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顺宗 > 分节阅读 278

分节阅读 2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祖享用,即使是在朝廷准他们给复不收赋税的几年里,他们自己的妻儿也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头来他们得到什么了呢只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来世全然不想一想,他们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的时候,想着他们的是谁。真是人心难测啊”

宗教信仰这玩意,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吕元膺对各地信息的整合描述让李诵猛然警惕了起来,和着就是公主下嫁这样的皇家私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被有心人无限放大,成为攻击朝廷的利器。而攻击的目标,正是太子。对太子的攻击中伤加剧的原因还在于,太子在国政中一向站在皇帝一边,皇帝千秋之后,如果由春秋鼎盛的太子继位,那么极有可能将当今天子的政策延续下去,这是那些保守势力所不愿意看到的。

至于为什么是太子而不是皇帝,原因很简单,现任皇帝李诵,继位以来几乎逮谁灭谁,地位稳固,声威卓著,再说身体摆在那儿,也活不过多少年。这个分析让李诵很沮丧,按说自己心理年龄才三十几岁,怎么就这么被人看衰呢不过没有办法,只能暗自抓狂。

李诵不得不恨,这些所谓有着慈悲心肠的出家人,心肠何曾慈悲来那些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的人,全然不顾眼下外战正酣,一心挑起事端,何曾有仁义道德来

不过这么一分析,整个事件的背后推手的范围,似乎就可以缩小了,那就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只要打倒太子,就能继承大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不遗余力地推波助澜甚至暗中操纵,也最有可能为了权力而不惜拖西征后腿,破坏太子在百姓乃至在皇帝心中的印象。

如果给了他们机会,只怕断军粮,暗中通敌的事情都会做的出来

李诵在心中暗暗骂道。见吕元膺正在等待训示,李诵道:

“吕卿,朕可以相信你吗”

吕元膺心神一凛,正色道:

“为陛下朝廷效力,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诵道:

“如此,朕心甚慰。吕元膺听旨。”

吕元膺起身站立,道:

“臣吕元膺在。”

“着吕卿元膺即日起正式提举粮秣统计司,官职正四品上,职司外国军情及捉不良人。”

“臣吕元膺谢陛下。”

“放”

巨大的石块带着火焰被抛向和戎城头,不过大多数半途落了下来,只有少数砸到了城头,造成了一定的杀伤。

天寒地冻,许多士兵却脱掉军服,光着膀子,在队正吆喝下拉动绞索,把新一轮的石块抛向和戎城上。

“这样打下去不行啊”

李光颜愁眉紧锁道。和戎城建在峡口,地势高峻险要,若要强攻非得像当年攻打石堡城一样,陈尸无数。

崔承度的试探性进攻结束,策马跑到李光颜面前,道:

“大帅,如果强攻,损伤必重。末将以为只可智取,不能强攻。”

李光颜道:

“此城不取,我军西进必然受到拖累,崔将军可有妙法”

崔承度道:

“适才末将进谷时看过,此峡长有四十余里,南接乌鞘岭,北连泗水和黄羊,势似蜂腰。末将想起当年随大帅入关中面圣时路过潼关,曾听人说潼关是当年曹操当年丢了函谷关,为了防止西军进攻筑起的,现在潼关犹存而函谷关已废,末将以为,我军可于谷中筑起两道关城,留下精兵猛将驻守,这样,就不怕吐蕃袭击我军后方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三章八声甘州五

前几天还刀兵相见,杀得日月无光的古浪峡内,忽然就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沿着峡谷,在峡谷中段相距六百步左右,两座新城正在紧张的建筑之中,其中,靠前的一座已经拔地而起,而靠后的一座还在打着地基。

很明显,靠前的一座是一座临时性的关卡,而靠后的那一座才是建筑的重点所在,和戎新城。

“嗨哟,嗨哟”

民夫们喊着号子,正在打着地基。不远处的民夫们正在忙着从马车、驴车上卸下石块,卸空的大车马上又运起挖起的泥土,穿过工地上留下的一个缝隙,将泥土运到前面的简陋城防处,用来筑土墙。不足一里宽的谷道两侧,堆放着刚从山上伐下的准备筑城用的巨木。站在两边山上的哨卡里朝下望,谷内正是一副忙碌的筑城景象。

昌松县数以千计的民夫被征集起来,在古浪峡的蜂腰位置上开始筑城,虽然谷外是寒冬,谷内却由于地位优势并不十分寒冷再说了,就算是寒冷,也得把城筑起来,不然还真能羁绊住大军后腿。就近征发的民夫们也愿意参加筑城,他们每个人都清楚筑城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安全,何况大唐军队极其厚道,不但买卖公平,现在筑城还有钱拿呢。在冬天赚点钱,为来年在自己的地上耕作积攒点底子,每个人都很愿意。

“到底是俺们大唐人啊,就是厚道和善。”

脸上乐开了花的前奴隶们时常这么高兴地赞叹道,一点也不顾寒冷的空气和劳累的工作。

崔承度被委任为和戎军兵马使,和戎城本来是只设守捉使,因为战时的缘故,升级为和戎军。崔承度率领本部五千人驻守古浪峡。这五千人都是崔承度从淄青带来的兵马,跟随崔承度在濮阳投降了李光颜。

崔承度的濮阳守军有近三万人,投降以后,根据裁汰老弱保留精壮的精神,只保留了五千人,余下的都发了一笔钱回乡种地去了。崔军战斗力是百里挑一,筑城的建议又是崔承度提出的,所以李光颜把崔军留在了这里。根据兵部的计划,崔部从此也将在河西扎根了。

如同崔承度所料,当唐军开始筑城后,和戎城里的吐蕃军坐不住了,派出了一支三百人的军队出来袭扰,被以逸待劳的崔承度打了个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出唐军将士先前攻城靠不近攻不上的怨气。

不过崔承度并不紧张筑城,依着他的规划,城筑两道,第一道他只是按照野战的要求来筑城,将军中和昌松县搜集来的战车连接到一起,车上放置盾牌,一座简易的城池就这么建立起来了。这座城建筑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掩护后面的新城的建筑,唐军士兵依据车墙,居然也守得吐蕃军无可奈何。

等到吐蕃军的援军到了和戎城,崔承度已经用土墙防栅加固好了简易城池,在这座车城的掩护下,民夫们有条不紊的建筑着新的和戎城。崔承度又派人在两边山上筑起了几座小堡,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就建立起来了。

虽然重点在于新城,不过负责的官员却觉得对于新城的建筑,崔承度却并不是很上心,督促的官员每次想加紧进度,都被崔承度阻止。将士们焦急,崔承度就安抚道:

“筑城要筑的牢,不能贪多求快。”

私下里却对自己的亲信将领们说道:

“稍安勿躁,只要新城筑好,等到来年春天,和戎城必定不战而下。”

这一段时间,崔承度只留了三千将士在古浪峡驻守,而其余的两千将士责被分散到各处招募组织训练府兵去了。崔承度明白的很,前有吐蕃后有回纥,昌松不是好守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