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368

分节阅读 36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程大人拦住才没有实施,但却是在河南开了先例。”

“这个小弟后来听人说过”皇上新登基的时候,周延儒还在南京任职,当时朝会的情景没有经历过。

温体仁说着叹了口气道:“老弟当时不在场,现在老夫想来同样甚是惊叹。当年圣上才十七岁,就有惊人之语,这些却不是宗学那些老教授能够教得出来的”

周延儒笑道:“不是道学先生也入不了宗学,不过小弟听人说过,皇上还在潜邸的时候便跟故去的徐光启老大人颇有深交,向来对皇上也是有影响的”

温体仁点头道:“老徐虽然古怪了点,但官绅纳粮的事情只怕他也想不到,就算想到了他能对一个皇子说吗官绅纳粮老实说是一个极佳的法子,但是这个涉及到了读书人的体面,若是天下人知道是何人起的这份奏折,那人只怕就要给唾弃而死”

周延儒笑道:“听这么说温公是支持官绅纳粮”

温体仁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别有意味道:“你别看现在是丈量土地,皇上的心思就真的会这么简单收税总是以土地为基础的,只有测量清楚了才好制定税收。如果大家以为皇上只是想做到张文正公做到的地步,那就大大的错了。钱首辅或者只想做到这个地步,但皇上绝对不会停止的。现在辽饷已经不征了,但是官员、地方的费用只怕还要增加,大明几十年留下很多事情要办理,花钱的地方绝不会太少。皇上内库的银子据说只剩下了一千万,这个数目就是三年左右的国库收入,这笔钱皇上怎么也要留着,否则一旦有什么大的变动,便无钱应急。要解决财政上的危机,自然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文正公丈量土地到现在只过了五十年,土地税收便一塌糊涂,七百万顷的土地不知道还剩下多少如果全民纳粮,至少刁民无从隐藏土地逃避税收,那些隐藏的土地都可以查出来。”

周延儒一直来对温体仁都不太看得起,认为自己的才学比之要高。但这番话下来,让周延儒对温体仁刮目相看。其中的一些看法周延儒是抱有同样的想法,只不过温体仁说得更彻底。周延儒不由服气道:“温公说得极有见地,如今缴税的土地只剩下五百多万顷,比之文正公之时少了两百多万,若论天下土地只怕有一千多万顷,真能悉数缴税那倒可解了朝廷用度之急。”

温体仁笑笑不语,周延儒又道:“温公这般说来,皇上下一步就是要改革税制了”

温体仁笑道:“皇上的心思,我们做臣子的怎么猜得着,所谓圣意难测,我们只要跟着皇上就没错了”

“温公高见”

与此同时,乾清宫里头坐着内阁大臣,钱龙锡、李长庚、孙承宗、贺逢圣、傅宗龙、李标、曹珖一个都没有少,全都正襟危坐的聆听皇上说话。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这个意思,孙爱卿虽然说要致休,但是致休前还是要替朕做完这件事,今年之内你跟傅爱卿两人主要就是忙这个。关外那一块可以让袁崇焕做完了再回来,这样你们两个担子上会轻了不少。朕已经调了常炎林跟徐子文回来

,他们熟悉五军都督府,那么我们运作起来就会方便很多。还有一心学院的这批学员暂时用来驻兵,他们起个协助的作用”

一心学院的学员自然在驻兵组建上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却如同新进的进士做御史一般,还没有在官场这个大染缸变色前,让他们从事些需要说实话,敢讲实话的工作。崇祯三年的兵制改革有些虎头蛇尾,最多也只是废除了兵户世袭,改为了义务兵制。此番却是大大不同,首先每个行省都要将多余卫所的兵员裁出来,优先编制各重镇的驻兵,然后再分成六卫所,其余的人则可以返乡为民。这样的做法就是仿照后世的军制,在大明建立军区分别驻兵防守,而卫所的人马变成了武警,负责地方的治安事务,从而减少地方上的班军、乡兵、土兵等等。

对于卫所跟驻兵是否屯田,我思来想去,如果按照后世搞些小打小闹改善生活肯定不行,如果按照大明祖制实行大规模屯田,则士兵战斗力又成问题。最终的结果还是让士兵们屯田,只是驻兵跟卫所人均屯田面积则跟人数挂钩起来,确保能够自给自足解决粮食问题。因为是义务兵制,可以通过免税的方式减少每月发放的军饷。

这样的做法比之以前要好的是,卫所不再世袭,那么武官士兵也好,他们不需要养活家属,而是养活自己就可以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就是来自屯田所得。除去用度,剩下的则囤积起来以备荒年。人数固定的,屯田也是固定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屯田制度败坏。

钱龙锡一一听了,心里倒还是觉得异常惊奇。就是昨天他来宫里谢恩的时候,皇上还跟他讲起丈量土地的事情,说是要大张旗鼓丈量土地将藏匿的税田查出来,想不到今日却是来谈驻兵的改革

看来皇上的施政重心还是在兵事上

第二百六十二章 军数

在场的孙承宗却别有一番感受,他今年已经七十又三了,人到七十古来稀,到了他这个年纪应该回家饴孙养老了。但是皇上的挽留让他很是感动,所以他决定在留下来帮皇上完成兵制改革的事宜。从朝中的大臣来看,也没有多少人能够适宜做这件事,得罪人的事情旁人躲都躲不及。孙承宗当然不会计较这个,而且他也知道皇上的一贯作法是不会让他吃亏的

皇上说完之后,接下来是孙承宗开始汇报总的驻兵改革事宜,这个奏议每个内阁大臣手里头都有一份,但因为这个问题关系到其他众多问题,所以要拿出来探讨,同时也是要面对众大臣的质疑。

“在四年的时候,老臣主持兵制改革,在武昌,桂林,成都,南京,凤阳,青海,福州,外加九边重镇都驻有五万左右的兵力;每行省设立六卫,将士三万三千六百人,守于各要道州府。当时辽东事急终究未能尽善尽美,今日女真已灭,需重新议定驻军,使之大明根基巩固。”

说着孙承宗摊开大明的地图,贴出各处驻军所在位置,然后一一指道:

“如今辽东已经平定,沈阳需要重新驻军震慑辽东,所以在此另加十卫人马中都凤阳是我大明龙兴之地,但从军事来看,驻军跟南京相近重合,是以老臣认为设定一卫人马即可,驻军迁至济南为佳。另外近几十年来,陕西动乱频繁,如无人马预备始终不妥,因此西安需驻兵十卫。甘肃之地有蒙古人窥视,自然也要驻兵,原本甘肃镇就属九边,是以驻兵与此镇二合为一,同样驻兵十卫。青海全土尚未划入大明治下,所属卫所先暂由神武军节制,是否驻兵日后再做计较。江西南昌再设立十卫人马,以稳定南方的局势。另外九边中的宣府,蓟州,山海关,将重新设为三万人马的驻兵。”

贺逢圣道:“广东、福建、浙江不设驻兵是否可行,毕竟这些年番人多有骚扰”

孙承宗道:“这三省之所以不设驻兵,那是因为这些省将设立水师,水师不仅可以海上作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登陆作战,所以就无需另外设驻兵了”

贺逢圣听罢连忙点头,看来孙承宗是考虑得很周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