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宦海无涯 > 分节阅读 471

分节阅读 4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用手爱惜的抚摸着根雕茶几,轻声说道:“这个茶几的原料是南方红豆杉,这么大一块树根,说明这红豆杉至少生长了三千年以上”

“三千年好东西啊”赵长风再次端详起这根雕茶几,嘴里说道:“这套茶具下来,怕不要十万块吧”

“十万块”何承明笑了起来,说道:“古玩市场有一套两千多年的红豆杉根雕茶几,开价二十五万。”

“天”赵长风摇头惊叹,“那咱们这套茶几岂不是要三十万了”

何承明笑而不答。

这时何承明的秘书端着托盘进来,托盘上摆放着精致的紫砂茶壶,配着六个大小如酒盅的紫砂茶杯。刚才何承明按大班桌上的红色按钮,就是通知秘书送茶。

何承明让秘书退下,他亲自为赵长风斟茶,茶色金黄,醇香扑鼻,这特级铁观音喝起来和赵长风平日里的信阳毛尖香味大异其趣,倒是各胜擅场。

何承明等赵长风放下茶杯,又为赵长风斟满,这才语重心长地问道:“长风老弟,真没有想到,你最后还是选定了海东新线下手啊。”

赵长风微笑着反问:“怎么,何大哥不看好我是不是觉得我这样做很鲁莽”

何承明嘿嘿一笑,骂出一句粗话:“鲁莽个屁你的心思,别人猜不出来,大哥会猜不出来”

他端起茶杯,轻轻嗅着杯口的香气,瞟着赵长风慢条斯理地分析道:“海州市不比粤海县,要想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太多,老弟在海州市又没有根基,光靠上面杜书记的支持,恐怕难以服众,只有展示出自己强大的实力,才能够震慑住海州市这些实权派们”

凌晨五点,补更一章。书友们久等了。

第37章 便装拜访

宦海无涯第37章便装拜访

长风老弟。你这如意算盘可打的哗啦哗啦响。海东新线项目可是一举两的。如果项目成功。不但可以打通海州盲肠。让海州市西北部经济塌陷带迅速发展起来。更可以敲山震虎。向海州市的方上实力派展示一下你强健的政治肌肉。这样你在海州市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阻力才会减少的最。”

何承明慢条斯理的分析着赵长风的心里。让赵长风也不的不佩服何承明的敏锐眼光。他在心中感叹着。何承明还真是一块老姜啊也是啊。能够居于公安厅常务副厅长高位的岂能是一般人何承明在官场上打滚数十年。其官场经验之丰富。为人处事方面之历练通达。政治眼光之敏锐。自然不是下面基层官员所比拟的。所以自己这点用意被何承明看出来。也没有么奇怪。不过。何承明毕不是赵长风。他还是用权谋的老眼光去分析这个问题。所以虽然把握了赵长风七八成心理。但是却并不是部。赵长风最深层的用意他没有品味出来。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何承明放下了茶杯。望着赵长风说道:“长风老弟。你这算盘打的虽然很好。但是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败了。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

“何大哥。有你在边替我压阵。么可能失败”赵长风笑呵呵的岔开话题。回了一不轻不重的马屁。

“你呀。这句话去对杜老板去说还差不多。何承明伸手虚点着赵长风我最多就是帮你敲敲鼓。这件事情上。除了杜老板外。谁敢替你压阵”

何承明以为赵长不愿意回答他问题。实际上确实赵长风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的问题。这件事情上赵长风并没有什么绝对的把握。但是又不的不这样去做。他如果不是分管着交通局这一块。那么海东新线他还可以视而不见。但是既然分管了这块工作。他必须要把海东新线拿下来而且要首先下来。

