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顺宗 > 分节阅读 260

分节阅读 26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身体不适战胜之后没有乘胜追击,要是不让老人家从塞外回来,真的太说不过去了。而且就算是为了将来出击草原方便,现在也应该选一个大将去熟悉军情了。

李诵点头道:

“想不到一晃眼的工夫范相公出镇北疆已经五年多了,这么多年未见,朕还真是想他,将来边塞上起干戈,身边也需要有个老臣来谋划。朕看,就把范相公召回长安来吧。”

虽然一军主帅不需要亲自上阵,但是范希朝的年纪就算是运筹帷幄都有些太大了,几个宰相都没有异议。武元衡道:

“臣以为范相公劳苦功高,乃是当代赵充国,陛下应当厚结恩遇,以振奋将士士气。”

李诵正有此意,道:

“朕以为然,众卿以为该如何安排范相公呢”

裴垍道:

“臣以为可以以范相公为左龙武统军,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如故。”

至于武元衡提出的恩赏则一点都没有提到。李诵心下雪亮,文臣大都不愿意武将太出头,对武将总是本能的怀疑,连出了名的善于鉴别人才的裴垍都不例外。李诵知道,所谓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焉,一个战功卓著的将领总是会受到猜忌,比如唐朝初年的那些名将们,莫须有的罪名就可以干掉一批人。这也怪不得君主疑心,随着实力的增长,人心总会跟着不知足,就算自己知足,自己的追随者也会推自己上去,自己家的天下就是这么得来的,能不猜忌别人吗况且王莽篡位之前谁认为他会是个逆臣呢防着一些也是应该的,但是对范希朝这么个已经行将就木的宿将还能犯得着这么猜忌吗

李诵知道裴垍这么说未必没有抢在别人头里把别人嘴巴堵住的打算,也是怀了不开先例的想法,可是眼下正是指望武将立功的时候,多给点荣誉职位不会把朝廷弄穷了的。

而且,李诵也有自己的打算。

一刹那间,李诵的心眼转了无数个来回,最终点头道:

“裴相公言之有理,传诏,罢范希朝朔方灵盐节度使,转任左龙武统军,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如故。”

武元衡想要一争,李诵瞪了他一眼,接着说道:

“封辅国大将军、上柱国、虞乡郡开国公。”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上柱国,虞乡郡开国公范希朝一跃而为当朝武将职务的最高者,下一步,就该是骠骑大将军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一十七章布 局下

裴土自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不过他是有名的聪明人,愣了片刻,马上明白皇帝做的是什么打算,这虽然和朝廷贬抑武将的国策相违,但却是细微末节,况且马上要对陇右用兵,确实需要鼓励武将,他也没有打算在此事上纠缠,武将吗,控制的办法有很多,抬得高一些就高一些吧。

让裴土自悚然的是李诵的态度。在陆贽执政的时候,李诵对裴土自不能说是言听计从,但是君臣却是很合拍的,不然李诵也不会任命他为执政。但是自从任了执政之后,君臣之间就不是那么相得了。细细想来,原因可能还是出在自己这位同族的裴度身上。裴土自之所以敢引裴度入相,一是因为裴度本身已经是同平章事,二来是裴度在淄青立下的功勋,三来是李诵本人对裴度很欣赏,四来是本朝已经有同族同时为相的先例,五来是内举不避亲,六来未尝没有为自己家族打算的意思。却没有想到李诵现在对世家大族很有想法。裴土自一边动脑筋想怎么解开皇帝心上的结,一边回答道:

“陛下之决断,臣以为甚好。至于范相公留下的朔方灵盐节度使一职,臣以为当遣一大将代之。”

其他诸人都赞同。李诵点头,问道:

“何人可代”

武元衡道:

“臣以为郦定进大将军可以为节度使。”

李诵摇头。郦定进是战将,这种事情他不适合做。裴土自道:

“河阳节度使乌重胤如何”

李诵道:

“乌重胤合适,但是朕要用他安定成德,他脱不开身。”

王伾道:

“张茂昭如何”

裴土自道:

“茂昭非帅才,臣以为不可用。”

知道李诵心意的李绛缓缓起身,道:

“臣举荐一人,必定可用。只是陛下需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李诵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