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阿斗 > 分节阅读 241

分节阅读 2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可是大王,汉军还没有攻城,咱们就这样放弃姑臧,会不会太”

“太什么等到汉军攻城,恐怕就完了”彻里吉轻叹一声,接着说道:“想不到汉军来的这么快,我本以为,还可以再姑臧城中整顿一番的,如今看来,这是不可能的了”

“大王,城里还有不少弟兄,我们还有一战之力”

“算了,这里毕竟是汉人的地方。你看看这四周,尽是农田,就是真的让咱们羌人占了这里,咱们也不会耕种,还是早点回去,少损失了人马,保留些元气吧”

当夜,彻里吉领着羌人,放弃了姑臧城,一溜烟的跑回了西域。

而连夜等候的魏延在得到彻里吉弃城逃跑的消息以后,马上下令进城。汉军兵不血刃的夺回了姑臧城。

姜维手中拿着一个册子,正在统计战利品。

这统计战利品的事情,姜维并不在行。不过如今营内一堆武将,文臣最近的也远在天水,姜维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姜维放下手中的账本,伸了一个懒腰。这一圈记下来,姜维甚至觉得要比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还要累上三分。

“尹赏兄啊,你快点来吧”姜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在今天一早的时候,姜维就命人回天水找尹赏来帮忙,算算时间,现在派去的人恐怕还没有到天水,姜维也只能继续坚持下去。

“将军”小校的声音从外面传来。

姜维听了眉头一皱,每次只要听到这个声音以后,接下来便是小校又抱来了一顿的账本,所以听到外面小校叫“将军”,姜维心中就一阵的无奈。

“吵什么吵,这里这些我还没弄完呢”姜维暗骂一声。

“不是的将军,丞相来了”

“丞相来了”姜维猛的站起来,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情。看来这统计战果的活,终于不用自己干了。

诸葛亮不慌不忙的向营内走去,阿斗笑呵呵的陪同在一旁。可是这诸葛亮的脸色却不怎么好看。

“陛下,您真的想清楚了,要将氐人迁徙到雍州”诸葛亮开口问道。

“丞相,朕已经答应了氐人,而且这一仗,咱们也打赢了,就是朕现在想反悔,也不成了。”

诸葛亮微微的叹了口气,如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了,诸葛亮想反对也没办法了,诸葛亮只好开口说道:“陛下,来的路上臣已经想过,这迁徙氐人来雍州,有三难。”

“丞相请讲。”

“这第一点,由西域到雍州,路途遥远,氐人百姓的速度自然比不上行军打仗,要走很久才能到达雍州。想当年先帝撤出新野的时候,曾携数万百姓,每日行军速度才不过三十里而已啊那时先帝所撤,不过一城之民,而如今,陛下可是要迁一族之民,这行军速度,必会慢的许多。臣恐怕,这些氐人半年都难以走到雍州。而这半年多的时间,氐人百姓所消耗的粮草辎重,又有何等庞大,陛下可曾想过”

“自先皇登基起,我大汉便战乱不断,胡人肆虐雍州,雍州农田耕地尽毁,这一年,全靠益州的存粮维持。再加上去年的时候,陛下层讨伐南蛮,迁五溪蛮民至益州,如今我国库钱粮早已空虚,当年刘璋所遗留之钱粮,也已经消耗殆尽,臣来之前曾经查过,如今国库根本拿不出来这么多粮草,供氐人迁往雍州的途中使用。此乃第一难”

阿斗开口说:“丞相,你说的我也考虑到了,这粮草的确是个大问题。所以我准备年内先迁徙五万氐人壮丁来我雍州,要赶在春耕前到达,然后以他们所种的粮食,供给第二批氐人迁徙过来。”

“陛下,如此一来,恐怕要七八年时间,方能将所有氐人都迁到雍州”

“呵呵呵,怎么,丞相你等不及了朕还年轻的很,而丞相你也不过刚刚不惑之年,七八年么,朕等得起”

诸葛亮点了点头,正如阿斗所说,自己今年才四十岁,过个七八年,也还不到五十,而阿斗七八年之后还不到三十岁。相比起定鼎天下,这七八年的时间,根本算不了什么。

诸葛亮清了清嗓子,接着开口说道:“陛下,这氐人的很多生活习惯,与我们汉人不同,而且这氐人毕竟是方外之民,不服教化,来到我雍州,必然会与我大汉子民有所冲突矛盾。本来若是实行屯田的话,设立屯田大营,将氐人集中管理,可抵消此事,而如今氐人随来,却不为屯民,这不为屯民,想必会与雍州汉人子民有所接触,臣恐怕,日久会生民变。此乃第二难”

“恩,丞相说的是,这的确是个难处。”阿斗的眉头也皱了起来。这民族矛盾历来是最不好解决的。氐人虽然也是农耕民族,但是生活习惯与汉人肯定是有差别的,这生活习惯还算是小事,可是如今雍州刚刚被胡人联军洗劫一空,雍州百姓恨透了胡人,哪怕是氐人没有参与进攻雍州的事情,在汉人百姓眼中看来,氐人也是胡人的一员,既然是胡人,就是抢夺自己家产,杀害自己同胞的罪人,罪无可赦。这冲突,在所难免。

想到这里,阿斗不由得想起了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也是由不同的国家而来的,可是对于华人来说,这些洋人没有任何的区别。特别是当初那几个义和拳出身的,只要是洋人,不管好孬,也不管老弱妇孺,都要杀干净。这在阿斗看来,是很不齿的。

“丞相,这个问题,朕还真的没办法。”阿斗无奈的摇了摇头。

诸葛亮仿佛早就知道了阿斗的答案,无奈的笑了笑,而后开口说道:“陛下,这汉民与胡人之间的事情,非一朝一夕可调合。不过臣以为,陛下在处理氐人和汉民冲突的时候,只需要不偏不倚,一视同仁,自然可以是民心顺服,民心顺服,则大患不生。只需一些小患,则不足为虑。”

“如今我地方官员,皆为汉人,处事必然偏向汉民,久而久之,氐人不服必有积怨,有怨则乱生,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从氐人当中选拔官员,以氐治氐,辅以汉人官员,可保久安。”

“恩,这选拔官员的事情,丞相比我在行,就交由丞相办吧”阿斗点头答应道。

“陛下,这第三难,便是氐王苻健,该如何处理”诸葛亮话音顿了顿,接着开口说道:“氐人与我们汉人不同,氐人当中仍有大小部首。这些部首麾下或多或少都有些氐民,可以说这些部首,就如同我中原的诸侯一般,各自有各自的势力。若是氐人来到雍州,势必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手握大权,各成一方,生杀皆有各自掌控。臣恐这些部首会有怨念。”

“一般的部首倒也罢了,愿意从军的,可以到军中为将,德高望重者,也可为我大汉官员,实在不行,封个列侯,给些封地,月月领俸禄,年年收税租,也可过的安逸,封妻荫子。可是那几个大的部首,麾下恐怕不下数万人马,一旦失权,又岂会顺服更何况氐人当中还有一个氐王苻健,就算是陛下给他封个王,又怎能比得上他氐王高高在上”

“丞相,那几个大的部首,的确很难办。给他们个虚职吧,他们肯定不服气,给他们个实权职务吧,朕也不放心。至于苻健么丞相你就不用担心了,苻健已经死了。”

“苻健死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急忙问道。

“事情是这样的”阿斗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诸葛亮。

诸葛亮听完以后,紧皱眉头,半天后才开口说道:“陛下,请恕臣直言,这事情,陛下您是鲁莽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