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247

分节阅读 2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给毁了。这意味着河南今年大部分地区都会缺粮,商人们正是看中了这点,趁着灾情还不是很明显的时候大规模购入粮食囤积,准备到秋后再高价抛出

按照以往的惯例,朝廷对于这类奸商是该进行打击。但是,这些商家背后往往都是有高官撑腰,官府在这个时候未必会采取什么行动;而且当今圣上登基后,大大提高商人的地位,收购粮食也未有触犯大明刑律,贸然干涉是师出无名

不过这样收购粮食的害处显而易见,陈文一也只能看着干着急,他是管刑部的,署理户部的沈缜都没有发话,他还能怎样呢陈文一跟黄宗羲商量来商量去,只能去海关找李原吉。

李原吉的海关虽然是缴纳税收,但有很多外粜来的米粮都屯在他那要想做好秋后平定粮价,就得事先准备好大量粮食,随时出粮赈灾。皇上将他们这一大群人调到江南来,当然不是为了历练这么简单,也是希望他们能够维持好江南的局面。只有江南不乱,大明财政才不会有大的变动。

李原吉更是为这件事情烦恼,因为他还兼着户部侍郎的衔,粮价的事他更不能不管。但是他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粮食,除了每年运往京师的四百万石粮食不能少,海关每年还要运一百万石到辽东边镇,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多少余粮来赈灾。三人将这笔帐一算后都为这事烦的团团转,最后黄宗羲开解道:

“两位大人不用担心,只要撑过这一段时间,等江南收了夏粮那就不用怕没有粮食了”

听了黄宗羲的话,陈文一跟李原吉相对苦笑。现在江南的土地兼并极为激烈,各府各县都是官绅占了大部分的良田,江南的米铺都是他们供米的,如果他们联合起来,米价仍旧不会得到平抑。皇上一登基便要开始官绅一体纳粮,这个风很快就要催到江南来了。江南官绅自然会趁此机会要挟朝廷,让皇上下召平定民心。

可这是皇上既定的国策,皇上会改变嘛

如果皇上执意如此,那么最后河南赈灾、平定米价的最后任务仍旧是回到他们身上。李原吉叹了口气道:

“此事非同小可,咱们三人就各自据实上奏吧”

陈文一知道李原吉后边的意思,拉着黄宗羲起身告辞道:“那下官就跟黄大人告辞先了,一切还待圣意。”

xxxxxxxxxxx

先不表李原吉他们写奏折禀明江南粮价,河南的黄道周现在是连坐的时间都没有了原本皇上让他治理河南,很快就在赋税上出了政绩,但是偏偏河南境内有条黄河,年年都有水患,河南的赋税、米粮、人力全部都扑在了治理河道上。今年好容易黄河安静了,却闹出大面积的蝗害。他这个巡抚比别人做得要辛苦得多,但皇上将这重任交给他,他就不得不拿命去拼刚从外边视察回来,劳累了几天的黄道周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听下边的人回报:

“大人,郑老大人那说现在没有多余的粮食啊”

“陕西也没有余粮,只借了一千石过来”

“回大人,蝗虫已经由北往南飞了,恐怕洛阳附近也不保啊”

“禀报大人,南京户部还没有回文”

黄道周霍然睁开眼睛道:“南京没有消息,那皇上有旨意来嘛”

一个幕僚道:“回巡抚大人,还没有旨意到”

“再将这几天的情况整理下,三天一报写成奏折,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师”

“是大人”

“再有,广贴公告,让蝗虫所到之地,全部人等都出去灭蝗,不得苦等拜神。有地方官员不落力灭蝗的一律查办”

“是,属下这就去办”

“各府各县的大户不得囤积粮食,违令者全部没收”

站在下边的官吏都随着黄道周的命令全部下去办事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官员。他正是皇上派出来到地方学习政务的崇祯元年状元曹文衡,他看人家都走了才上前道:

“大人您也累了,辛苦了这么多天,您要注意身子骨”

黄道周叹了口气道:“文衡啊,现在这个时候我怎么有心思休息”

曹文衡从内心上佩服这个顶头上司,他端起桌上的人参茶道:“大人身子要紧,河南的政务还要靠大人推行。这虫害总是会过去的,大人不必太过劳心”

“唉,我不是担心蝗虫灾害,而是现在眼见到手的粮食就没了,下半年百姓靠什么度日呢各处都没有粮食可借,朝野内外还不知多少人想看着我在河南栽跟头呢”

曹文衡闻言也是皱起了眉头,他思来想去突然想到一个法子,一脸喜色道:“大人,属下还有一个办法”

“哦,说来听听”

“属下有几个同年在江南,他们跟海关李原吉大人极为稔熟,海关每年从海外贸易来大量米粮,必然有所库存。咱们从他那借来粮食,便可解我河南之难”

黄道周一拍手道:“好,海关的粮食也是大明的粮食,那文衡速速发文我亲自写奏折跟皇上禀明此事”

很快,各地的奏折都纷纷从驿站发往京师。

第七十九章多事之秋上

比之各地时不时有动荡的消息而言,京师繁华依旧,少了欺行霸市的恶少们,百姓安居乐业。相比之下,

京师的官员们则要忙得多,外出公干或回京师汇报的有官员往来不绝。当然最忙的还属六部,几乎没有哪天皇

上不召大臣们议事的。

此时皇上正在乾清宫召见几个内阁大臣及户部尚书毕自严,宫门口,四个带刀侍卫笔直的站着,既没有搭

话,也没有目不斜视,就纹丝不动的站着。而在门外,户部右侍郎王永佶不停的来回走动,神情有些焦急。他

一边往宫门里边望去,一边掂量了下手中的奏折,思虑着如何跟皇上回禀。

过了会,一个小太监走了出来唱喏道:“王大人,皇上有旨传见”

“微臣准旨”

行过礼后,王永佶忙跟着进去。乾清宫他们六部官员早已经熟悉,但是今天王永佶却走的异常忐忑。他手

里拿着的是河南巡抚黄道周的告急奏折,河南蝗灾原来由一州之害变成全省之患,已经到了失控的境地。蝗虫

吃的是什么,吃的就是地里的粮食。做了崇祯朝这么多年的户部侍郎,几乎不需要猜测就知道皇上处理的办法

必然是下旨户部全力赈灾。

可粮食从哪来呢

前一阵皇上还跟户部商议朝鲜事宜,说海运支助过去的粮食太少,朝鲜已经饿死了不少难民。从去年女真

人入侵朝鲜,大明朝廷已经投入了几十万石的粮食。但是对于数百万的难民而言,这些粮食并不能支持多久,

何况还有相当一部分要囤积起来做军粮。

而大明北面的九边驻兵粮饷,自从皇上登基后就每月准时发放,优先供应给边军。这一部分的粮食也是不

能减的京师就更加不用说,每年四百万石的粮食供应着皇宫跟百官,更加不能少这样算来算去,还真不知

道从何处挤粮食出来。

但是现在容不得他多思虑,进了乾清宫,王永佶跪下行礼道:“臣王永佶叩见皇上”

“免礼,起来吧”

我有点奇怪王永佶怎么会这么急着求见,户部的尚书毕自严不是还在这吗有什么事情他不会禀报我

回头看了看毕自严,只见他也是一脸的茫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