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帝国骄阳 > 分节阅读 198

分节阅读 19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六兵团与大部队分手后,踏上了凄凉的逃亡之路,对于回国的这条道路,他们是记忆犹新的,毕竟在十几天前,他们刚刚经过这里。

一名军中诗人无限哀叹地道:“路还是那条路,心却迷茫,天还是那片天,人却彷徨。”

对于这首诗,后世学者的评价是:“还算押韵。”

在一片莽莽树林中,西川军和护国军找到了第六兵团,他们利用从西征军那里骗来、哄来、换来的火枪,向第六兵团开枪射击,并顺利地点燃了森林。

第六兵团被迫逃出森林后,立刻遭到护国军的迎头痛击。

正如西川军某位将领所说,格里斯国军现在已变成彻底的落水狗,他们听到厮杀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逃跑。

一些具有良好的方向感并且心怀故土的士兵向格里斯国所在的方向逃窜,结果被正等候在大路上的西川军迎了个正着。

而那些方向感欠佳或者是毫无方向感的士兵,则按照自己的感觉四处逃窜,这部份人中,大多数人仍然难逃西川军和护国军的搜索,不过仍有少数的车运儿逃进了森林大山,并从此安居乐业下来。

从此点可以看出,有时候,一些人引以为豪的方向感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多年后,当地的居民发现了这些老兵,令人感到伤感的是,这些老兵仍然无法忘记那场惨烈的逃亡,他们仍然认为敌人的军队仍在搜查他们。

他们见到当地居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西川军吗”或者是“护国军大哥,请放过我吧。”

当地居民为此潸然泪下。

在翼人族锐利的目光下,格里斯国几乎每个兵团都遭受过打击,他们损失的程度与兵团长的指挥才能和士兵的奔跑能力有关。

可以肯定的是,各大兵团在西川军和护国军的四处出击下,已经溃不成军,很多人感到跟随部队逃跑并不安全,于是偷偷地离开了部队,并以各种方式在当地潜藏下来。

多年以后,这些人以其勤劳忠诚的表现得到了认可,并获得了准许他们在此地生活的绿卡,和那些牺牲在逃亡途中的同伴相比,这些人是幸运和聪明的。

九昊王亲自带领的部队是猛虎兵团和第一兵团,他们与西川军和护国军在束部广袤的土地上周旋,九昊王以其敏锐的嗅觉和指挥才能,数次躲过了敌军的打击,并成功地到达了束部边关。

然而此时,束部边关的主人已经换成了皇家骑兵团。

皇家骑兵团在柬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受到阻碍,九昊王虽然很想阻住皇家骑兵团的去路,然而由于无法抽调足够的骑兵,这个愿望难以实现。

当九昊王率兵赶到束部边关后,闻迅而来的西川军和护国军也衔尾赶到。

铁不真向九昊王发出了劝降令,遭到了九昊王的断然拒绝,九昊王甚至还指责铁不真是“瞎了你的狗眼”。

九昊王对格里斯国的无限忠诚和铮铮铁骨,引来了铁不真的尊敬和叹息。

为了成全九昊王杀身成仁的愿望,大汉帝国三三四年秋,铁不真向九昊王发动了最后一击。

猛虎军团和第一兵团试图顽强抵抗,然而面对士气旺盛的大汉帝国军,他们往日的威风一扫而空。

格里斯国士兵沮丧地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前我一听到战鼓声就热血沸腾,然而现在,我只感到头晕,以前我一个人就敢冲进敌人之中,现在,就算给我几百名保镖,我也不敢轻举妄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汉帝国军,他们个个信心十足,杀气腾腾。

“我杀了七个敌人啦,你怎么样”

“很惭愧,我只杀了二个。”

“不会吧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

“让你猜对了,今天我有点跑肚拉稀。”

大汉国军的士兵就算是跑肚拉稀,其战斗力也远远超过对方身体健康指数完全达标的士兵,这使得这场战斗的结局已不存在任何悬念。

看到将士们一张张绝望恐惧的脸,九昊王万念俱灰,他长叹一声,流下了一行热泪,就在他准备引颈自刎时,一名士兵忽然将他抱住。

九昊王看清那名士兵的面容后,又惊又喜,叫道:“帝琳,你回来了。”

“其实我一直都没有离开您,因为我始终无法否认,您是我的父亲。蒂琳珠泪盈盈地道:“父亲大人,您真傻,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大势已去啊,我的女儿,数十万雄兵啊,却因为我的过失而丧身敌国,我无颜面见释摩大王啊。”

帝琳深知九昊王是极为顽固的,因此,她放弃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毫无创意的劝说理由,而是从宿命论的角度谈道:“父亲大人,您错了,从您刚开始答应蒙坦大王的时候,您就错了,亚里亚大陆注定不是由您来统一,天神早已安排好了,无论您是多么伟大的天才,您也注定要失败。”

“你说的是铁不真”

“难道还看不出来吗,他才是真正能够统一亚里亚大陆的人选。”

经过帝琳的劝说后,九昊王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但是他拒绝了随帝琳离开战场的请求,他坚决地表示,他可以不自杀,但是他必须与自己的士兵同生共死。

帝琳认为,这和自杀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九昊王以极为坚决的态度重申了自己的意见。

在屡次劝说无效后,帝琳再次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她饱含热泪地道:“父亲大人,如果你坚持这样做的话,那么女儿将留在您的身边。随后,她趁着九昊王伤感落泪,不能自己的时刻,击中了九昊王的后脑。

这场战斗在两个时辰后结束,绝大多数格里斯国的士兵放弃了无谓的抵抗,向铁不真投诚。

对于敌军的投降行为,大多数将领不愿接受,因为降兵过多的话,必定会造成大汉国的财政紧张,不过铁不真大人还是力排众议,接受了降兵的投诚。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拒绝降兵投诚的其实是铁不真,联系到此人一向小气的品行,这种观点似乎有着某种理论根据。

对后世这种无耻攻击铁不真伟大品格的行为,铁不真的发言人予以了坚决的驳叱。

清点战场时,士兵们没有发现九昊王的尸体,在降兵中进行搜查后,也不见此人的影子。

后来,一名士兵前来报告,他发现了两个人带着一种奇怪的东西,从他的身边掠过,像大鸟一样飞过了东部边关,虽然他不敢肯定其中一人是九昊王,不过他清楚地记得,二人中其中一人是女性,因为到现在为止,他的鼻端还留有缕缕清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