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宦海无涯 > 分节阅读 73

分节阅读 7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心了,我在这边买一个就是。”

放下电话,赵长风想了想也是,没有个大哥大,联系起来是很不方便。反正他现在也不在局机关上班,同事们也不知道他买了大哥大,这不算张扬。等他从f县扶贫回来,再把移动电话换成传呼机不就行了吗

赵长风取四万块钱到邮电局去,说要买一部大哥大。

“在什么单位工作的”邮电局工作人员用警惕的眼光看着赵长风。在当时,如果没有正式单位,根本没有资格购买大哥大,有钱也买不到。

“省政府。”赵长风说道。

那工作人员眼神立即恭敬了许多:“请出示一下工作证好吗”

赵长风拿出工作证递了过去。

工作人员双手接过工作证,对比了一下照片和赵长风异同,又看了看照片上的钢印,然后用恭敬的态度对赵长风说道:“请稍等。”

他转身进里面办公室请示起来。

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从里面出来,笑呵呵地对赵长风说道:“赵同志,经过向领导请示。领导批准销售一台大哥大给你。来,请填写一个登记表。”

在当时虽然规定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人可以购买大哥大,但是这只是说你有了购买的资格,并不代表你就能买的到。

假如赵长风是普通工作单位的话,工作人员最多是给他一个表格登记一下,然后留下一个联系电话,让他回家等候,等什么时候大哥大有货了,什么时候给他打电话通知他过来。实际上如果乖乖地回去等电话,电话永远不会响起来的。因为普通工作单位的人如果不找人开后门的话,是不可能买到大哥大的。

赵长风则又不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颁的工作证还是很起作用的,邮电局的领导一般不愿意得罪省政府里的工作人员,谁知道里面的人是什么来头啊万一得罪了哪尊佛爷,回头来他们穿小鞋,那么岂不是糟糕之极所以很痛快地给赵长风批了一台大哥大。

赵长风自然不知道这后面的故事,他稀里糊涂地填写了一张登记表,交了二万八千块钱,换来一台大砖头似的摩托罗拉8800x,拿在手中,顿时觉得威风凛凛。

手拿大哥大,腰跨bb机。这可是当时人们最向往的大款生活啊。

赵长风大哥大在手,未免觉得美中不足,想了一想,横竖是跑了一趟邮电局,干脆一步到位吧。

“同志,再给我选一个bb机吧。”赵长风说道。

那工作人员愣了一下,苦笑道:“赵同志,bb机只剩下数字的了,汉显的暂时没有货。”

“数字就数字吧,没关系”赵长风摆摆手道:“随便给我拿一台用就行。”

“请稍等”

工作人员又跑进领导办公室请示:“领导,这次我长了个心眼儿,说我们这里没有汉显传呼机型了。”

领导瞪了工作人员,说道:“闺女都送人了,还差一件嫁衣吗给他一台大哥大了,也不差一台汉字机。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工作人员挨了一顿训,规规矩矩地出来了,陪着笑脸对赵长风说道:“赵同志,你运气真好。刚好新到了一台摩托罗拉汉显数字王,正好配给你”

手里拎着一块大砖头走在街上,腰间挂着bb机,这一全副武装起来,赵长风心中感觉就是不一样,总想找个熟人打一下电话。于是赵长风站在马路边,挨个给熟人打电话通知他的大哥大号码,最后打到田庄乡张雨菁那里。

张雨菁接到电话,立刻惊喜地问道:“长风,你在哪里啊有半个多月没和我联系了。”

赵长风笑着说道:“我在中州啊。”

张雨菁更是惊喜,说道:“我明天正好会中州帮田庄乡联系一个项目,到时候去找你啊”

第四十六章 专用通信房间

庄乡地处平原地带,距离f县县城非常近。以前田庄几乎没有什么商品意识,主业就是靠种植粮食作物为生。收获的粮食除了留够口粮之外,多余的部分再卖出去换取一点收入。由于粮食价格比较低,所以经常是每户农民辛辛苦苦忙上一年之后,除了家里存下点口粮外,其余的粮食最多能换个一两百块钱。所以以前省里下来的扶贫干部在田庄乡最主要的扶贫任务就是鼓励田庄乡农民展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在张雨菁之前的那位扶贫干部就在田庄乡搞了个项目,在田庄乡选了六个行政村搞平菇联合种植。在他的指挥下,田庄乡六个行政村的群众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投资修建了许多菌房,平菇种植业终于轰轰烈烈地搞起来了。但是当田庄乡的平种植业形成规模之后,平菇的销售价格却从每斤二块五下降到每斤五毛,田庄乡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的平菇卖不上价格,仅仅只能顾住个成本,当初在田里修建菌房的时候,村民们都投入了不少资金,现在收益连种粮食都比不上,一时间田庄乡的百姓们对上免派下来扶贫干部怨声载道。张雨菁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去了田庄乡的。

张雨菁到了田庄乡之后,很快就摸清楚了当地的经济情况,也对村民们花了大量投入修建菌房最后却没有获得好的回报感到惋惜。本来按照在程路同的关照下,张雨菁只是在田庄乡挂职个乡团委副书记,完全可以不管扶贫上的事情,可是张雨菁却觉得既然行里把她当做扶贫干部选派下来进行扶贫工作,就不能不干出一番事业回去,要不这一年的挂职扶贫生活就等于白过了。

张雨菁查阅了大量的书刊资料和报纸。最后在今年十二月份出版的一份中原日报上现一条消息,我省中州市鲍鱼菇种植利润丰厚,上月出口日本市场十万公斤。

从这条新闻中张雨菁知道,鲍鱼菇种植成本和平菇地种植成本差不多。每公斤五毛钱。但是出口日本的价格却高达每公斤十五元。由此可知鲍鱼菇的种植蕴藏着多么大的利润和商机。

于是张雨菁就拿着这张报纸去找田庄乡党委书记。乡党委书记对张雨菁地想法也非常支持,就让张雨菁作为负责人牵头这个鲍鱼菇种植地项目。张雨菁打电话到中原省农科院咨询了一下,农科院的同志告诉张雨菁,中州市真菌研究所就有鲍鱼菇的菌种出售。所以张雨菁就打算回中州市一趟。到中州市真菌研究所了解一下鲍鱼菇种植的技术资料,再看看能否引进一些鲍鱼菇地菌种。

就在这个时候。赵长风的电话正好打到田庄乡来了。

“长风,我明天就回中州。到时候你陪我一起到中州市真菌研究所看一下啊”张雨菁喜滋滋地说道。她和赵长风果然是有缘。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赵长风总会出现。

“真菌研究所你去那里干什么啊”赵长风在电话中问道。

“见面地时候再告诉你吧。电话里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楚。”张雨菁说道。

“也行”赵长风对张雨菁说道:“我刚买了一部大哥大,你记一下号码,到中州后给我打电话就行。”

赵长风告诉了张雨菁大哥大的号码,然后挂了电话。心中美美的想到。有了大哥大就是方便。什么时候别人都能找到自己,不会耽误事情。

回宿舍的时候。赵长风偷偷摸摸地把装大哥大的皮包塞进羽绒服里,跟做贼似地进了宿舍。好在冬天穿地厚,鼓鼓囊囊的别人也不会太注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