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阿斗 > 分节阅读 244

分节阅读 2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下进此言,此乃是亡国之道,向陛下进此言者,该斩”

这回反倒是阿斗冷了起来,在后世成功实行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怎么跑到诸葛亮这里就成了亡国之道了

“敢问陛下,如今天下的根基,是什么”

“自然是百姓了”阿斗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陛下差矣,区区市井百姓,能有多大作为,这天下的根基,乃是世家”

“世家”阿斗脸上挂起了一丝的疑惑,心中却掀起了一股滔天巨。国以民为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先贤的话不断地从阿斗脑海中闪过,但是却跟诸葛亮,这个三国第一智者所说的完全不同。

“陛下,臣不是看不起百姓,也不是忽略了百姓,只是如今我华夏官员,是有八九都是世家子弟出身,而百姓多为草莽,若是没了这些世家子弟,又有何人来治理国家”诸葛亮说道这里,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单单百姓,并不能成就大事,秦末陈胜吴广,声势浩大,终被秦灭,最终却便宜了项羽等一众诸侯;当年黄巾起义,中原震动,大汉数州陷落,但是还不是被皇甫嵩等世家子弟所平定,而最后受益者,无外乎董卓、袁绍、曹操之流,这些人或为一方豪强,或为世家出身。”

阿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些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最终得利的的确是世家子弟,就连退到这大汉朝廷的刽子手,也是世家子弟。

“百姓好控制的很,吃饱穿暖,有地可居住,便会安逸不生事端,而世家子弟则不同,他们不愁吃穿,不愁居住,所求的不过是名、权二事而已。为官者,名、权双收,所以世家子弟才争相为官。若是陛下以行那科举之道,等于断了那些世家子弟一臂,天下世家必然群起而反之,那时岂不是社稷危矣”诸葛亮接着说道。

“更何况,自从天下大乱以来,世家门阀乃是豪强子弟,多有养士之风。恩这个士么,哼哼”

诸葛亮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冷笑起来,旁边阿斗却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世家门阀还有豪强子弟喜欢养士,就好像战国时期所养的食客一样。在这个皇权还不如后世那么集中的时代,这些被养的士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而没有皇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是孙坚这个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都敢私藏玉玺,而孙坚手下的程普、黄盖等人明知道孙坚有反心,还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孙坚。说起来像是程普、黄盖,乃至郭嘉、贾诩、田丰甚至诸葛亮这样的人都算的上是“士”,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没有什么皇帝,他们所效忠的,是自己的主公,而不是皇帝。

皇权不集中,哪怕阿斗是个皇帝,也斗不过全天下的世家门阀

阿斗微微咽了口唾沫,诸葛亮果然是诸葛亮,就这片刻的功夫,便能想出这么多东西来。

随后阿斗马上想到,当初隋文帝时期,世家门阀也是不少,可是为什么隋文帝就敢于实行科举制呢

突然间,阿斗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兵权

汉朝太守乃是一郡之长,手握军政大权,这些太守手中是有兵权的,诸如孙坚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又或者袁术一个南阳太守,手里都有数万大军。有兵就有实力,就可以藐视皇权,历史上那些权臣,无一不是手中握着兵权

而隋文帝是鲜卑人的后裔,身上有着鲜卑人的血统,北朝自北魏以来,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乃至大隋朝,沿用的都是北魏的军制,也就是当时鲜卑人的军制,那就是府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就连参展所用的马匹和武器都是自备的,当初花木兰的父亲,就是一个府兵。在这种制度下,朝廷在有战争的时候才会将士兵集中起来,打完仗在解散各自回去种地。在这个过程中,领兵的将军只负责带兵打仗,其余诸如训练等事情都与领兵的将军无关,而打完仗以后,士兵一解散,将军手中还是没有兵权。同样领兵的将军在士兵集结起来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带的兵是从哪里来的,更别说培养亲信这种事情了。所用在府兵制下,将军没有兵权,想造反也没那个实力。

“哎”阿斗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想要实行科举制,首先要做的便是两件事,一是加强中央集权,让皇权的权力更大一些,二便是削弱地方上的兵权,哪怕不实行府兵制,也不能让地方上的世家官员有跟自己造反的能力,只要做到这两点,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无需再顾及那些世家子弟。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后世几百年慢慢出现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强加到这个时代,哪怕是先进的,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想通了这一点,阿斗觉得心中顿时舒畅了许多。

旁边诸葛亮看着阿斗眼中光芒不停的闪烁,最终豁然的明亮起来,诸葛亮知道,阿斗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主意了。或者是想开了某些地方。

“陛下,其实您说的科举制,也不是不可行”诸葛亮开口说道。

“哦我就知道丞相肯定有办法,说来听听”

“陛下,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是习武之人,凡是文人,口舌之争往往难分伯仲,就如同当年战国诸子百家,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出谁是第一;但是习武之人则不一样,想挣个第一,打一下便是。所以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可从武将入手”

“从武将入手”

“是的陛下,虽然世家子弟和门阀豪强当中也有军中将领,但是并不禁习武比试。昔年曹孟德曾经以一锦袍为彩头,领其麾下将领比试射箭,射中者皆有封赏,无论是世家将领,还是百姓子弟,强者便可得到封赏,而败者技不如人,也无话可说,如今即可公平,有能使大家解答欢心,不生怨恨。曹孟德此举与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别的时代用的好的东西,即便是先进的,不一定适应其他的时代。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就好像有人说没有孙中山,满清就不会灭亡。但是馋虫不怎么看,馋虫觉得,没有孙中山,满清一样会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便是时代的潮流,清朝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了,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当时代这潮流翻滚而来的时候,不能适应的,肯定会被淘汰。

馋虫以前看了不少历史小说,将什么君主立宪、议会等等制度都搬到了古代,然后说多么多么有效果。细细思考来,这么写多少有些牵强,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如何能够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

就好比是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历史不会撒谎的,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说明它符合了那个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不然他不会发生。而现在,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个世纪,现在再谈起来,为十几个世纪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唏嘘伤神,或者大声疾呼,又或者痛心疾首,都没有必要,除了小说中以外,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能只是旁观者。

而如今,时代的潮流便是,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

最后,为馋虫喝彩的,扔一张月票过来吧。为馋虫喝倒彩的,扔两张月票过来吧

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三十二章 敬贤阁的诱惑

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三十二章 敬贤阁的诱惑

听了诸葛亮的话,阿斗反而愣了一下。诸葛亮不愧是智慧的代表,思维跨越性果然是够大的。

自古以来,文人和武人始终是两个不同的阶级,有时候,这两个阶级还经常对立。与文人的选拔不同,武将的选拔更看重的武艺,特别是在唐朝以前,武将单挑非常盛行,这时候武将的武艺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一般人看来,一个武将的武艺要比他的家世重要的多,武功高强,便能镇住手下将士,也正是因为这样,吕布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人成为天下第一的大将,没有人会说三道四;而陆逊一个书生领兵,哪怕是家世再显赫,依然遭到了江东将领的非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