在别人看来。海东新线改线项目及到老省长孙平。肯定是块难啃的骨头。不如先避让开从海州市财政制度改革入手。但是赵风心中却很清楚。财政制度改革牵扯到太多人。太多部门的利益。他在海县之所以能够顺利行财政制度革。原因不外有三。第一海县层次比较低。推财政制度改虽然也牵扯到方面面的利益。但是以赵长风的背景。在县级这个层次上解决这问题并不困难;第二。县里政治派系之间的权力争给了赵长风机会。让赵长风可以利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顺利分化瓦解各派势力并且佐以一些高压强硬手段。又打又拉。从为推行财政制度改革扫清了障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赵长风在粤海县把旅游产业和永磁材料产业搞的红红火火。成为粤海县新兴的两大支柱产业。县里的财政收入翻了将近两番。这样虽然财政制度改革了控制了下面各乡镇各县直部门的钱袋子但是由于财政收入总量激增。下面各乡镇各县直部门实际享有的福利待遇其实并没有比财政制度改革前减少。反而是略有增加。在自身实际利益没有受到明显损害的情况下。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出面去反对县委书记的财政改革呢更何况这个县委书记还是颇有背景。手腕高明的政治强人。

现在到了海州市。这三个有利条件都不存在了。首先海州市是一个在东省经济排名第五的的级大市。重要性远非粤海一个县所能比拟的。市里面这些实力派人物谁在省里没有个背景赵风在海州推行财政制度改革说不定就牵动了省里某些政治大的神经。虽然说明着有省委书记杜洪军。里有省长赵强的支持但赵长风在海州市面对的局面无疑要比在粤海县面对的局面要艰巨的多;第二。比起基层裸的斗争来说。越是到高层。权力斗争就越是显的温情脉脉。除非万不已。否则各方都尽量选择相互妥协。动不动就斗个你死我活的那种方式并不适合海市这个环境。赵长风如果在州市动作过大。很可能会被上面当作妥协的一部分给牺牲掉。第三。就是赵长风是带着任务到海州市上任的。没有太多间给他让他去先振兴海州市的经济然后再推行财政改革。

再说海州市经济盘子这么大。再想像在粤海县那样靠一两个项目就让海州市的财政收入激增的愿望肯定是不现实的。这么以来。在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既的利益者的利益肯定会受到损害。如果是短时间的受损。这些既的利益者或许还能忍受下来。但是如

一点。难保这些既的利益集不反扑。这样一来。不不陷入权力斗争的怪圈那时候赵长风就是想腾出手为海州市人民做一两件实事。恐怕也不由己了。

赵长风有这个顾虑倒不是害怕推行财政改革失败自己的退路问题。他是领着省委书记杜洪军的令箭来的。即使改革失败了。在海州市呆不下去了。杜洪军也不会不管他。对于忠实执行领导命的下属。即使是任务失败了。领导也会给安排一个很妥当的出去。不然。兔死狐悲。以后谁还肯为领导卖命同理。对于些不听领导招的下属。即使干出了很出色的政绩领导也可能会把这个下属调到闲衙门中坐冷板凳。以示惩戒。

赵长风顾虑的是。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愿能不能实现。既然走到海州市常务副市长的位置上。总的给海州市人民留下点什么纪念吧不能就上来就搞财政改革。财政改革失败了虽然自己不愁退路。但是在海州市这段政治经历却留下了一块大大的空白带。人提起赵长风来。除了失败的财政改革。别人都想不起他还为海州留下了什么。给海州市人民干了什么实。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顾虑。所以赵风才想首先从海东新线入手。这样即使推行财政改革失败离开海州市。至少他还可以拿打通了海州盲肠兴了海州市西北经济聊以自慰。更何况这海新线项目如果成功。又可以反过来促他推行财政制度改革的成功呢

虽然有人觉海新线有孙金平老省长横在那里。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赵长风却觉大有望。毕竟孙老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他虽然是大溪镇人。更是东江人不能因为一个溪镇。就耽误了整个东江县的发展吧以前之所以觉的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只是因为某些官员担心的罪人不敢去做。甚至根本就没有想到去做孙金平孙老的工作。只是听到孙名头就被吓退了。如果真的去做了工作。说不定孙老很好说话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