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春 > 分节阅读 12

分节阅读 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直吃到月挂林梢才散,第二天一早起来,李曦就又特意回到县学里,去找了那位学正大人林美玉打听,林美玉看好李曦的前程,此时问起他来,他倒是知无不言。然后李曦就把三叔说的和他所说的,结合到一起,也就逐渐弄明白了这老裴家和裴杨氏之间,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谓老裴家,其实指的就是现今正担任着晋原县县丞的裴俊裴老爷子。

据说他们这一支裴姓乃是自河东迁来的,河东裴家,那可是整个大唐都赫赫有名的大家族,不过说实在的,据学正大人林美玉所言,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说得清楚,这种找个有名的祖宗往自家脸上贴金的事儿倒也并不罕见,他们自称祖上来自河东裴氏,人家河东裴氏却未必会承认,总之就是为了说出去好听,翻到底也不外又是一笔糊涂账。

不管晋原的这个老裴家是不是出自名门之后,至少他们现在在晋原县还是颇有地位也颇有声望的,裴俊老爷子出任县丞一职,已经先后经历了三任县令,却始终屹立不倒,堪称是本县内最有实权的人物之一。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裴颂,字广弘,现如今早已成亲,也没什么大本事,裴俊老爷子公务繁忙,他就在家里帮着料理一些家务。二子裴顾,字广益,也是早早的就娶了妻生了子,只可惜前年,也就是开元十九年的时候,却一病死了,于是这二房里便只留下他的妻子裴杨氏带着一对儿女过活。

那裴杨氏的娘家自然是姓杨,据说祖上也曾光鲜过,十几年前,她父亲便曾在本地任蜀州司户参军,后来病死在任上,她有个叔父则至今还在东都河南府任职,而那位曾经留下游青城山有感这等名诗的杨钊,据说便是他的远房堂兄。他生的儿子名叫裴徽,到今年也才只有三岁不到,于是二房这一支自然就是那裴杨氏说了算。

如果是一般的大唐时候妇人,这时候自然是该老老实实的上替丈夫尽孝,中为丈夫守节,下则好好地抚育一对儿女,以期他们早日长大成人。而如果是心思活络一些的,一等三年的孝期一过,自然就要另外择主嫁人。

且不说这裴杨氏年纪还轻得很,便有这个心思也极正常,大唐朝在这方面极是开通,她守不住不愿意守,也无人会说她有失妇道之类的,甚至有些相处的好的,她原本的夫家还会送她一套嫁妆,便跟嫁女儿也差不多。

但是显然,那位裴杨氏与时下大唐的女子们并不太一样。

丈夫裴顾故去之后,她一没有做出一副贞洁烈妇非要为丈夫守寡的姿态,二也并不愿意改嫁,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分家

用她的话来说,凭什么只有男子才能支撑门户凭什么这天下女子就得必须靠着丈夫才能活女子也并不比男子差,也一样可以独自支撑起一个门户来

这话一经传出,在晋原县内可是成了笑柄。

这天底下哪有女子能独自支撑什么门户的

君不见那些单门单户里守寡的妇人,日子过得有多么艰难君不见那些独自守寡的妇人,饶是年纪都已经人老珠黄了,门前还缠绕着多少是非口舌

所以,她这个要求刚一出口,立刻就被裴家老爷子裴俊给回绝了。

但是显然,这裴杨氏并不肯甘心,于是,就在不久之前,一桩天大的丑闻从老裴家传了出来,而随后,裴俊老爷子便无奈地答应了分家。

原来那裴杨氏突然跑到蜀州刺史衙门告状,说是自己的大伯子裴颂贪图她的美色,意欲强奸她

消息一出,晋原县内议论纷纷,有嘲笑者,有怒骂者,有叹息者,亦有冷笑不语者,但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怕是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不过这样一来老裴家固然是丢了脸面,那裴杨氏的名声也不怎么好听了,但她当初所追求的分家,却到底是达成了。

裴俊老爷子出钱给她们母子三人买了一处不小的宅子,又亲自主持着给大房和二房分了家,才总算是把这件事给安抚下来,裴杨氏得偿心愿,很快便也撤了诉状,不过自此,老裴家与这裴杨氏,便是一副势不两立的架势了。

裴杨氏一个女人家要支撑门户,光有钱可没什么用,关键是要有人,但裴俊老爷子乃是晋原县主簿,他一句话砸出去,这晋原县里谁敢冒着得罪他的危险去裴杨氏家中帮忙

再说了,如果去这等荡妇家中帮忙,便不说老裴家的压力,光是街头巷尾的议论加唾沫星子,怕就足够淹死个人了

因此当解说到最后的时候,那位县学学正林美玉大人还绕着弯儿的跟李曦说,这裴杨氏乃是个不祥之人,她嫁过去三年,就勀死了丈夫不说,丈夫才死不足两年,就又出了这等丑事,不管事情到底真假,总之这裴杨氏却还是要远远避开的好。

但是很显然,李曦并不这么认为。

于是当天的下午,李曦就按照自己昨日打听清楚的地址找到了裴杨氏的家。

如今大唐天下几乎所有的城池都是仿照长安城的格局建造,城市正南正北四四方方,晋原县城也是如此。城内三纵三横六条道路呈井字形交叉,把城市分割成整整齐齐的十六个豆腐块,除了东西两市之外,还有十四个坊。

只不过与长安城以东北角为贵不同,因为晋原城内以西北角地势最高,又地处来水上游,所以整个县城便以西北角为最贵。而其中最好的,又顶数崇德坊,比如柳博老爷子他们柳家,就是住在那里。而据说老裴家的宅子,也在那里,只跟柳家隔了一条街巷。

但裴杨氏搬出来分家另过,却是没资格也没资本在那种好地方安家的,她的府邸,在崇德坊东边的靖边坊与崇德坊所住皆是大富大贵者不同,这里住的,要么大富,要么大贵,两者兼有的,却是没有。

来到位于靖边坊都江巷的裴杨氏家,李曦抬头一看,顿时就不得不佩服,这裴杨氏还真不是一般人,只见她那大门上头居然直接挂上了写着“裴杨府”三个字的匾额

在眼下这个年代,一个女人居然敢直接把自己的姓氏写到家门的匾额上,怪不得她谤满全城呢,话说这还真是很有点武则天的风范啊

敲开门进去,说是自己要来应聘账房先生,那门房先是用诡异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李曦一番,一副碰见了傻子的模样,然后才赶紧忙不迭的进去通报,再然后,是一位看上去差不多五十来岁的老管家接待了李曦。

问明了李曦确实是在应聘账房先生的,那老管家先自松了一口气,然后才旁敲侧击的打听李曦为啥敢到自己府上来应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