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阿斗 > 分节阅读 265

分节阅读 2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族本来姓姬,乃是晋国王族的直系后人,后来三家分晋,我们司马家的人便流落到了这河内郡,改名换姓,总算是保住了一些骨血。”

“历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我们司马家终于在这河内郡站稳了脚跟,而当年三家分晋的三方诸侯,也就是我们司马家的仇人,也早已经被秦人所灭。”

“如今我们司马家,别说在这河内郡,就是放眼整个中原,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但是这比起我们先祖那雄霸天下的大晋,还差的太远”说道这里,司马孚微微的叹了口气。

“我竟然是当年大晋国的后人”司马昭看了一眼那些被供奉着的牌位,再看看周围镶在墙上的夜明珠,司马昭终于相信了司马孚所说,也许只有当年的晋国,才能有如此大的手笔,能弄出这么多的夜明珠。

“小昭,这几百年来,我们司马家一直隐忍,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为恢复当年我们大晋国的光辉而努力如今,我告诉你这些,就是希望你能够将意志传承下去,他日若有机会,一定要恢复我大晋的光辉”

“恢复大晋”司马昭有些迟疑的看了看司马孚。

“呵呵,小昭,我知道这一句恢复大晋,谈何容易若是三十年前,我们司马家有如今的势力,像现在这般人才济济,说不定能够像曹操一样夺取一方天下,成就一番王霸之业。可惜啊,我们兄弟几个生的晚了一些不过,小昭,你千万不要气馁,我们这一代不行,还有你们这一代人,你们这一代不行,还有你们的后辈,几百年,我们司马家都等下去了,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只要我们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恢复我们司马家往日的荣耀”

听了司马孚的话,司马昭狠狠的点了点头,同时心中默默祈祷起来:“列祖列宗庇佑,他日我司马昭若是得势,定重建我大晋之辉煌他日,若是有机会,我必然重新建立晋国”

邺城。

曹丕病逝,曹叡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皇位。

而后,曹叡根据曹丕的遗诏,任命曹真为大司马,司马懿为太尉,其他的官员,也都各有封赏。

但是,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便是徐庶竟然被曹叡封为了丞相徐庶一下子成为了皇帝之下第一人。

徐庶入曹营以后,一言不发,从来没有向曹操献过任何的计策,平日里政绩也不算是突出,随着徐庶年龄逐渐的增长,徐庶也渐渐的被人遗忘了,没想到如今一越成为了文武群臣之首。这让很多人大跌眼镜。

论资历,徐庶也是从曹操时代就加入了魏国,算得上是三朝元老,不过由于曹丕在位的时间比较短,魏国当中三朝元老多得是。而说到本事,徐庶已经成名快二十年了,但是加入魏国以后,并没有做出多大的业绩,再加上蓄势本身又是降将,所以曹叡此举,让很多人心中颇为不服。

与其他不少的大臣比起来,徐庶根本没有任何的优势,能成为丞相,只能说明曹叡对徐庶非常的信任,于是众人纷纷开始打探曹叡与徐庶有什么关系。

世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很多有心人的查探下,徐庶与曹叡的关系,终于渐渐的明朗起来,大家才知道,原来在曹叡最不得志的时候,徐庶帮了曹叡一把并且最终帮助曹叡登上了皇位。

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要难的很多,徐庶在曹叡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曹叡一把,最后登上了丞相的位置,大家也无话可说。

政治本来就是一种投资,而且是收益最大的一种投资,同样也是值得大家拿出身家性命来搏一把的投资。眼光好的投资者,便如同那吕不韦一样,来一个奇货可居,最终收获的将会是一个国家。

而徐庶当上丞相以后,马上一反常态,顿时高调起来,接二连三的发布了一条条政令。徐庶在内政上面的才华,不如诸葛亮,但是也称得上是顶尖的人才。而如今的魏国,老的老小的小,正是人才交替的断层期,徐庶这横空出世,马上震慑住了群臣。转眼间,朝中关于徐庶的非议,就被平息了。

曹丕病逝的消息传到了寿春,孙权马上决定倾力北伐,但是却被诸葛瑾所阻止。诸葛瑾向孙权建议,接着这个机会,联合蜀国,一起进攻魏国,让阿斗出兵,进攻潼关与武关,同时陆逊进攻襄樊,孙权进攻徐州,将魏国的防线拉扯成三段,令其收尾不能兼顾。

按照诸葛瑾的计划,长安方面,攻破潼关,便是是弘农平原,而后蜀军可以直扑洛阳,同时威胁到许都和南阳;而若是蜀军攻破武关,则会直接进逼宛城。两种方案都会威胁到宛城,宛城是襄阳的大后方,所说宛城被攻破,襄阳一线的司马懿就等于被截断了后路,那时候司马懿若是不退到许都的话,必然会被蜀军和吴军两面夹击所歼灭,所以司马懿必退无疑,魏国就会丢掉整个南阳郡乃至司隶地区。

同样的,若是陆逊一方取得了进展,攻下襄樊一线的话,南阳也必然不保,同时也会威胁到许都,同样魏军失去南阳,也就等于失去了武关,蜀军便可以由武关而入,之后吴蜀联军无论是进攻许都,或者是进攻司隶,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仅仅一个司马懿,难以抵挡。

东面一线,徐州本来就无险可守,若是孙权能够取得胜利的话,整个徐州、青州、乃至兖州,都会被吴军攻占,一旦兖州失守,司隶与许都,将会面临两国三面夹击,必然难以持久,这对于魏国来说,比前面的几种情况更加可怕。

所以算起来,魏国有四个点要守,但是这四个点,任何一个都不容有失,而吴国和蜀国,只要是能够成功的攻下其中一个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下,便去取得整个战局。

诸葛瑾的建议,马上被孙权所采纳,如今曹丕刚死,魏国的政局不稳,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而这四个攻击点,只要是能有一个成功,魏国至少会失去四分之一的力量。

但是孙权又顾及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利益分配的问题,说白了就是攻下的地盘,如何来分配。

在这方面上,孙权是吃过亏的,当年就是因为没有洽谈好这一点,最终使得荆州险些被刘备赖去,而如今诸葛瑾所提出来得的计划当中,东线倒是好说,徐州、青州和兖州距离蜀汉太远,蜀国就是想插一脚也力不从心,但是南阳就不一样了,孙权可不想跟赤壁之战一样,给别人做嫁衣,所以孙权觉得,还是先商量好地盘的划分,免得日后再起争端。

诸葛瑾都能够看出来,四路伐魏,会对魏国造成多大的威胁,更别说是诸葛亮了,相比起诸葛瑾,诸葛亮更看出了第五路,那便是辽东的公孙家。

辽东的公孙有一个公孙世家,崛起不过五十年而已,但是如今却也是一方诸侯。

说起公孙家,就不得不提公孙度,这公孙度也是与曹操、刘备同一时代的诸侯。当年辽东公孙家不过是一个小世家,而公孙家的家主公孙度,也不过是一个小吏而已。公孙度与董卓手下的大将徐荣乃是同乡,当年董卓当丞相的时候,徐荣举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接下来了几年里,中原大乱,诸侯无力顾及辽东,给了公孙度很大的发展空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