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春 > 分节阅读 141

分节阅读 14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上任之初李曦就特意叮嘱过李逸风的,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那就要想办法弄地图,漕运漕运,干的就是长途运输的活儿,所以,江淮转运使司衙门里,自他以下,包括八位督漕使在内,必须保证人手一份地图。

这公事房让李曦很是满意,进去打量了一圈,他笑着点头,扭过头来看看众人,他道:“诸位,咱们这个衙门口还很零碎,人,东西,都不全,要想让这个衙门早日运作起来,早一天做事情,这段日子里,可就要劳苦诸位了。”

这时刻,站在房内的四个人齐齐的躬身抱拳,“下官等愿效犬马”

第四卷 转运天下指掌间 第四章文武双全三

第四章文武双全三

见大家都在自己的公事房里聚齐了,李曦便准备干脆交代一下近期的安排。

不管是不是出于新官上任的热乎劲儿吧,好不容易手里有事情可做了,而且还是于国于己都有大利的事情,他自然是巴不得早一天让事情走上正规。

江淮转运使司衙门肇建,用的是原来武后时期秘书省曾经使用过一段时间的官衙,后来虽然入了中宗朝这个衙门就被搁置了没再用过,但毕竟是官产,因此每个月都有人过来打扫清理,甚至还定期的有维护和修复,所以很是干净。等到玄宗圣旨一下,政事堂那边萧嵩韩休二位宰相便直接把这栋官衙批给了江淮转运使司做衙门使用。

而且当初武后时期的秘书省曾经烜赫一时,他们自己的官衙要用东西,自然都是拣最好的用,因此这衙门里举凡屋舍建筑、桌椅板凳等等,用的都是上好材质,虽历二十多年的闲置,却一直保存完好,到现在还是可以直接使用无碍。

有了这个基础,只需要把一些紧急要用的文牍案卷等整理好,该备下的纸墨笔砚乃至于火炉茶盏等预备齐全,这衙门的硬件设施其实也就已经齐全了。

而且因为是玄宗亲自下旨,因此上上下下都不敢怠慢,所以衙门才刚开始成立,还没开始正式办差,吏部那边除了当即选拔一部分吏员准备交接之后直接调派过来之外,还已经正式传文到万年县,一日之内,三十名杂役便已经征召到位,到昨日,便已经开始正式入职了。

所以可以说,这衙门虽然才刚成立了不过三天,却是因为大唐中央政府非常快速而强大的调动能力,此时竟是连软件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只不过呢,骨头和肉都有了,却还缺乏一些精神实质。

这当儿李曦看过了自己的公事房,很满意,便招呼杂役搬了四张凳子来,随后又有人捧来香茗,于是就借着李曦的公事房,江淮转运使司衙门召开了第一次的办公会议。

“上任第一日,本官就去京兆府尹衙门拜访了裴公,并且就调外地粮食入京一事,与裴公谈了整整一个下午,算是初步把章程给定了下来。”

手里捧着茶碗,李曦一字一句地慢慢说着。

“魏岳大人原是水部司主事,想来该是清楚,虽然对于长安每年的用粮总量来说,外来粮食所占份额不大,而且就在这不大的份额之中,江淮漕米还是占了一半有余”

李曦说到这里,一直正襟危坐的魏岳点了点头,认可了李曦的说法。

于是李曦继续道:“所以,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我想咱们诸位今天第一次坐在一起,就已经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了。此后,咱们这个江淮转运使司的所有精力,就要全部放到江淮方向了。呵呵,这个话说来有些好笑,咱们本来就叫江淮转运使司嘛,自然正该只管江淮漕运”

“但事实上呢,陛下任命本官出任这江淮转运副使的时候,对于漕粮的来处,并没有要求的十足清楚,也就是说,其实咱们这个衙门虽然挂名江淮转运使司,其实河东道、河南道的米粮,咱们也完全可以运,咱们这个衙门,是总揽一切漕运事务的,但是,本官以为凡事揽得太宽,反而不好,所以,除了江淮漕米之外,其他的事情,咱们就暂不插手了”

为了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很多事务掺杂不清,所以就在这第一次办公会议上,甫一开始,李曦便用一番话直接定下了基调,决定了自己这群人此后做事的主攻方向。

他这么一说,以杨慎馀的见识,固然只是轻轻点头,心中暗赞不已,而魏岳和常风则是彼此对视一眼,对李曦这番话的赞成之意都在脸上表现了出来。

他们都是在衙门里呆了有些年头的,虽然未必就有什么极高的见识,你让他们自己站出来说一说杂学旁收不如专攻一事的好处,他们只怕也说不出来,但是他们胜在做官时间长,在大唐的中央衙门里呆了那么久,积累了足够的做事经验,因此李曦这番话一说,他们就隐隐约约的觉得李曦说的对头。

只是事先他们可没想到,李曦一个才十八岁的年轻人,居然就能有这般见识。

从介绍完了几个官员那时候起,李逸风就一言不发,只是一路默默地随在李曦身后,认真地观察着杨慎馀等几个人,这时候等李曦这番话说完,他就明显的发现,这大方向一定,常风和魏岳、杨慎馀他们的脸上,都是明显的踏实且振奋了起来。

一看见这个,他就忍不住的点头。

关于这个问题,昨天晚上李曦还曾经和他讨论了好大一阵子,当时李逸风虽然也认为李曦的办法很对,但他不建议李曦把话说的那么死。暂时的,为了抓住重点,其他地方的事务自然可以先抛开不理,但是不要把话说的太明白,等到江淮漕运之事理清楚了,至于河东道河南道等地,也未尝不可以划拉进江淮转运使司衙门的事务中来。

要知道,覆盖面更广,可就意味着权力更大呀

但是现在,只看这些人听完了李曦这番话之后的反应就可以知道,在这方面,李曦是明显的再次比他技高一筹,也或者说,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后世受惯了大中国教育的孩子,从大局观上来说,李曦在当下的这个时代,接近于天下无敌。

如李逸风等,其实未必就比李曦的智商差多少,但是他多年蜗居在小地方做小小主簿的经历却是决定了,他的眼界和大局观在李曦面前,至少要差了七八个档次。

仔细回想着昨晚自己同李曦的讨论,再仔细的推敲为何李曦说完了这番话之后,大家的反应会是如此,并且还要想一下,如果这番话李曦说的不是那么肯定,也就是说,如果他一开始就把江淮转运使司的工作方向和工作范围给模糊处理的话,大家大约会是什么反应

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李逸风蹙眉思考着,同时,他也在不知不觉的进步着。

此前跟随李曦这半年的经历,让他开始逐渐的从一个小小九品官一县主簿的思维定势和处事窠臼中挣扎了出来,他开始明白了自己的短处,于是以他的聪明和老辣,自然是立刻就开始反省,然后,不知不觉中,他就开始处处观摩和学习着李曦。

或许此时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进步的有多快,他只是能感觉到,随着一件一件又一件事情的意见对比,他开始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眼界似乎变得逐渐宽阔了起来

这时候,李曦定下了主攻方向,事情一下子就显得利落了起来。

于是大家小议几句之后,纷纷都表示赞同,李曦便点点头,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滑过,开始分派起了具体事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