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顺宗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斟了三杯酒,一气喝完以后才笑道:

“好酒啊本来今日乐天回京,韩某想写诗相迎,只是乐天的长恨歌风头正健,韩某是不敢撄其锋啊,只好到均王府上讨了些御酒来,均王本来不肯,听说是给乐天洗尘才允了。不想梦得要罚我酒,只好先占些便宜了。”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韩愈喝的是玉壶,都笑骂不止,韩愈也不理睬,只是给每人斟上一杯,大家这才不说什么,唯独王建在自己面前摆上了碗,韩愈笑骂一声“杀才”,还是给他斟满了。

这些人都是一时才俊,闻名人物,论官职以杨于陵为最高,是户部侍郎,裴度是御史中丞,韩愈已经升了京兆少尹――原来从河中少尹调为京兆少尹的陈谏调到了江西,刘禹锡,韦贯之,张籍是员外郎,论爵禄陈鸿是上柱国,但在这里都把官职抛到了一边,以文士身份论交,也不要人服侍,自斟自饮,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少不了长恨歌。

去年冬天,在周至县尉任上忙活完了政务的白居易正觉得穷极无聊之时,刚在长安忙消停了的陈鸿等人来到周至看望他,顺便游玩,玩着玩着就到了马嵬坡,议论起当年明皇贵妃故事,看了老太太之后的老太太出示的贵妃遗物杨贵妃死后,马嵬坡边老太太捡得几件遗物,靠展览谋生,几人都唏嘘不已。酒助诗兴,想起安史之乱后江山几至倾颓,又想到现在皇上李诵:嘎嘎是我奸笑三分钟奋发有为,几个愤青一合计,觉得得把这事写下来警示后人。这时张二公子的故事已经被好事者写成了传奇,流播甚广,给了几人不小启示,当时就推举陈鸿作长恨歌传,白居易配合长恨歌传作诗。

写出来以后,长恨歌传倒是符合要求,但是最擅长写诗的白居易却把长恨歌写跑了题――酒喝多了的白居易本来想写杨贵妃死后明皇的哀伤来警示后来君主,不好好干连自己女人都保不住,结果写着写着就想起了元稹、陈鸿等人都在长安,而自己却在周至待了一年多,委屈一上心,就想起了初恋情人湘灵,苦恋而为家人相阻,有情人不得终成眷属,白居易伤感之下,后半部分基调就全变了,成了现在听到的这样子: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等白居易酒醒之后,才发现自己周围的人两眼灼灼放光,如痴如醉,陈鸿当时就要把自己的长恨歌传给撕掉,直念叨: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回长安后,陈鸿立即跑去找元稹,元稹手舞足蹈之下跑去找王建,王建一拍桌子,春明外史就专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出了号外,出京已久的白居易再次声动朝野,春明外史的号外加印十余次,每次都脱销,喜得王建眉开眼笑。从年底到现在,谁要是手里不拿张印有长恨歌的春明外史,出门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由此可见,写作文跑题有时候也不是坏事。

谈到这儿,一桌人又是笑声一片。不过这些人不知道最开心的是李诵,拿到春明外史后,李诵哈哈大笑道:

“虽然迟了点,但终于还是让我等到了。”

不过李诵光顾着高兴,忘了小白同志还在周至公安局长任上苦哈哈地监修水利道路,搜捕盗贼,加强治安。直到前不久听到幼宁公主哼唱时才想起来,下令将白居易从周至调回来,入翰林院为学士,兼左拾遗,集贤校理如故。当然用的理由不是白居易写了长恨歌,而是白居易在周至期间写的一百多首讽喻诗,秦中吟之类的,规讽时事。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在这儿为白居易接风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又转到了最近热火朝天的水利上,白居易指手画脚地给大家比划,描绘周至乃至整个关中的农业前景,其他几人也听得仔细,元稹作为监察御史,马上就要出京到山南巡视督察水利,问得尤其仔细。杨于陵则频频点头,默记于心。王建,孟郊不在官场,听着听着就觉得有些无趣了。

正在热火朝天的几人马上注意到这一点,杨于陵笑道:

“说好今日放假,不谈政事的,岂料又给乐天带走了。”

白居易不好意思地笑笑,举杯敬酒。放下酒杯问张籍道:

“十八兄张籍排行十八最近那一首节妇吟也是难得佳作,“含泪还君双明珠,恨不相逢未嫁时”,小弟看其中颇有蕴含,不是别有所指吧”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七十三章前世恩怨

今天上午正式登记结婚,喜气洋洋求订阅

一听白居易这么问,张籍就抚掌笑道:

“罚酒,罚酒”

白居易一愣,王建道:

“乐天当真是行家,只是说好了不谈政事,乐天非要挑头,不罚你罚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