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香港从1949开始 > 分节阅读 148

分节阅读 14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当然不是”张力连连摇头,这时候承认自己向往社会主义,根本就是等于自找死路,他又不傻,自然不会这么说,“我跟中共的关系,其实主要是建立在新闻渠道的沟通,并没有其他太多的方面,更加不会涉及宣扬社会主义之类的敏感话题,而这么做,一方面是想有一个稳定的渠道获得大陆的新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日后考虑”

“日后您是担心解放军进攻香港吗”记者们顿时两眼放光,就像是闻到了肉味儿的饿狼张力可一直都在报纸上宣扬中共不会进攻香港的。如果这回突然改弦更张,肯定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他们今天的采访也就更加价值了。不过可惜,张力比他们更加明白这一点,所以,立即就把他们的这种想法掐灭在萌芽之中:

“我从来都不认为解放军会用武力进攻香港”

“那您说为日后考虑”

“我说的日后,其实是几十年后”张力抿着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显得有些激动:“以美国、苏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斗争会持续很长时间。西方人称这场战争为冷战,我觉得这个各字起得非常贴切冷战,我们与大陆近在咫尺,却因为意识形态的原因而不能深入的交流甚至连向北踏入一步都那么难就像是被冰封在那道铁网两边一样。那么,如果哪一天,我想家了怎么办”

“想家”所有人都是一怔

“如果再有哪一天,我突然死了,又怎么办难道,我要让自己就这么埋葬在香港”张力的两眼之中突然流出了泪水:“香港是个好地方,可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家”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我希望,哪一天我死了,能够葬到家乡的祖坟,而不是要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飘在外面。因为,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张力哽咽的话被记者们给记录了下来,并宣诸于报端。可是,就是这么一句话,却迅速地压倒了所有的猜测,所有的议论,成为了香港各大报纸,乃至台湾,南洋诸多报纸的头条

中国人最重视的是什么

1950年的时候,世界各地有多少华人

这个不太好计算,可是,无可否认的,在东南亚,华人无可辩驳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据调查,还只是1937年的时候,马来西亚的华侨就已经达210余万,占总人口的414,其中新加坡占765, 而在马来半岛的21个重要城镇中,华侨人数超过居民总数50的就有17个。曼谷,在19世纪和20世纪30年代,华侨人口一直占全部居民的12至2 3 。1937年,南越重要商业城市堤岸的华侨人口占全部居民的49,在西贡和柬埔寨的金边,亦达30左右。

这些人大多来自于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他们为了躲避国内的战乱,通过国际港口香港和澳门,远涉重洋,移徙到东南亚各地。除了这里,还有遥远的美洲及檀香山、澳洲。中国移民及其后代在世界各地城镇聚居,形成自成一体的华侨社会。

亲带亲,友带友,由宗亲或同乡牵引出国,连锁式互相提携的移民形式造成同乡同族聚居同一地区的现象。如泰国、柬埔塞以潮州人为主,菲律宾则以漳泉人为主,北美以广府珠江三角洲人为主,檀香山以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占多数。与此相关,华人的职业分布也往往带有地域性。亲友相帮共谋生计下的华侨,其职业分布往往是以方言群为主集聚的,如19世纪旧金山的进出口行业全部被三邑侨商所垄断。

中华传统文化随着同乡同族聚居城镇的分布而移植异邦,并形成独有的特色。中国传统社会的同乡会馆、同业商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也移植过去。以地缘纽带维系的同乡会馆、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同姓宗亲会、业缘关系组成的行会与商业协会,以及各种宗教组织、慈善组织甚至秘密组织,普遍存在于每一处华侨聚居区。这些社团的活动能量和社会作用,远过于中国本土的同类组织。客居异国,人地生疏,华侨谋生有赖于同乡同族之间相互提携,守望相助。华侨面对的通常又是种族歧视的世界,而贫弱的祖国无力保护,华侨唯有抱成一团。

作为所在国的外侨组织,在华侨与当地民族尚没有密切融合甚至是相对独立的情形下,华侨社团成为内部自助自保的具有一定自治性质的组织,华侨的生老病死都与侨团紧密相关。在新客华侨远涉重洋初抵异域时,侨团是他们的落脚点和中转站;侨团负责为之寻找、联系工作以资谋生。华侨之间出现矛盾由侨领调解和仲裁;华侨子女稍长送入侨团建立的义学和其他华校;病倒了有自己简陋的医院;生计无着时有慈善救济;身死异地,葬入义山,或运回故乡,如美洲的苦力华工遗骨,侨团组织船只千里迢迢运回故土安葬。在19世纪美国华侨社会中,会馆是权力机构,负有保护照顾同乡的责任。移民初抵,侨团派人接应到会馆登记注册,并暂时安顿下来,等待找寻、安排活计,淘金热期间还贷款资助乡亲前往矿区。回乡之前,也要经会馆查实已经偿清债务。侨领则极类似于中国基层社会的乡绅。在传统中国,科举及第、官品高低、土地的多少是人们社会地位高低的表征,乡绅是农村社会的无冕领袖。在华侨社会,官品、科举都与之遥远,唯有财富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尺,商人遂成为侨领,他们的作用比传统社会中的乡绅更大,在某种程度上兼为华侨自治社区的“父母官”。

会馆是华侨社会的中枢,严格说来,是华侨社会中各地域利益集团的组织,从而使华侨社会成为“帮”派林立的社会,也是华侨社会帮派争斗的根源。频繁激烈的内讧争斗,既是广东、福建农村宗族之间、村落之间、方言群之间械斗的海外延续,更表明华侨社会自成一个矛盾纷呈的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土著社会。如果华侨分散于土著人口之中,融合于土著社区,华侨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就难以发生频繁的有组织的内部争斗。华侨华人方言群之间的这种帮派矛盾,盘根错节,直至今日也没有完全消失。华侨社会与当地主流社会隔离的相对独立性,使移植异域的中华文化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

华文学校普遍兴起,初以私塾和帮立学校等形式存在,讲授四书五经,灌输中国传统价值观念。1902年槟榔屿创办中华学堂,除讲授现代新学外,其办学宗旨仍然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节。现代化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