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386

分节阅读 3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反对也说不上支持,只是他跟阁臣们考的较近,又算是皇上的亲信,所以不自觉中站在了支持的立场。说反对的原因就很简单了,自从始皇登基之后,历代官卿就没有交过税的。现在跟平民老百姓一样,官何以为官

“阁老,您觉得这可行嘛”袁崇焕犹豫的问道。

孙承宗没有回答,反而是问了一句:“你有的选择嘛”

袁崇焕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没有选择皇上对他有知遇之恩,要他站出来反对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对错与否,包括孙承宗他们这一群人都没有选择的机会如果他们在临阵反戈一击,那么不论改革失败还是成功,他们都会遭到皇上的忌恨,那可是大明无上的君主,自己一死百了,只怕连家人都要连累。他们没有胆量敢反对皇上,以前的老首辅都是持个含糊的态度,然后一个劲的拖。现在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他们没得再拖延

孙承宗见袁崇焕不语,呵呵一笑道:“元素何必想太多,你我都是臣子,为君分忧就是尽了臣子的责任明白嘛”

“属下明白”

孙承宗又似感叹了一句:“老夫倒希望这发前人所未发的改革成功,不合体制也罢,至少我大明之弊端又少一处”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重点在南下

孙承宗所说的袁崇焕还是知道,官家不纳税则很多刁民将土地挂靠在了官绅家,以此达到躲避纳税。这是损了朝廷肥了私家,官府知道则会重处,但往往很难查。官绅一体纳粮能够堵住漏洞,袁崇焕当然支持到了他这个级别,钱财就看得没那么重了

“阁老,于国有益有识之士当然会支持,但官绅不纳粮是开国之时留下的祖制,只怕反对的人会更加多。这样的话,即使皇上乾纲独断也不得不虑”

孙承宗点点头道:“皇上虽然年轻气盛了点,但办事不会冲动。否则这件事也不会拖了十年之久,实施的真正难度是在地方,地方又以南方为甚”

袁崇焕是南方人,但孙承宗说的南方是独独指江浙一带,因为这里的土地最是富饶,亩产最高,赋税所得也是最多,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则是此处最难。不仅如此,历来科考北四南六,进士都以南方人为多,朝廷上的高官也是如此。只是当今皇上登基之后,这种地域的区别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因为皇上最不喜下边官员拉帮结派,同乡官员往来都颇为忌讳。而南京那边因为离得远反而越演越烈,如南京户部的尚书、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等都是南方人北方人在南京任职往往都被孤立在一边很不受待见。这种情况是皇上也没有想到的,当初为了不合政见的老臣都赶到南京去,没有想到赶出个这样的结果。下头的官员虽然意识到了,但怎敢轻易起南北党争这个争端

袁崇焕的心思不在党争,他也不是刚进官场的毛头小子,自然知道皇命虽然为天,但治理天下的还是地方官员。如果江南一带的官绅闹起事情来,那对大明影响甚是动荡,就连远在漠南的朵颜部也保不定在那个时候生出什么想法来。真是一环扣住一环,袁崇焕方才在想安抚朵颜部的事情,现在又不得不忧虑皇上的新田赋能否平安实施

“阁老,您认为天下人如何看待这件事呢南方又会闹出什么样的乱子”

孙承宗摇摇头道:“这事谁知道呢”

袁崇焕本还想探听皇上有何法子实行新政的,是悍然下旨还是另有良策可这些事还属于机密,连孙阁老都没有泄露的意思。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袁崇焕是兵部尚书不是户部尚书也不好贸然开口。

过了会孙承宗似乎自己这么说有点不合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又道:“这事不归兵部管,你就不用去担心了,做好分内的事情老夫主持完驻兵改制就要致休了,你要好好干,别辜负了皇上”

“属下知道属下一定竭尽全力为国尽忠,报效君恩,亦不敢辜负阁老提携之德”

孙承宗知道袁崇焕的脾气,对着皇上也只能说出这样的话。若是伶俐点的言官词臣那都是将奉承话说的花团锦簇,不过孙承宗就是喜欢袁崇焕务实的性格。不过想到这,孙承宗陡然想起天启年间他在辽东杀将的事情,又觉得他虽然军事上可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但待人处事上还不够圆满,以后没自己看着难免做出些无法回旋的事情来。在这他又不由点醒下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属下道:

“你的能力老夫是放心的,只是你的性子颇为自傲,当年杀杜应魁手下小校之事老夫至今记得怕就是怕你重蹈覆辙,当今圣上英姿天纵,明察秋毫,你身居要位切不可自满自专,否则难得善果啊”

这番话完全是一个长辈对晚辈善意的规劝,当年孙承宗让袁崇焕去监管副总兵杜应魁那支人马有无冒领军饷,结果袁崇焕查到之后竟当着杜应魁的面砍了一个冒。。。。。。

领的小校。这种越级越权的行为虽然被孙承宗压下,但也给了孙承宗一个极不好的印象。这样的官员是有才干,但用之不好的话,放到地方可能就是一跋扈大吏,提到朝廷枢辅就可能成为擅权的权臣。孙承宗所忧如此,但是考虑到一来天子英明,二来这最近几年袁崇焕在辽东事事谨慎,将这自傲的脾气似乎去掉了,他这才没有反对皇上提袁崇焕当兵部尚书。

这种内心的衡量考虑当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孙承宗旧事重提也是希望再提个醒,不要等犯了浑后悔莫及。袁崇焕当然不知道自己的老上司想了这么多,但说到自己当年斩冒领小校的事至今思来同样是背脊出冷汗,特别是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袁崇焕想的也就越来越多,对于臣子而言,自专两字可是为臣子的大忌即使你占了十成的理也不是就可以目空一切,就可以肆意妄为袁崇焕赶紧起身道:“多谢阁老提点,崇焕一定铭记在心”

孙承宗见袁崇焕真心听教,欣慰的点点头道:“老夫这么说也只是给你提个醒,你明白就最好了嗯,你还有其他事情做,老夫就不耽搁你了,本来还想留你用饭的”

“多谢阁老体谅”

“去吧”孙承宗起身送到滴水檐下。

孙承宗当然知道袁崇焕除了自己还要拜会别人,他来京师后按着亲近顺序,该拜访的还是要去拜访,不然以后怎么跟人打交道,所以孙承宗没有留袁崇焕就是这个原因。剩下的两位,一位是前任兵部尚书傅宗龙,这个也是袁崇焕的上司,自然要去拜会的另外一位则是提拔过他的人,现任户部尚书侯恂当初如果没有侯恂慧眼识才把袁崇焕调到兵部作主事,估计袁崇焕还在地方打熬资历后来袁崇焕主持辽东,侯恂在户部也竭尽帮忙,袁崇焕回京后自然也是要来拜访的

一通通拜访下来,到了酉时天色将黑,袁崇焕才回到他的府邸崇祯四年驻兵改制之后,巡抚以各地驻兵大员的家眷都要安家在京师,这同样是历代不言明的规矩,算是一种朝廷制衡地方的手段袁崇焕当然也在遵从之列,阖家十几口人都住在京师。

当他回到家的时候,他弟弟袁崇煜以及妻子黄氏都在门口侯着他。因为知道他今日回府,所以一家人都等着他回来用饭袁崇煜甚是热情的上前道:

“贺喜二哥荣任大司马,知道你今儿回府,妈还在等你一起用饭呢”

“一家人不说这些话,都进去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