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工业霸主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果就千万不要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齿轮的加工精度上,别忘了这中间还有很多受力变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比完全指望齿轮的精度要有意义。当然了,经验在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d、在车床中,主轴系统是个极其关键的部分,当然,车床头上装轴承的孔精度越高越好,但轴承的精度却是其中的关键,对于轴承的精度,滚珠是其中的关键,但这不是指滚珠的精度在主轴受力后,力传递到轴承的内圈套上,简单的说有轴向力和径向力,这些力有传递到滚珠上,而滚珠之间是有间隙的,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滚珠之间很挤,有的很松,轴承的内圈在此情况下变形,轴的旋转自然也就不是同心的了,而是一个锥形。因此,不同受力指标的轴承,滚珠的大小、数量、滚珠和滚道在轴向的间隙等都要靠理论分析来决定,这个因素比滚珠的精度要重要的多,可以说是对轴承精度影响最大的因素。当然,轴承的内、外圈的精度、滚珠及滚道的硬度等等也是因素。

我曾见到过回转精度极高的密珠轴承,简单说它就是靠里面密集的小滚珠实现了高精度。可它正因为滚珠小且密集,只能低速、受力小,因此常用在高精密仪表的转台等上,基本无法在机床上应用。当然了,轴承的种类实在太多,滚针、气压、油膜、液压等等,可能在机床领域使用的就很少了。

轴承在一代代先进理论的指导下,精度越来越高,自然,机床的精度也水涨船高了。合理的设计主轴,也能相当的提高机床的精度。

e、刀具是机床中直接实现切削的部分。前面已经提过,它扯到的理论太多太复杂,每一次进步都是不容易的。我曾经因为工作需要,买过多本详细研究切削加工过程的书,作者都是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主任之类的,里面的分析从宏观到微观,理论一套又一套,假设一个又接一个,加工断面的显微图一张又一张,其中的理论都有事实和显微图为依据,可仍然不能像理论力学那样自圆其说,矛盾也很多,最后的结论仍然是经验型的,当然也是先进的。物理对物体的微观研究早就到原子内部,但加工过程的机理仍然还在探索之中。

但对于刀具而言,它在加工的重要性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一方面,它也没什么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它一旦有了突破却又能震惊业内人士,让大家感觉到不可思议。比如说,车床,刀具可以工人自己做,就是焊点高速钢到到刀柄上,用的差不多了就重新焊点上去。当然,也有卖完整刀具的,两者使用起来,后者对刀很容易,一次加工的深度可以很深,由于外形合理,使用受命要长,而且加工磨损小,对保持一刀加工中的精度很有好处,但一但用的差不多了,就只能报废买新的了。可我用前者多加工几次,注意对刀,一样能达到后者的加工精度,而且使用成本还低的多。后者在技术上代表了技术的突破,是发展方向,可前者也不是就不行了。因此,我国的刀具行业的落后,有它的原因,但决不是说刀具差了就干不了活。

我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这方面的问题。

f、工艺现在又说到工艺了,工艺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清楚了。经常有人说“我们能设计出来,可工艺不行,因此造不出来”,很遗憾,绝大部分情况下,尤其是机械方面,这个说法就是错误的。工艺本身就是设计的一部分。工艺本身就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和无数方法的集合。说句实话,工艺对各种理论的要求相当高,由于它牵扯的方面太多,故而难度很大。一个好的设计师,本身的知识就要包括要具备好的工艺知识,能够利用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去找到工艺方法。不要以为方法就是没什么技术知识含量的,其实它的技术知识含量相当高。

如要加工一个超长轴或超大件,现有的车床不能完成,可牛x的工艺师会设计出巧妙的装夹具,用它去完成加工,这其中要用各种理论证明装夹具能保证加工件要求的精度。在机床的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装夹具,这些装夹具保证了机床的精度。

不论机床的哪部分,一旦有了更好的理论分析,往往就意味着机床又开始进步了。

顺便赛点私货,我看了一些机械相关的专业书籍,对作者进行比较,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国外,尤其是小白们一谈起就kc发白的发达国家,往往这些作者的工作经历是某著名大学毕业,在业内闻名遐迩的企业干到总工、研究所负责人、首席专家什么的,到40-50岁回到大学,出任教授、系主任之类的。他们写的书,理论和实际结合的相当好,提出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是看起来先进,而且很有说服力,很震撼人,对实际工作很有指导。相比之下,在国内,现在更常见的现象是博士毕业后就留校,一路干到教授、系主任,或一直在某研究所干,一直干到高级研究员、负责人。他们写的书,比之前者就差的远了。再加上,工作以来经常看到很多大学包括国内公认的牛x大学的教授们,一个个30出头,在外面接项目干,满口的理论让人无法反驳,可事实却经常在打他们的脸。我常想,如果我是教育部长,就下令,没有在工厂干满10年的,不能出任大学教授,没有干到相当于总工的,不能出任系主任。此处强烈欢迎打脸。

六、伟大的工业化大生产标准化、自动化及流水线,爆武器海的必备

本章原是准备在“牛b的数控时代”这一章节中写的,后来发现还是的专门写一章才行。谨此向读者们道歉。

人类进入伟大的工业时代,一夜之间,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各种产品向潮水一样涌出,让人目瞪口呆。反应在军事上,伟大的单炮塔皇冠----t34海就是工业化生产顶峰的一个代表杰作。什么你说米格21海和f16海,让我们热血沸腾的是无比宏大的机械化时代的一战和二战,如果是穿越到电子时代的,请看下一章。

很多小白一穿越,就大喊特喊标准化,以为标准化就可以极大提高产品生产率。究其原因,是因为今天的很多宣传上宣传标准化是极其重要的。他们孰不知这背后的深刻含义,简单的将标准化理解为工业化大生产的唯一条件。

标准化,其本身的目标是:

1、装配变简单,降低了对熟练工人的要求,从而提高了装配这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2、实现零部件的完全替换,产品的维护变简单,得到用户的欢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