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主公 > 分节阅读 124

分节阅读 12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兵灾之苦的百姓的悲惨。

李勤打马入城,进城之后,就见满大道都是转投扶角军的胡人难民,这些难民见有军队过来,不但不躲开,反而凑上来,伸出手向士兵们要吃食,情景凄惨,实是饱食者无法想象的。

李勤轻声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看着那无数的难民,想象着再过几年,天下大乱时,整个大汉帝国,处处都将出现这种惨象,一时之间,打败李文侯,灭掉新兴大赵国的兴头,全都消失了。

前面的扶角兵给他开道,而一众将领紧紧围在他的周围,不许难民靠近,李勤享受到了大官僚才有的排场,可心情却异常沉重。

到了县衙,县衙里面已经收拾干净了,就等着他进来居住。李勤见一块写着所归宫的匾额被扔在门口的墙边,他摇了摇头,下马步行进入县衙,在大堂里坐好,扶角军将领左右分开,坐在他的两侧。

等了片刻,等将领把气都喘均了,李勤道:“外面的情况大家也都看到了。虽然我军大胜,可打地盘容易,守地盘却难。不说我有可能会当上并州刺史,就算当不上,我们也不能就这么走了,把一个乱摊子留下,这会引发更大的叛乱的,今天出了个李文侯,明天就可能出现王文侯,今天出现个大赵,明天就有可能出现个大晋。”

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会儿,又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你们说说,为什么大家都说,谁也不许不吱声”

沈乙的嘴最快,他抢先道:“这个简单,好回答得紧。老百姓造反,能为个啥,不就为了口吃的么,老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只要今天能过得下去,谁也不会想着明天造反。”

将领们全都点头,人人都说是这样的,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深深了解最底层百姓的苦难。这个世上什么事情是最可怕的那就是家中没有隔夜粮的百姓,一早睁开眼睛时

张芹不是扶角军将领,他默不作声,可却也想起了自己的往事,要不是家里穷得连渣都没的掉,他又岂能净身当了宦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要是能过得下去,他至于如此么

可整个大堂之上,唯一一个没被沈乙的话打动的人,就是袁绍了,他出身豪门,一辈子都没吃过苦,连半点都没有吃过,也没有挨过饿,更加没有感受过下顿饭在哪儿的痛苦,一顿挨饿的感觉,和顿顿挨饿,而下一顿却还没有着落的感觉,那可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有希望,而一个是没有希望,当人没有希望时,那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而袁绍恰恰就没有过这种感受。

袁绍心想:“这些人,太过小家子气了,就算没饭吃又能如何饿死是小,失节是大,对于女子尚且如此,何况是堂堂男子汉难不成因为要饿死了,就要造反,就要不顾大义么怪不得百姓不喜读书,他们不读书就不知先贤之语,大丈夫当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他的想法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就是那种听了百姓没饭吃,还会很奇怪,认为百姓很笨的人。百姓没饭吃,这有什么关系,不吃饭,吃肉不就得了么

当然,袁绍就算是对扶角军众人的看法不以为然,可也不敢当众说出来,看看扶角军这些人的蛮横劲,他要是现在提出反对意见,那这帮无法无天的家伙,非得把他给扔到河里,给他洗个澡,顺便润润嗓子不可。沉默是金,袁绍可不敢再乱说话了,免得象得罪了张芹那样,再得罪了别人。

李勤点头道:“沈将军说得对,老百姓只要能活得下去,他们就不会造反。可他们为什么要造反呢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么我们在凉州时,仅限于扶角一地,充其量也就是能影响一下北地郡,我虽当上了护羌校尉,可因时日太短,真正能为羌氐各族牧民做的事却太少太少了,几乎没做过什么”

众将领一起摇头,都说李郎太过自谦了,他做的是不多,可却开了个好头,只要以后接着做下去,羌氐各族牧民团结在他身边,是迟早的事。

贾诩道:“阿勤,你让大良羌的刘胜当了咱们扶角堡的副堡主,实际上这已不仅仅是善待羌人了,而是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啊要不然你看,为什么别的地方羌氐各族的百姓总造反,只有咱们扶角堡没事不光是咱们扶角堡没事,整个北地郡都没有事啊,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将领们一起点头,钟羽和刘迅一起道:“李郎,你待我羌氐族人,如同一家,你做得不少了。”这两个神箭手,一个是羌人,一个是氐人,他们现在都是扶角军的高级将领,从来没有人歧视过他们,也从来没人和他们论过出身,别人感觉不出,他们哪能感觉不出呢

李勤道:“我只是开了个头,还没有把咱们扶角堡的各项福利,推广到整个凉州,更别说是并州了。”

这回,连张芹都忍不住了,他道:“李郎,咱们刚到并州啊,尽打仗了,来不及干别的呢”

李勤拍手道:“张中官说得好,咱们光顾着打仗了,尚未来得及干别的,那现在仗完了,咱们就应该干些别的了。”

堂上众人除了袁绍之外,人人都点头,确实该干些什么了,比如说征兵。要是李勤当上了并州刺史,还兼着护羌校尉的差事,那么执掌的兵马就要更多,最好的办法就是趁现在难民多到数不清时,好好地征招一批,怎么着也能再招到一万精兵,这都是少说了。

李勤道:“高奴县这里算不上繁华,要是再往北走,那么土地更多,不是没有人耕种,也不是没有人愿意去放牧,而是税收太重。并州这里的税比咱们凉州要重得多,对吧”

贾诩道:“这些日子我也打听了下,要说税收重不重,实话实说,要想比咱们凉州还轻的,还真是找不着了。不过并州这里的税确实是挺重的,和中原差不多了,听说都收到十年以后了。那个刺史宋枭在激励手下士兵作战时,好象说的奖赏有一条就是免税。”

李勤点头道:“虽是道听途说之言,可是却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百姓交不起税。我决定,把高奴县的无主土地,全都分给难民,每人二十亩,不管男女,不管老幼,全都有份,如果高奴县的熟地不够分,再往北去,荒地每人三十亩,这叫均贫富,别的地方不论,但在这里,不许有大地主,不管是谁要吃饱饭,都得下地干活,这叫打土豪分田地。至于说到税”

他心中暗暗地算了一下,大乱还有几年,大乱要想平定,还得再过几年,而休养生息,还是得几年,应该在十五年到二十年之后,百姓才会有安稳日子过,似乎还是不够,离三国鼎立还得不少多年。

他一拍手,道:“免税,免三十年的。告诉分到地的各族百姓,分到地后,我扶角军发给文书凭证,三十年内他们可以不用交税,如果谁敢收他们的税,就让他们去扶角堡找我,或者得知我在哪里,就去找我,由我给他们作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