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春 > 分节阅读 143

分节阅读 14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跟整个国家最大的中央仓储,那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甚至于在储藏方式、等级排册之类的细务上,也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他要做江淮转运之事,归根到底,这粮食就是要运到长安各大仓库里来的,所以对于这一块儿,他自然需要多一些了解和认识。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天原因,所以李曦对于自己这一次视察长安太仓的事情格外重视,无论是事先的行程安排,还是提前计划好的一些讲话等等,都煞费苦心。

最终,在常风和李逸风的陪同下,这一次的视察,接近完美。

跟李曦想要的一样,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和煦、谦逊同时又精神饱满,而且在很多时候都显得非常睿智的新官。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还很善解人意。

再怎么管理严格的仓库里,出现几只老鼠,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即便太仓也无法例外,但是如果这只老鼠正好被前来视察的上官看到了,那这件事情将十有八九会变得不太美妙。

李曦前去视察的时候,就正好遇到了这样一只胆大包天到让不少太仓官员们额头冒汗的硕大老鼠,不过幸好,李曦这位新任的知太府寺丞很善解人意,他虽然看见了,却是一掠而过,只是在视察结束之后,在只有寥寥几人在场的情况下才说了句“下不为例”。

如此一来,李曦非但给太仓的官员们留了面子,没有当场让他们下不来台,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的威严,顿时就让太仓的几位官员心中暗赞。

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通过这么一件事,让这些管理太仓十几年的老官油子明白了:李曦虽然年轻,却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个只会吟诗作赋的才子而已

视察完了太仓,李曦再次埋首案牍。

一直到九月二十一日,距离上次给杨慎馀布置任务已经过去了十几天,杨慎馀才终于在下午时候敲开了李曦办公那件公事房的门。

“大人,这是下官草拟的一些转运章程,请大人过目。”

厚厚一打的纸,飘逸的小楷,显然杨慎馀对于这份东西很是看重,没少下了功夫。

事实上他心里明白,即便在目前几个已经到任的督漕使中间,虽然自己年岁最大,但论起做官的资历,却是最薄的,甚至于,若是没有自己老爹在朝中多年的威望,自己骤然出任督漕使,怕还会惹人非议,而即便如此,其实在和魏岳、常风两人的接触之中,虽然他们表面上很是恭敬,但是那丝丝毫毫的细节处,有些东西杨慎馀仍然可以品味得出来。

所以对于李曦刚刚上任就抛给自己这么一个大难题,他非但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力争早日赢得上官的看重,和同僚的接纳。

甚至于为了写这样一份总揽全局式的漕运章程,他这些天里可没少生拉硬拽地拉着老爷子帮自己出主意陪自己讨论,一直到昨天,这文案他自己看过了无数遍,修订过了无数遍,也拿给老爹又看了一遍,确认已经做得非常完美了,这才正式拿了出来。

孰料,李曦结果文案之后只是瞄了两眼,便轻轻地丢在了书案上。

伸手拍打着文案,李曦笑着请杨慎馀坐了,然后才道:“本官听说,最近外边的街头巷尾关于本官出任这个江淮转运副使的议论,似乎很大呀”

乍一听这话,杨慎馀先是一愣,有些拧不过神儿来,然后才是眉毛跳了一跳,毕恭毕敬地道:“回禀大人,这个下官倒是没有听说,下官这些日子便只是一心草拟这份计划了,至于其他事,倒是不曾在意。”

李曦点点头,对于杨慎馀的谨慎,他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便也不再追问什么,只是摸起书案上的文案,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

最近这些日子里,也不知是因何而起,反正是在李曦刚刚接到圣旨赴任的时候,朝野上下都没什么动静,反而在他上任了好几天之后,长安的街头巷尾,突然传出了许许多多的议论,而且还都是有关于李曦,有关于新成立的这个江淮转运使司的。

在这些议论当中,尤其是对于朝廷是否有必要成立什么江淮转运使司,似乎抱着很大的疑问,而同时,对于皇帝陛下居然任命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年轻人出任江淮转运副使且负责所有事务,更是抱有极大的怀疑显然,这对李曦是不利的。

当然,无风不起浪,要说这些议论是凭空而起,换了谁都不会相信。

之所以突然问杨慎馀这么一句,其实李曦只是想试探一下他对这些议论的态度罢了,或者说,他很想知道,躲在幕后操纵这些议论的人,是不是已经正式的向自己发起了攻击。

第四卷 转运天下指掌间 第六章议论纷纷中

第六章议论纷纷中

虽然李曦最近一些日子一直都埋首案牍,但是并不代表他的消息很闭塞。

事实上,就在长安的街头巷尾议论刚起的时候,他就已经很敏感的发现了,并且从那之后,他一直对这些议论保持着一定的关注。

当然,他没有那个时间跑出去听人家都是怎么说的,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狗腿子,那就是他在长安的管家庚新。而且,他还有一个很不起眼但是又眼光很独到的参谋,那就是剑南烧春长安店的掌柜,罗克敌。

从这起突然而来的事件中,从庚新每天的汇报和罗克敌的分析之中,李曦很敏感的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

他知道,不管是此前在蜀州的时候自己就曾经把那位赵风凌送进大牢,还是来到长安之后对方对自己悍然发动了卑鄙的刺杀,自己与太子李鸿的这段仇恨,已经是结下了。

而且,已经几乎没有化解的可能

既然如此,在自己拼命地向前奔跑的时候,对方自然也不会傻到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大踏步迈进而没有丝毫的举措,而且说实话,这种通过发动街头巷尾的议论来向朝廷施压的办法,相比起直接的刺杀来说,已经算是温和多了。

但是李曦相信,既然想要阻止自己的上升势头,那么对方的手段,就肯定不会只有这么一点而已,而有了此前的刺杀事件震惊长安,他们要想破坏自己的前程,是不可能公然出手的了,那样的话或许后果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掌控。

而除了直接出手之外,把自己的手脚都给砍了去,然后再在自己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一些这样那样的障碍让自己即便出仕做官了,却仍然无法施展手脚,最终让上上下下都对自己失望下来,就毫无疑问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了。

事实上来说,从杨慎馀的反应来看,杨家虽然未必会怎么害怕对方,但是至少,杨慎馀的心思还是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的。

在这十几天里,杨慎馀对自己的态度在恭敬之外又多加了一抹微妙的疏远和谨慎,就是明显的例证几乎都不需要去求证什么,只是看杨慎馀的反应,李曦就知道太子李鸿那边肯定曾经跟他,或者是跟他的老爹杨崇礼接触过。

不过,李曦对此毫不担心,因为他压根儿也不需要对方的忠诚,所以,他杨慎馀和杨家对自己是什么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们也和自己一样,愿意把漕运这件事做好,就已经足够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