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春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米粮已经足够养家,倒是比跟着那个什么主簿大人种菜要稳当多了。

因此,当官府两手齐下,一边组织大规模的修整水利工程报名,一边让各地里正们统计辖区内愿意种菜以冲抵赈济的农户时,就出现了很鲜明的对比。

想要参加那以工代赈的,每每都得排着队报名,甚至还有不少人需要暗地里给里正们答应些好处才能拿到一个名额,而里正们为了帮自己的辖区多争取几个名额,也是各施神通,别的不说,光是李朌这个跟着江安的小小刀笔吏,在几天之内就混了足有万钱的油水,都是下面里正们孝敬来的。

而愿意报名参加种菜冲抵赈济的农户,却是寥寥可数。一直等到以工代赈的名额已经招满了,再也不要人了,这才有人无奈之下勉强选择了种菜,觉得好歹总比让田里抛荒着自己一家人挨饿要好。

可即便如此,有人宁愿排干了水之后抢着种上麦子,想要好歹抢回一点收成,也不愿意跟着李曦种菜。毕竟在老百姓们心里看来,拿了那么多好地来种菜,实在也是太不胡闹了。大家很害怕到时候菜种出来了官府又不要了,到最后只能烂在地里,要是那样,倒还不如干脆就让它抛荒着好些,还能省些地力。

等到四月快要过去,江安都已经开始组织着各地聚集来的壮丁们开始修理都江大堤了,李曦这边也总算是收到了各地里正们统计出来的种菜田亩。

加在一块儿全县才只有二十三万亩地。

看见这个数字,李曦有些挠头,不过李逸风倒是松了口气,见李曦有些不满意,还赶紧的劝,“先少些好,也就算是趟趟路子,真要是五十万亩一块儿来,老朽还真是有些担心啊”

李曦听了这话心想也有道理,便也只好作罢。

这些日子里,别说李逸风和柳荣了,就连他这个原本做甩手掌柜的,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连坐下来悠闲地跟武兰吃顿饭都不可能,因此虽然比预期的田地少了一半,李曦便也只是抱怨了一下,觉得不够让自己展才而已。甚至于,随着穿越过来的时间越来越久,对于时下这些老百姓们了解的越来越深,他其实也早就料到了大概会有这种结果。

不过二十来万亩,也够来一把大的了。

要想真正把大家眼中的这幕荒唐闹剧变成一出震撼人心的大戏,需要做的事情,需要提前准备的基础设备,实在太多。

要种菜,就得有种子,而且还得是多种多样大量的种子。这一点早就交给了李逸风去办理,他庶务精熟,这些事情倒是并不作难。

然后,考虑到将来上市时间的控制问题,必须把蔬菜的成长周期计算的很精确,严格控制各地下种的时间,要力争做到一片一个品种,一片一个收获时间。为了这个,别说柳荣了,就连李曦都不耻下问了一回,两个人找到了几个经年的老圃,耐心的请教了许久,柳荣还特意做了一份记录,事后耐心的整理了出来,又按照区域布置了下去。

再然后,就是种植和管理的问题,这个李曦倒是不担心,种地的都是经年的老农,没有人比他们更会侍弄田地了,眼下这个时候又没有后世那么多病虫害,因此到时候只需要定期的带着自己和柳荣选出来的几个老圃下去多转悠转悠即可。

到最后,还有采摘、收拢和运输的问题。

因为分发种子的时候,就是按照区域来处理的,并且只需要许给当地里正一份不低的工钱就可以让他们代为管理,因此这个收拢倒是不成问题。

难题在于运输。

晋原县在后世的时候叫做崇庆市,东距成都不足百里,如果是在后世的话,这连一个小时的车程都用不了,但是在当下这个时候,这一百里的路,可是一段很不近的距离了。快马固然是可以当日往返,但蔬菜运输却显然不可能那么快。

南方少马,即便有马,也多是富贵人家的骑乘,李曦当然不可能聚集那么多马车,而川蜀之地虽然水路通畅,甚至就连蜀州和成都府之间也有很多人工的沟渠相连,但是那些沟渠大多很浅,虽然勉强可以行船,却大多只是很小的小船,且全部都是人力撑船,说起来要想大规模运输,很是有些不堪一用,因此能用来运菜的最佳选择,是牛车。

经过跟柳荣和李逸风的多次商讨,大家最终把方案确定了下来。

由李曦和柳荣出面,在全县范围内征召牛车,每辆车必须带一个车夫,一人一车一牛,除了管饭之外,还会按照牛车的核定标准载重,每天都给以优渥的饷筹。

每天一早起来,牛车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到地方上去拉菜,上午是蔬菜采摘和收拢的时间,下午的未时初刻,各地必须装车完毕,车夫也都吃过饭,下午便正式上路,连夜不停地走,大概一共有九个时辰,也就是后世十八个小时的时间赶路,在第二天太阳升起前后,肯定可以赶到成都,也就正好不耽误发卖。

而卸了车之后,那牛车用一天的时间空车赶回晋原,也还有一晚上的休息时间,第二天再次上路。牛可以换着休息,人可以在路上打盹儿,但是车不能休息,必须这样循环往复。

而为了让牛车在晚上赶路的时候保持顺畅,经过和李逸风柳荣等人的反复商讨,李曦还决定建立一支大概有二十个家仆组成的护路队,这队人马分成两班,来回在晋原通往成都的官道上巡查,遇到事情或者故障,也好及时排除。

至此,种菜的前期工作,就算是可以完美交工,剩下的则是最后一点,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销售。

根据李曦的提议,除了要在成都府的东西两市上买下两块大店面重新改建成蔬菜超市之外,还要在整个成都府的四十二个坊区里,选择人口居住最稠密的坊,至少再建立二十家稍小一些的分店,确保一下子就把销售网络完全铺开。

而为了保证在成都府内经商的安全以及渠道等等,李曦还听取了柳荣的意见,选择了由柳荣出面,主动跟成都府著名的商业世家鲜于仲通联合,宁可利润给分走一部分,也咬牙认了,只求鲜于家能出面维持这二十多家分店的经营。

因为李曦知道,对于自己眼下要做的这件事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销售网络的畅通和覆盖面,即便短期内被人分走一些利润,只要网络能及时的铺开了,要赚钱,在后头。

当然,柳荣在负责办理这些前期准备的时候触类旁通,提出既然可以在成都府卖菜,那么自然也就可以在其他地方卖菜,甚至他还已经自主的开始运作几个地方的销售渠道,李曦对此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