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208

分节阅读 20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便散朝算了。不过他转念一想,趁着现在将事情解决掉也好,免得到了上朝人多嘴杂,言官风闻奏事,弄得两派又要争执。他挺正身子道:

“孤亦正虑于此,伊卿家的意见如何”

伊昉自然推行他们南人一涅盘中文论坛派的主张,当下回道:“回禀大王殿下,北虏女真屡屡犯界,烧杀掳掠罄竹难书,既无上使来朝,我国亦当卧薪尝胆,以雪昔日之恨。今使者奉诏书而至,约朝灭虏,大明乃我朝宗主之国,北虏乃朝鲜之世仇,亲明应约自不待言。且,公主嫁于天子,明朝两国亦是亲家,出兵助明乃份内之事。微臣以为,使者之方略可行。”

李倧尚未回应,右议政李适便站出来反对道:“微臣以为伊大人所言不当,使者所提方略并非出兵,而是坚壁清野,备战北虏,如此耗费巨大,敢问伊大人,可知北虏何时会犯界”

李适提的问题相当刁钻,女真人什么时候会侵犯朝鲜,除了皇太极估计没有人知道。既然都不知道女真人是否会打朝鲜,就这么劳民伤财的搞备战,岂不是杞人忧天朝堂上的目光一下子集中的伊昉身上,看这个新任的领议政如何应付

伊昉毕竟任礼曹判书多年,这点应变之才还是有的,他微微一笑道:

“李大人,这北方三道备战抗虏一直来都是本朝国策,难道也是多余的”

“可天启七年来,北虏有八年未曾犯界”

李适说的是实话,八年都没有打战了,为什么就要备战呢这代表了很大部分人的心声,伊昉回答得更绝:

“既然如李大人说,八年未有战事,为何此时大明天子下诏朝鲜备敌”

伊昉是将备战的理由全推到了大明天子身上,天子既然这么下诏,自然有其下诏的原因。这个缘由他不清楚,金自点也不知道,但都不能否认大明必定是因为某个原因才遣使者来下诏书的否则,为什么使者是现在来呢

“这个”金鎏不由语塞。大明是宗主国,天子犹如君父,背后说天子坏话自然是说不出口的,既然天子无错,那应诏又有何错

赵翼玉也添一把火道:“我朝出兵助明,此乃大义。虏人得知,必会迁怒于我国,备战抗虏并非多余。且,北虏受制于西面,北方乃荒蛮之地,南侵我朝也在情理之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旦骑兵突至,我等以何为战,身为大臣岂可以国祚犯险。”

原本郁闷的金鎏愤而出言道:“诸位大臣顾得大义,就不顾本国之黎民百姓乎”

赵翼玉毫不留情的反驳道:“舍身存义,此乃圣人所教”

金鎏话一出,连西人党的人都不禁摇头,南人党则大喜。在这个问题上,西人党没有大义作前提,如何争得过他们但金鎏仍出声抗辩道:

涅盘中文论坛“百姓乃国之根本,徒损百姓何益百姓为重,社稷为轻,,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此亦圣人所言。”

金自点当然不能坐看自己这派的人被诘难,他也站出来解围道:“启禀大王殿下,孔圣人立儒学,以仁义礼信为本,仁者爱人,却是以仁在前边。近年来,我国虽未有战事,然丁卯胡乱致使北方各道破败严重,至今未能复原。加之各处时有灾情,国力并不宽裕。再者,北虏凶蛮恶煞,毛饮茹血,人人以劫掠为乐,微臣斗胆一问,谁敢言领兵与其对阵可赢乎”

金自点这话让在场所有武将都变了脸色因为李成桂开国是以兵权夺位,李朝建立后,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亦无定卒。太宗后更是以儒学为治国之典,重文轻武,是以朝鲜数百年来兵威不盛。而北虏之善战已经超越了蒙古人,一强一弱高下立判。让朝鲜军去跟女真人作战,那简直就是去送死。这个问题,不管再怎么顾及面子,满朝上下都有这个觉悟

金自点见没有人搭话,便继续道:“既然如此,我军派出人马更多是维持地方,负责后勤,完全可在形势明朗之时再出兵。如此既无需担心引起北虏南侵,也不致失信于大明”

伊昉针锋相对道:“如此首鼠两端,只怕未出兵已见罪于双边”

金鎏还要出来驳斥,只听见李倧出言道:“罢了这样争吵就能解决问题嘛”

大臣们见大王发话斥责,都躬身谢罪道:“臣等惶恐”

李倧满意的看着群臣们,他们都必恭必敬的站着等他发话。对于大明使者这件事情上,商议了这么久,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主张,那就是折中之法。多年来,李倧夹在两派之间,学会了如何用平衡之策协调朝内党争的关系。现在既然两派各有相反的主张,那就折中实行好了

“孤曾命弘文馆修撰光海君实录,书成之后,孤在里边看到一句话:二百年忠诚事大,死生一节。废人李珲能有这番见识,何况孤王乎不论两百余年来朝鲜乃大明之藩国,就以宣祖时,大明救朝鲜于水火,此兵便不可不发忘恩负义,孤有何面目为君,尔等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涅盘中文论坛李倧这话说得斩钉截铁,西人党那边没有臣子敢出来反对而伊昉恐夜长梦多,早站了出来道:

“大王圣明大王既有定见,宜召大明使者共同商议,亦可早报天子知悉”

李倧点了点头应允道:“如此甚好,来人,去请大明使者上殿议事”

第三十一章忧天杞人下

姜曰广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消息,按照他以前对朝鲜的了解,领议政的人选没有十天半个月都不可能有结果,而讨论方略的事也要十几天,等召他们商议方略的事至少要在一个月后。但是,就在赵翼玉来见他们三天后,朝鲜国主就派人通知他们了。鹿善继在大明时已习惯了崇祯皇帝雷厉风行的作风,对于朝鲜君臣的拖延他早就等的不耐烦了行军打战讲究战机,半点延误不得,朝堂议政何尝不是如此

“姜大人,此举必要将朝鲜抗虏的方略定下来,时不我待啊”鹿善继在王宫前又一次说道。

姜曰广已经听过鹿善继说这话已经十余次,之前他甚至想过让姜曰广跟他一起拿天子诏书压迫李倧答应,姜曰广自然是拒绝了。姜曰广头也没回,边走边道:

“鹿大人,这件事本官心中已有分寸”

“既是这样,那下官就放心了”

鹿善继提醒后似乎才放心下来跟在后边,走在前面的姜曰广忍不住微皱了下眉头。顺着台阶,他们跟着内侍官到了仁政殿,殿中的人目光都集中到他们身上。

“大明使者姜曰广鹿善继拜见国主”

李倧虽然是国主,但也是大明的属臣,礼仪上,姜曰广他们见驾不需叩首,只要以上下级之礼拜见便可

李倧和声悦色道:“两位上使免礼,上使所提方略,经孤王与大臣们商议,已经有了结果”

“大王请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