鼻祖啊。”

底下的工人们一齐鼓起掌来,对于开山鼻祖一类的人物,大家都是非常崇拜的。

厉宁笑着向大家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接着说道:

“我当时就跟你们林经理说了:我可不是什么开山鼻祖,真正的开山鼻祖,是你小林同志,我们这些学者,只是在书斋里搞学问,虚构一个股份制的样子,而你小林同志,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你已经建立起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公司了。

“我说:如果我叫厉股份,你小林就该叫作林股份了。大家说,是不是啊”

“哗”下面又是一阵掌声,为厉宁教授的风趣演讲喝彩。

厉宁接着从股份制的来源、模式、优势等角度进行了介绍,让礼堂里许多对于这种制度不甚了解的工人们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厉老师还把中央领导对于“林振华现象”的批示,以一种间接的方式向大家做了通报,打消了众人心中的疑虑,也让那些手里攥着匿名信的心怀叵测者把被打落的牙齿默默地咽下。

林振华坐在主席台上,微微含笑,听着厉老师侃侃而谈,心里有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穿越过来至今已经两年时间了,他终于听到了来自于中央高层的肯定的声音。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当然,相比国家体制在未来几十年的变化,这只是小小的一步而已。

党校课题组的到来,结束了厂里关于承包费和入股问题的讨论。在厉宁和何海峰的大力推动下,汉华厂向轻化厅提交了关于把劳动服务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公司的报告,当然,名义还只能是叫作劳动群众集体合作制度。轻化厅此时也已经得到了来自于中央的指示,所以对于这份报告,直接就开绿灯放行了。

在商讨具体股份构成的时候,出现了一些争议。本来,林振华希望自己拥有绝对的控股权,至少应当占有51的股份。但汉华厂的领导们对此并不赞同,认为一个集体所有制的公司,不能这样完全交给个人去控股。

厉宁教授对林振华的要求是支持的,但何海峰表示了反对。他担心,林振华这样做会太过招摇,容易招致非议。虽然说有中央领导的指示作为护身符,但他如果走得太远,恐怕中央领导也会担心的。

林振华接受了何海峰的意见,答应只占有30的股份。汉华厂拿走了另外30,留下40的股份由公司里的工人们去分配。

按照协议,每占有1的股权,需要向公司交纳1000块钱,青工们很少有人能够拿出这样一笔巨款。最后,公司同意,愿意参股的工人,只需要签一个合同就可以了,入股的钱,未来从工资里逐月扣出。即便是如此,青工们也没有人会愿意去获得1的股份,一般也就是象征性地登记了几百元钱,占有百分之零点几的股份。

没有人知道汉华实业公司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公司里的青年工人们,心里也还是不踏实的。如果有招工进厂的机会,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不管怎么说,国企才是王道,这种大集体性质的企业,再发展,又能发展成什么样子呢许多人认购股份,也是出于给林振华面子的考虑,林振华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不好太不给面子了。

汉华公司剩余了大量没人认购的股份。林振华私下里找几个小兄弟聊了一次,次日,彭少哲、褚红阳和赵勇群三个人先后向厂里递交了申请,要求各认购6的股权。他们用来入股的资金,一部分是由林振华提供的,另一部分则挂在公司的帐上,未来从他们的工资里扣除。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由杨欣提供的,她认购了3的股份。这样一来,林振华的小团体就总计占有了51的股权,达到了控股的目的。

对于小兄弟们的忠诚度,林振华是不担心的。他坚信自己能够让汉华实业公司成为一家资产几百万的成功企业,届时,彭少哲等人的投入都将获得丰厚的回报。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吃独食,这也许与他的性格有关,前世的他,就很乐于与人分享,到了这一世,他仍然是一个这样的人。

购买股份所需的那些资金,是林振华从欣欣商店的利润中提取出来的。不管存在国外银行里的不能见光的美元,林振华在国内的财产也已经有二十几万元,拿出几万块钱来入股,实在是小意思。

劳动服务公司作价仅为十万元,每股1000元,这是林振华事先没有想过的,他原来觉得,厂里怎么也得把出资算到十几万,按30反推,劳动服务公司的总资产应当是在三四十万的样子。林振华的这种估计显然是以己推人了,从厂里的角度来看,劳动服务公司就是一个空壳子,厂里提供了几亩地,一些起家时的设备,值不了多少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