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宦倾天下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话一出口,自己却悚然而惊。谢垩根本没有想到,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竟然已经把黄河以北的广大土地自然地划分到了金国的势力范围,难道北宋王朝真的注定会走向灭亡谢垩暗叹,有赵佶赵桓这样的昏庸暗弱的执政者,实在不能不说,是北宋王朝的悲哀

赵构完全赞同谢垩的建议,毕竟从他的骨子里,要与自己从小就尊重的大哥正面争夺权力,并不适合这个年仅十七岁的相对还比较单纯的少年。

三日后,议和的结果出来了,金国提出的核心条件是把“太原”、“河间”、“中山”三处重镇割让给金国。赵佶与赵桓对此感到满意,提出了和平友好三年期限。这个三年期限还是有赵佶的用意的,三年的时间,足够自己的儿子赵桓顺利继承皇位,扶植起属于他赵桓自己的势力。同时三年的休养生息之后,北方一旦恢复生产繁荣,对于之后金国的再次入侵,相对具有较强的物质保障;另外,赵构辖下的禁军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训练成精锐之师。

用三个北方重镇来换取三年的短暂和平,这桩买卖似乎并不吃亏,甚至都让人觉得有金国人放水之嫌。赵佶赵桓爽快地答应议和,并设宴款待金国使节,张邦昌议和有功,竟得了许多赏赐。

谢垩和赵构冷眼旁观,知大势所趋,并不强行阻挠。赵构趁势提出求封江南金陵藩地,并且必要时,愿意交出枢密院的军权,以求赵桓发放禁军俸禄。

赵桓大喜,立刻批准了赵构的请求,把金陵赐给康王。但是由于赵构枢密院的职位是赵佶亲口任命的,赵桓虽然很想掌握那十几万禁军的控制权,毕竟目前还不能驳了赵佶的颜面,相互谦让一番,还是让赵构继续职掌枢密院,并且同意把补给拨给禁军。这段小插曲竟是大大地缓和了赵桓和赵构兄弟之间的关系,张邦昌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第三卷 倾国 第四十四

斜阳古道,十数骑飞扬。这些人组成一个雁形的队伍,严整有素,甚至连马匹的步伐都是一致的。为首一人,一身普通的平民装扮,身材不高,肤色黝黑,腰间挎了一把青锋剑;左首边一人,却是个书生打扮,逍遥巾、青衫、折扇,腰间系着一件两头链子锤;右首边是个白马将军,白袍银甲,得胜钩上挂了一杆亮银枪,身后背了一张画鹊雕弓。

来的正是宋江一行。赵桓召宋江回京一事,在吴用以及卢俊义等人看来,无非是走个过场,许下什么功勋之类的,对于目前整个战局而言,根本就可以忽略。宋江则不然,费尽心机曲折,好不容易才洗脱了强盗山贼的罪名,对于赵桓的召唤,那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但是宋江在一众兄弟们面前还得必须展现出沉稳恬淡,甚至还有那骨子里的傲气与矜持。

直到第三拨催行的快马赶到军营之时,宋江就再也坐不住了,便带着吴用和花荣这两个最最亲密的心腹,即刻返京。吴用对这样草率的情况下降临的功名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若不是和宋江交情莫逆,若不是考虑到军中十数万兄弟的出路,吴用宁愿留在军营。然而此时花荣的位置就开始突显出来,因为花荣曾经护送过赵桓,而且赵桓对花荣非常有好感,这一点就足够引起宋江的重视了。宋江留下卢俊义、朱武暂理军中事务,急急忙忙赶了回去。

吴用暗中嘱咐朱武,若军中粮草不济,可以定计偷袭金兵的补给线,抢对方的粮草。说起粮草补给问题,若不是前番宋江接济难民,分发了一半粮食的话,都足够十数万大军一年的口粮,即便是现在,要维持四、五个月也不成问题。吴用提出的这个假设,以朱武这等心智之人,如何不明白梁山军即将面临孤军的境地,朱武作为副军师,若没有这点远见,岂能胜任而且附近州县中日间显现出来的不合作和漠视的态度,早已经引起了吴用、朱武、公孙胜等人的警惕,朝廷两面三刀、背信弃义的作风实在不能让人完全放心。

