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三国之霸王门徒 > 分节阅读 54

分节阅读 5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向抱拳我深施一礼道:ot审配郭嘉愿追随无敌侯主公为后世子孙开辟出万世之基ot我心里暗呼:他奶奶的可把这个大犟种搞定了

第八十七章 绝代粉丝

象审配这样以事业为第一生命的人,他所需要的就是一个可以完全施展其才智的平台让其自由的发挥。而作为上位者,还不要不过多的对他不加以干涉,他才能竭尽禅智的效尽全力。

因而,为了进一步的证明我志向的高远,急需他这样的事业型人物相助,而我也能给其发挥才能的空间。我提到了一个一直耿耿于怀的问题:ot正南先生一直掌管着三洲的军政要务,不知对大漠之上的诸多夷族的近况可有所了解ot

审配沉吟了一下才说到:ot由于配一直居于冀州主持军政之事,所知仅为幽、并二州的邸报所载。目前,西北的匈奴和东北的乌桓虽然经常入境骚扰,但毕竟实力有限,尚不能形成太大的隐患。唯一需要警觉的乃是漠北的鲜卑,其势力庞大、拥有带甲铁骑数十万,乃我大汉的绝大隐患也好在近年来以往整合了鲜卑各部的鲜卑大王檀石槐亡故,新王魁头难以服众,魁头的叔叔檀石槐的弟弟和连,以及另几个大部落首领素利、慕容风、弥加、拓跋珪等均觊觎弹汗山王庭汗位,因而内斗此起彼伏、经年不断。故而,暂时还未能对我大汉构成太大的威胁。不过,亦须未雨绸缪的防患于未然。ot说到了军政要务,审配马上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我以十分欣赏的眼光望着审配说到:ot正南先生说得极是然先生可听说柯比能其人否ot

审配皱起眉头思忖了一下才答到:ot并、幽二州的邸报上倒未曾提起此人。然审配于行商及市井中却听到过此人的传言颇多:其人乃中部鲜卑首领柯最之子。其父死后继父担任了部落的首领,并托庇于西部鲜卑慕容部落的翼护之下。传言此人虽刚刚年及弱冠却颇富智谋,慕容风亦颇得其相助。其对行商也颇为照顾,基本上都是公平买卖、还派专人沿途保护前往慕容部落的行商。审配是在听说其委托行商为其购置我大汉的典籍、延聘工匠才对其加以了注意。不知无敌侯雄踞中南,何以对一个蛮夷的小小部落首领加以关注ot这个审配还真爱问为什么问得越多我解释起来也就越困难。

想了想,我考虑还是敲一下警钟比较好,毕竟北疆之事还要多多的仰仗审配。因而就说到:ot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商有一隐讳之能无法予人言说,然非商自诩,商识人之能世无其匹ot随着郭嘉点头给予审配证实,我接着说到:ot请先生庶商无法相告其因。然商却知道:十年之内,汉夷两族将各有一个冠绝古今的人物出现ot

听到还有能够令我这个当今第一诸侯如此恭维和另眼相看的人物,郭嘉和审配同时面容肃穆起来,四只眼睛一眨不眨的望着我。我也正容的说到:ot夷族的一个就是这个柯比能。其雄才大略和目光深远,要大大超过了以前整合了鲜卑各部的檀石槐。这也就是商急于结束乱局,有些不择手段的根本原因。商是想在柯比能羽翼未丰之时,就对其予以雷霆一击,把我大汉的未来劲敌消灭在萌动之中。然内不安何以攘外ot

审配有些失神的喃喃道:ot配尚在疑惑其何以如此的善待行商何以求购我大汉典籍、延聘工匠无敌侯一语惊醒梦中人。其人其志不小也ot念叨着,审配面容一整长揖及地:ot说到冠绝古今,其实无敌侯实乃是当之无愧之人无敌侯真乃审配蹉跎半生所寻觅的主公也能如此的未雨绸缪,我大汉子民何其幸也ot老家伙到现在才真正的心悦诚服

郭嘉则又想起了刚才的话头,就开口问到:ot主公适才所言的另一个是何人ot我含笑答到:ot此子与我等也颇有些渊源,乃我徐州重臣诸葛子瑜之弟诸葛亮。此子之才比之于留侯或吕望亦不为过也ot

郭嘉和审配眼睛同时一亮,能够同张良和姜尚相比,古今乏善可陈。审配不由得脱口而出:ot如此大才主公何以尚未招揽之ot我欣慰又兼无奈的叹道:ot正南先生毫无嫉贤妒才的拳拳之心,让商甚感慰藉然以我徐州之人才济济、文武兼备;以商揣之其很难欣然来投啊唉ot说完,我不禁又长叹了一声。

郭嘉无言的摇了摇头,而审配则张了张嘴,感觉有话又不好说,就又无言的闭上了嘴。我不由得笑到:ot商知二位之意,这也是商一直未让文和先生知道尚有此人存在的顾忌。唉还真是难处理呀不过,其看清大势,会主动来投也未可知也ot

其实,象郭嘉和审配这种才智之人一听也就明白了。这种才冠古今的人物,要么不出世的一生终老山。出世就要大权独揽,不希望有任何的羁绊。而徐州文臣、武将才智高绝之人很多,并非其唱独角戏的舞台。因而,也不可能给诸葛亮以大权独揽的机会,何况还有我这个才智名扬天下的主公。

不过,也不是一点机会没有。他诸葛亮也并没有三头六臂,他也不可能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不顾性命的逆势而上。审配之所以想说未说的话乃是:不能收为己用,就要诛除。他可能是刚刚相投,暂时还感觉到交浅言深才没说出来。如果让贾诩知道还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还招揽起来很有困难。他早就瞒着我派人下手给剁了

这里主从三人正谈得其乐融融,一阵轻快地脚步声从我身后的屏风后传来。一个娇小婀娜的身影转出,伴随着娇脆的声音:ot说了这么久。都不饿吗该进食了ot我望着脸色绯红、满是倾慕之色的甄宓诧异的问到:ot宓儿啥时候又跑到屏风后面去了ot甄宓孩子气的伸了伸懒腰,有些娇嗔的说到:ot宓儿在家呆得好闷就来府衙了,已经来一个多时辰了本想听听你们在说啥就坐在了屏风后面。谁知道谈了这么久呀刚刚就去厨房让弄了些吃食。坐得太久了可把宓儿累坏了ot

我不由得笑道:ot好、好正好正南和奉孝二位先生都在,就一起喝两杯吧ot这年代,所有的府衙都有后门通着后宅,甄宓肯定是从后门进来的。当时我们三人可能正说到高潮,所以就没发现还来了一个窃听者。

下人们很快把酒菜等端了上来。汉代并非像现代一样许多人围在一张桌子吃饭,而是一人一席。本不适于与我男女同席的甄宓却当仁不让的紧挨着我身边坐了下来,就差没同我使一副碗筷了按当时的礼教,本不应让女子上席;但由于其年幼,兼之生得粉雕玉琢、活波可爱,郭嘉和审配也就一笑置之。

不过,我则有些怀疑:小丫头儿今天咋这么亲密呢不是没啥好事吧进食的过程中,我才就了解到了缘由。小丫头儿完全摒弃了以往的淑女形象,忘记了aos食不言,行不语aos的古训,偏着头不住的向我问这问那,把在屏风后面听到的不明白的地方问了个遍,还满眼星光闪耀的赞叹:知道的真多让我感觉她就差拿来纸笔让我给签名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