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顺宗 > 分节阅读 85

分节阅读 8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报吐蕃军一万多人到大石谷,抢劫回鹘到唐朝进贡还朝的使者。不过果然如吕温和刘禹锡分析,在唐军严密戒备下,吐蕃军没有进一步动作。

由于王叔文已经七十有五,在浙西呆了三年后,精力越来越不济,上书乞骸骨,李诵下诏加王叔文户部尚书,准其致仕。任命宣歙观察使卢坦为浙西观察使镇海已经裁撤。郗士美为宣歙观察使。又命令兵部侍郎归登为秘书监,任命韩大胆韩愈为兵部侍郎,主持职方司参谋部工作,负责研究淮西战场。裴武为京兆少尹。

不管是李诵还是刘昌裔还是郑余庆,对太子的人身安全看得都很重,而太子所处的洛阳并不处在朝廷的绝对控制之下。聂隐娘夫妇入洛阳的第一天就发现城里高手不少,而这些高手大都是听命或者受雇于藩镇的刺客亡命徒。这些人要是犯起事情来,那可真是无法无天,防不胜防。自从韦丹遇刺后,李诵已经下令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高级官员家里一律派遣金吾卫武士驻守,出去有武士跟随。比如李吉甫、裴垍等人家里,驻扎的武士那叫一个多,连上厕所都有人在外面听着,让李吉甫等人苦恼不已。那时候卫生条件不好,连卫生纸都发明推广没几十年,谁没有个痔疮便秘的李吉甫们可不希望哪天早上出去听到大街上流传某某宰相痔疮,某某宰相便秘之类的秘闻,上奏请求撤回武士,无奈李诵坚持不让步,李吉甫们只得悻悻地继续蹲在茅厕里哼哼哈嘿。

李吉甫们生活在苦恼中,而郑余庆们却生活在恐惧中。不只是为自己恐惧,还为太子担心。韩泰和刘昌裔的调查已经显示洛阳城内鱼龙混杂,能够为一沓宝钞铤而走险的人一抓一大把。而派刺客刺杀韦丹的人在洛阳就有非常大的势力。虽然在太子驻跸洛阳之前,已经抓捕驱逐了一批,但是官府的手脚却无法伸进那些有特权的豪门大宅里。所以当太子跃跃欲试,提出要到前线去视察的时候,大家反而都松了一口气。前线虽然听起来危险,但是哪里真能让太子上战场呢根据太子的要求,河南淮西行营设在了洛阳城外的一个小镇上。所有和淮西有关的军情全部汇集到那里。

当山南和金商方向陆续传来捷报的时候,乌重胤也奏报小胜一场,击败了淮西的一支三百人的游骑,生俘数十人。按耐不住心头激动的李纯当时就决定到前线去看看。事实上,乌重胤和高霞寓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如果不是因为太子在洛阳,早就撒欢攻过去了,哪里还等那两万五千后援军。只是太子没觉得自己拖了人家后腿,反倒为自己主持的方向迟迟没有进展感到焦急,于是在一个洒满阳光的日子里,太子率领一千近卫军骑兵风驰电掣赶往郾城。

蔡州内城,吴少诚的议事堂上,淮西高级将领高级幕僚团坐。鲜于熊儿依旧侍立在堂外,不过思绪不知道飘到了哪里。过了一会,当堂内的议论声热烈起来的时候,鲜于熊儿拉拉身边的小厮,努努嘴,小厮会意,鲜于熊儿就悄悄转身往后府走去了。走过几重院落,刚叩开一扇门,一阵香风就扑到了鲜于熊儿怀里。

“该死的,怎么才来”

鲜于熊儿却不搭话,抱住女子一阵乱摸,接着就是呼哧呼哧的声音响起,衣物飘落一地,女子急促的呼吸突然停止,少顷才发出了“啊”的一声欢吟。

议事堂上,吴少诚公子吴元庆和淮西的名将大将吴少阳、董重质、李佑、侯惟清等先后发言,禀报各自当面的军情。当众人汇报结束后,吴少诚威严地扫视了众人一眼,道:

“今番朝廷攻打我淮西,其志不小。以太子坐镇洛阳,集结钱粮数百万贯石,四面大将统军分进合击。不似贞元十七年用韩全义那个草包统领大军,能被我军轻易击退。我淮西非大胜不能自保,各位将军务必齐心协力。如若哪位畏惧,尽可自行离去,各位追随吴某多年,吴某必不会为难各位。”

在座的哪里有一个傻子,都道:

“愿为大帅效死力”

吴少诚很满意大家的态度,道:

“如此,吴某父子就多谢各位了。下面请董将军说说他的想法。”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二章乘他病,要他命

淮西的这一次军事会议开了很久,直到夜深才散。等到将领们都走得差不多的时候,吴少诚才出来,刚从门里出来,鲜于熊儿就麻利地将大氅披到吴少诚身上,刚想搀扶吴少诚,被吴少诚一手推开。吴少诚怒道:

“老子还没到走不动路的时候。”

鲜于熊儿唯唯诺诺,不敢吱声。那边吴元庆跟过来跟在吴少诚身后,爷儿俩一前一后回府去了,路边站岗的卫士持戟敬礼。灯光下,吴少诚的背影明显不似往日挺地直了,步履也蹒跚了许多,有好几次,吴元庆都没留意要超到吴少诚前面,忙又收住脚。让跟在后面的鲜于熊儿看得一阵出神。

第二天一早,淮西军各方面的大将,吴少阳,董重质、张伯良,吴秀琳,侯惟清,李宪、梁希果、李祐等人纷纷出发返回本军。吴元庆也出城去巡视。诺大的蔡州城顿时空荡了起来。同时,北面官军那里,太子李纯也到了郾城前线。

说乌重胤大军屯于郾城,实际上是在郾城之北,溵水的北面。淮西军大将张伯良率军三万屯于溵水之南,和乌重胤隔河对峙。双方兵力相当,但是淮西军素来骄横凶悍。乌重胤的任务是防御,所以也不主动进攻,虽然西面南面已经开打,但是北面倒是相安无事。当太子率领一千近卫骑兵抵达乌重胤大营的时候,乌重胤的头上密密麻麻的全是汗珠,真要打起来,自己大营里住着这么个祖宗,谁敢全力以赴啊

幸好随李纯而来的不止一千近卫骑兵。陈许第四十七军副兵马使王沛先奉命率军五千人抵达溵水。卫次公部下的五千人也即将抵达。李诵这一次排兵布阵事实上是很有想法的,比如南面坐镇的是宰相陆贽,实际指挥的是李愬,但是李愬并没有节度使或者观察使的职位,东面的指挥是薛平,薛平是陈许节度使,但是实际上却是率陈许主力一个军移往安黄,和安黄一个军,宣歙两个旅每旅两千五百人会合,屏护淮南,安黄的节度使还是韩皋,而陈许的节度使却由韦夏卿暂代。乌重胤高霞寓更是客军。说白了,这些将军只有军事指挥权,而粮秣后勤则由陆贽郑余庆一南一北代办。陆贽是副元帅,郑余庆担着供给使的职事。这就叫军政分离。四面大军压上分兵合击的阵势是蒋委员长最拿手的战术,但是李诵相信淮西军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及受百姓支持的程度远远比不上红军,所以这套战术对付淮西绰绰有余。而之所以从下令到现在还只是小打小闹,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