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乌合之众 > 分节阅读 373

分节阅读 3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个问题很麻烦,我们一时半会儿还拿不定主意。”李老板回过头看,紧盯着戴笠,郑重的问道:“戴老板,你有什么好建议”

琉球有钱、有人才、现在还有着强悍的海上实力。一辈子背井离乡不是戴笠的心愿,想了想之后,便咬牙切齿的说道:“李经理,吴主席为官清廉,大学岛上人才济济。你们现在不但有美国的全力支持,而且还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什么不向大陆发展发展,在合适的时机力挽狂澜”

戴笠说的是实话,也是心里话。李老板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凝重的问道:“戴老板,你知道梅校长他们得知你真正身份之后,为什么还一如既往的支持你吗”

“为什么”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戴笠在来琉球之前,就做好了大学岛临阵换将的准备。但没想到梅贻琦、陈绍宽等人的反应那么平淡,还没等戴笠搞明白怎么回事,接着就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刚刚结束就登上了李老板的专机。

李老板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过身去,笑喊道:“阿财,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这还是个问题吗阿财挠了挠头,不假思索的说道:“叶先生,只要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或者说只要有利于咱们中国人的事,我想大学岛上的老爷子们都会支持的。”

李老板摆了摆手,一边示意阿财退下,一边笑道:“这基本上就是琉球群岛上下的态度,更是大学岛上的对外政策。”

戴笠这才恍然大悟,连连拍了几下额头,痛心疾首的说道:“惭愧,真惭愧啊李经理,我现在明白老爷子们为什么不计前嫌,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了。”

“政党、政府和民族之中,老爷子们只认民族。”李老板紧盯着戴笠的双眼,语重心长的说道:“为了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留点元气,他们才背井离乡的来到琉球,他们才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才砸锅卖铁的支持你。当然,在他们看来是在支持南洋的几百万华人同胞。”

李老板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不怕你笑话,我被他们坑过无数次。每次都被他们算计的哭笑不得,但我怎么也恨不起来。现在想想,他们真的也很不容易,一个个从之前那德高望重的校长教授,变成了现在国人口中的卖国贼。”

戴笠点了点头,苦思冥想了一会儿之后,斩钉截铁的说道:“李先生,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请您给老爷子们带句话,等南洋那边成事了,我戴雨农就回大学岛陪他们。”

第三八五章 细节论成败

第三八五章细节论成败

琉球至台北并不远,“维和一号”专机很快便抵达正在扩建的松山机场。

早接到命令的伊朗王室近卫军官兵,立即护送李老板与阿财赶往市区。而戴笠则跑去了机场塔台,鬼鬼祟祟与国内赶来的军统特务们开会。

台湾腾飞计划启动已有两个多月了,巨额资金的投入,让台湾成了一个大工地。车窗外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让李老板感觉回到了一年半前的冲绳。随着轿车的颠簸,一夜未眠的李老板终于进入了梦乡。

“小吴,房间安排好了没有客人马上就到了。”看了看墙上的时间,正在淡水镇码头仓库办公室里研究资料的张伯苓,立即放下手中的文件,郑重的叮嘱道。

所谓的房间,就是仓库边那一排用瓦楞铁临时搭建的小棚。自确定南洋之战的时间后,张伯苓负责的后勤委员会,就驻扎在台北郊外的码头边展开工作。

环境简陋但条件却一点都不差,偌大的仓库被隔成大小四十多个办公室。一千多东海联大和台湾几所大学的师生,分别在食品药品处、物资转运协调处、工业产品武器弹药生产处、工业标准化执行处、后备人员组织培训处等二十多个部门里紧张忙碌着。

生产计划处是所有部门中最重要的部门,而该处处长就是李老板的大舅子,曾经在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担任过零部件调运负责人的曹小凡。

十年前,曹小凡随曹朴夫妇移民美国。在圣路易斯大学攻读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先是在uc发动机研究所呆了一阵,然后就到了底特律,在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工业委员会中担任助理调查员,之后做了两年厂商协调小组成员。

在最初的几个短期工作后,曹小凡加入了美国波音飞机制造公司,并担任零部件调运部门的一个负责人。由此,他全程参与了罗斯福总统关于扩大生产15000架飞机的计划,并磨练成物资数字和部门间协调相关的处理复杂局面的统筹专家。

举贤不避亲,琉球备战计划刚刚敲定。曹老爷子就一份电报,将大洋彼岸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长孙召回。曹小凡一家三口刚在冲绳机场下飞机,连父母和十二年未见的小妹都没碰上,就抛下老婆孩子跟随张伯苓来此组建后勤委员会。

不管他的经验多丰富,精力多么充沛,但也被眼前这一切搞的焦头烂额。在琉球群岛上下看来,台湾还是有一点工业基础的。但在曹小凡这个专业人士眼里,台湾什么都没有,什么都需要重头再来。

不得不承认,曹小凡的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在他的组织协调之下,四大车厂才能在两个半月的时间内投产,并为台湾腾飞计划每天提供一百辆卡车。

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无论是琉球的大学岛,还是台北的“影子内阁”成员,无比为此欢呼雀跃。但在曹小凡看来这什么都不是,按照他的说法“全台湾进入战时每分钟才生产出007辆卡车,而美国平时每分钟都能生产出8辆卡车”

这能比吗尽管大家都不认为两者之间有可比性。但严峻的现实摆在眼前,不得不承认每天一百辆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台湾腾飞计划的建设需要,更无法给南洋之战提供足够的运输工具。

“处长,张校长请您半个小时后去会客室,据说琉球那边来客人了。”

秘书的提醒让曹小凡有点不耐烦,暗想这都忙成什么样了哪有闲情逸致去接待什么客人。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曹小凡抓紧时间看完了手里的几份报告。自台湾腾飞计划展开以来,全岛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修桥造路运动。今天台南、高雄和嘉义的几个中型汽车配件制造厂正式投产,目前台南已经成为了南部的桥头堡,雇佣了四十多万日本工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