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顺宗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证,而且市舶使司需要检查船舶有否携带违禁品。比如国内的茶种,桑种,蚕种等等那是严禁出口的。

二、征收外来货物的关税,粗色一般货物十抽其三,细色珍贵货物十抽其一。

三、收买蕃货,以官价抽买部分进口蕃货,如珍珠、香料等,或者运往京师,或者转手出售。

四、管理外国人货。设立专门市场鼓励交易。

五、派遣人员出洋考察,举凡风土人情,地理特产等均在考察范围之内、

六、设立船厂,研制更好更大的海船。

东南沿海尤其是岭南本来就与海外贸易联系紧密,经过这两三年的努力,贸易的国家除去日本、新罗和东南亚各国外,已经远到天竺,大食乃至非洲东海岸。柳宗元根据李诵的指示,还专门招募组织赞助了几个航海团体,让他们去开辟新航道,搜集新物种。出口的货物主要有瓷器,漆器,茶叶,丝绸,而进口主要有香料、珍珠、珊瑚、象牙、犀角等。自然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奢侈品,李诵在心中不屑一顾地鄙视道:

“没有这么多奢侈品,朕怎么把王公贵族的钱给弄出来”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七十八章干 旱

出了个大bug,晋阳城应当在河东治下,老雁记错了虽然没有人检举,但是老雁自己承认错误,祈求大家原谅

自从押送李琦回长安后,销声匿迹已久的内侍少监苟胜又获得了一个光荣的任务:筹备一次规模较大的博览会,展览交易柳宗元自海外购入的奇珍异宝。自从李诵下决心将政商分开后,柳宗元的市舶使司就开始向海关过渡,只管管理收税了,原来的海船海外的生意开始由内府和宗正府接管。这两年柳宗元向长安运送的奇珍异宝在长安市场上反响极大,许多豪门家里如果没有几件海货,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越来越多的败家子准备投身到购买海货的行列中去,审时度势的英明帝王李诵大帝命令柳宗元集中购入一批海外珍宝,再从宫中拿出一部分,准备在秋收之后集中出售,掏光二世祖们的钱袋。这种会被人指脊梁骨的追求奢靡的行为,皇帝自然不会出面了。

柳宗元将一批又一批的珍宝发往长安,李诵现在开始觉得福建岭南和帝国的心脏距离有些远了。当柳宗元的第一批珍宝到了的时候,李诵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带着王皇后和幼宁去欣赏,结果让他哭笑不得的是第一批珍宝中最多的居然是玻璃,高昂的兴致顿时消退下去,看着幼宁拿着一大把玻璃珠串成的链子,捧着玻璃瓶子,开心的不得了,王皇后故作生气地说:

“小心些,休要弄坏了宝物,惹你父皇生气。”

口气和二十一世纪的女人一样。一个人睡了很久之后,李诵终于和王皇后同床了,虽然很纯洁,皇后的心情却明显好过以往。听着王皇后这么说,李诵却唧咕道:

“五毛钱买十好几个,有什么宝贝的。”

不过心里却懊悔化学没学好,不然打死也不能让这帮阿拉伯人骗咱们钱。不过稍后的好大的珊瑚,洁白的象牙制品还是让李诵开了眼,稚拙古朴,自有其风味。何况穿越之前,李诵还没见过这么高档的宝贝呢。

为了促进长安县和万年县的均衡发展,李诵决定把这次博览会的举办地点放在长安县,具体当然由苟胜会同京兆和长安县选址建造。当然雇佣的人力还是来自裁汰的士兵,反正内府现在财大气粗,不在乎钱。

现在河东、河阳、天德、荆南、鄂西、奉义、淮南、陈许、义成、宣歙、浙西、浙东、湖南、江西、福建、岭南、黔中各镇的军队的整编已经完成大半,又有十二个军的军队编成,不过好在这些军队本身就是截留朝廷财政供养,反而是裁汰的数万人大大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这几万人自然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中去了。

皇帝非凡的预见能力或者说乌鸦嘴能力终于开始得到了体验,夏收之后,历来被视作朝廷命脉的江淮地区开始出现反常天气,本来应该雨水丰沛的季节却雨水稀少,大旱的苗头开始出现了。旱情同样出现在西北地区,关中陇右各地早已完成了水利建设,对应付大旱信心十足,而唐朝控制区以外的地区就没这么幸福了,尤其是对逃亡的人而言。

激烈的追逐战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如果从洮水一路往东看去,你就会已经干硬的大地上到处可以看到死去的人和战马,牛羊。或许是对这一场杀戮过于震惊,老天爷连雨水都忘了下,朱邪尽忠抬头望了望天,强烈的阳光刺激得他一阵晕眩,空气都仿佛要被融化了。朱邪尽忠叹了一口气,想找朱邪执宜,才想起朱邪执宜已经改领前锋开辟血路去了,唤过一个头领,道:

“杀两匹马。”

对于马背上的民族而言,马就是他们的另一半,对于逃亡中的骑士而言,马就是他们的生命。十几天的厮杀,原来断后的两千人已经死了一批又一批,剩下不到五百人了,新补充上来的战士也是一批接一批。昨天的一场恶战,虽然击溃了吐蕃三千多骑兵,可是自己也是损伤惨重,原本富余的马匹也被吐蕃人偷袭,逃散了八百多匹。要想活着回去,战士必须要有马匹,可是这么热的天气,周围茫茫一片荒原,连一点水影都找不到,不杀马又能如何呢

沙陀战士默默从马群中牵出两匹带伤的吐蕃马,马们似乎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命运,拼命缩着脖子不肯上前,反抗自然是无效的。一个个沙陀战士上前用水囊接马血,一名亲兵把接到的马血递给朱邪尽忠,朱邪尽忠浅浅地啜了一口,血色殷红,像极了美酒,真想念甘州的葡萄酒啊。那个汉人的诗是怎么说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用来写沙陀汉子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朱邪尽忠把水囊揣在腰间,道:

“省着点喝,再有五六天就要到石门了。过了石门咱们再喝个够”

天色将黑的时候,朱邪尽忠带着剩下的不到千人的残部在一片高岗上宿营。往东二十几里,越过一条干涸的小河,就是沙陀的大部,往西不知道多远就会有吐蕃的追兵。草草吃了点东西,士兵们就自己找地方睡下,马也找地方吃草,只是天气干旱,连青草也越来越少了。

朱邪尽忠刚睡了没多久,就从睡梦中被喊醒,刚想发怒,就看到大队的一名头领的脸。让亲兵戒备后,头领说出了两个不好的消息,一个是朱邪尽忠傍晚击败了吐蕃人的一支步兵,步兵的出现意味着吐蕃的尾追侧击堵截渐渐变成包围了,另一个是朱邪庆磺的报告,沙陀内部出现了流言,说这些天的干旱无雨是上天对沙陀人背弃吐蕃的惩罚,所以从遇上追兵开始,老天就再没下过雨,老天要渴死沙陀人。

相对于第一个消息,朱邪尽忠显然更重视第二个。顾不上睡眠的朱邪尽忠唤过几名头领,吩咐了几句,就带着几十人策马赶回大队了。

此刻,从天空望下去,不管是沙陀还是吐蕃,前进的方向都指向石门。甚至唐军也密切注意着这里。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七十九章死 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