而从这一方面,宋江执意回京一事,多少还是让卢俊义等人有些不安。卢俊义亲自点将,命石秀、杨雄、朱仝、雷横四将化装成随从,一路保护宋江。李逵虽是宋江的铁护卫,但是性格卤莽,被宋江留在了军营,并且让神行太保戴宗严加看管。另外,卢俊义偷偷派了一支骑兵,由金枪手徐宁率领潜入太行山,随时支援,以防万一。

一路上并没有出现任何不正常的迹象,宋江顺利抵达汴梁。吴用等人没有资格觐见太子或是上朝,只能暂且住在客栈;吴用觉得不能把太白楼直接暴露,还是留着一手,住在了城东的一家普通的悦来居客栈。还没等宋江有任何安排或者打算,早有人禀报了太子赵桓,赵桓立刻宣宋江入宫。吴用感到有点措手不及,情急之间也没有借口可以推搪,当即让花荣陪宋江去见赵桓,同时唤过石秀杨雄二人,作为亲随,虽然不能入内,但是至少可以有个接应。吴用还叮嘱宋江,沿路尽量减缓速度,能拖延就拖延,自己亲自去找谢垩。

宋江来京的消息,燕青早早地就告诉了谢垩。事已至此,谢垩只得尽力保证宋江的安全,因此宋江一入城,谢垩就收到了消息,马上赶了过来,正好堵着吴用,才知道宋江刚走。谢垩急忙带了吴用,去找赵构。

宋江个人的重要性,虽然如哈迷蚩所料的并没有原先赵桓预计的那么重要,但是如果能彻底让宋江臣服于自己,这对赵桓来说,简直就是莫大的喜讯了。但是张邦昌并不打算留下宋江这伙几乎强横到变态的山贼,凭着区区十数万装备普通的乌合之众,居然硬生生阻挡住了兀术三路大军的猛烈攻击,而且几乎没听到有任何惨重的伤亡汇报这几乎让张邦昌夜不能寐有这样的一支力量,不论是倒向赵桓、赵构之间的哪一方,对于金国就是一个几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自己本人,更是实现其野心的绊脚石。

虽然张邦昌接受哈迷蚩的告戒,宋江对于梁山军的控制作用,并不如预计的那么具有决定性,但是不可否认,除掉宋江会给梁山军以沉重的打击。赵桓并不反对张邦昌的想法,至少宋江在赵桓的眼里,不值一哂,如果把宋江轻易干掉,在梁山军中另立领袖的话,应该可以更好地控制。而这一切,宋江全然不知,满心欢喜地进宫,幻想着高官厚禄,封妻荫子。

宋江和花荣一起到了太子东宫,石秀和杨雄两个就在宫外侯着。

值殿太监引着两人入内,因为早在外殿,变有太监唱喏,言宋江并部下花荣入见。赵桓闻是花荣,却是欢喜,便召两人一同进殿。

赵桓喜奢华,像极了他老子赵佶,典型的纨绔主义文人作风,东宫之中无一不是风雅之物,就连是书桌都可能有一条桌腿是拆了前代某某名士所遗之物。时值午后,只见赵桓微微半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摇椅上,右手轻轻地按着太阳穴,似乎在为什么事情而颇为伤脑筋。

“草民宋江,叩见太子千岁。”宋江受招安,谢垩为宋江争取到一个枢密院下达的河北宣抚使的虚衔,名义上是正四品的武职,但是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并无其他实际性的权力。此时宋江口称草民,其意不言而喻。

赵桓心中微哼,好个宋江,我正欲拿你,你却还先居功求赏起来了。赵桓不动声色,“免礼,平身。”

赵桓把睁开眼睛,见到花荣,却是客气,“花将军也来了啊。”

花荣微笑着站到宋江身侧,答道,“末将随我家哥哥前来,一同拜谒太子殿下。”

赵桓吃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却并不以为忤,乃起身道,“宋将军弃暗投明,力敌金国大军数十万,功劳不小孤必当保奏父皇道君皇帝陛下,为将军请功。”

宋江大喜,拉着花荣一起跪倒,“多谢太子殿下。”

赵桓一摆手,“将军退敌保驾有功,当日孤若非将军派军救援,几落金人虎口。来人,赐宋将军、花将军锦袍一袭,金银各一盘。”

宋江连声逊谢,竟似感激涕零。

赵桓拉着宋江的手,寒暄了一阵,多有问起军中之事,宋江一一对答如流。赵桓非常满意宋江对自己的恭敬,话锋一转,“不知宋将军如何受得招安”

宋江微微一怔,旋道,“当日多蒙谢垩谢大学士提点,指引了宋江这条出路,才得以为国效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