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189

分节阅读 1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后头还有一件稀罕物事。”

“哦,是什么东西”

“微臣也说不上它的名字来,皇上这边请”

我随着田怀彝走到最后一个单间,透过窗子却看到单间里有两个人,正对这块大镜子梳妆。我们推门进去,她们二人起身向我们行礼道:

“杨爱圆圆见过大人,老爷,少爷”

我顿时有些愕然,原来是她们,想不到大半年不见面,心中却泛起了惊艳的感觉。只见杨爱丰姿绰约,妙若天成;星眸朱唇配上粉藕雪白的肌肤八路中文,体态更是有如灵峰秀峦般引人暇思,纤纤细腰仅堪盈盈一握。十八岁的少女果然是一枝花,极为引人遐思。旁边的陈圆圆较之上次也长成了许多,那双美眸莹然有光,神彩飞扬,就似两颗光彩流转的墨玉。或许她还有乌黑的发质,秀美娇翘的下巴,吹弹可破的雪白肌肤,但一切都被她的眼神所遮盖,那一对眸子,让人为之夺魄。红颜祸水的威力非同凡响,还没怎么的,就如此勾魂。

我定了定神才想起她们已经被我送给蒙古的额哲汗了,当初我也是想将这件事解决掉,但真的面对这两个如此天生丽质的女子,要将她们送去当作工具倒也觉得可惜了。去了蒙古以后她们的命运就但是,要是把她们留下来又怎么处置呢现在她们简直就是田家的人了,若是跟朝中的官员联姻

“大人,”田怀彝打断了我的思绪道:“这一块晶莹剔透的镜子就是我从南方夷人那购买来的,您看如何”

“哦”听他这么说,我才注意到梳妆台前有一块两尺宽,三尺高的镜子,其反射的亮度可以媲美后世。是啊,这个时代已经有镜子了,应该是水银做的。要是能作出镜子来倒是一个不错的生财之道,可惜自己完全不晓得生产工艺。

“嗯,这个镜子这么大块,不远万里的漂洋过海居然没有破碎,不错,不错怀彝,你就好好保存着吧。”我答的都有些心不在焉。

“是”

我又转头看着杨爱她们两个,心中一阵犹豫。

“大人,她们两个”

我皱眉道:“让她们两个先下去吧。”

杨爱跟陈圆圆看看我,又看田弘遇在那打眼色,便行礼告退下去。待她们走了之后我才道:

“她们年纪还小,就不要送去蒙古了,朕想着在京师另外找个地方安置她们。”

田弘遇脸色一喜,道:“微臣明白了,房子的事情微臣去办妥”

“不用了,朕自会让人去办”

“是”计划就这样成功了,田家父子都是一阵激动。

我看他们的模样就知道他们肯定想错了,但我也懒得解释。虽然我不希望田家发展过大,但田家却是在我手里越来越膨胀,最后我不得不点醒他们。

“目前朕虽然让你们田家做了皇商,但实际上仍旧是在为朝廷办事。待天下太平以后田家就独立出来,朕会给予一定的补偿,你们要经商也可以,要作安乐侯也行。你们明白朕的意思嘛”

田弘遇跟田怀彝对望了一眼道:“臣等明白”

第九章 新任御史

虽然有朝臣对皇上要将粮食运到登州,而不是运到通州粮仓感到不解,但有内阁大臣的支持,将南京储粮北运的公文很快发布出来。田家再次成为朝野内外议论的焦点,不单是因为皇上指派田家承运此次百万石的粮食,更让人关注的是,田家向中央银行举债一百二十万两的白银购买了四艘大商船。这是大明中央银行自建立以来最大的一笔贷款,同时也是江南船厂接到的最大订购单。虽然三个事件都有皇上内部操纵的嫌疑,但除此之外,其积极意义在于对大明宝钞的推广。田家商铺已经银钞两用,京中其他铺子见宝钞轻便,又可以随时去银行换取,是以有样学样,宝钞开始从存款凭证转变成流通的纸币。

身为中央银行行长的周奎总算松了口气,因为银行成立一年多来,虽然也有人前来借款,但数目都不大。行里养着差不多上百号人,银行自身无法实现盈利。这若放在以前并没有什么,朝廷养的闲人多到海里去了。但现在让周奎心里不舒服的是,跟他同样是国丈,较真论身份还不如他的田弘遇却把皇上的差使办得红红火火。除去面子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子。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重农抑商一直来是大明的国策,但经过皇上这几年的提倡,经商之风渐长。田家几年间便可建得富丽堂皇的新府邸,可以让田妃归家省亲的时候风风光光,而作为正宫皇后的娘家,除去皇上最初赐下的国丈府,守着那点侯爵俸禄,委实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府上有几处破败都无余钱修补。周奎甚至想着自己守了这么多银子,何不跟人合伙套现一些出来做海贸但每次归宁省亲皇后都告诫家人,万不可做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周奎也从一些传闻中知道,皇上并不是对外不闻不问,密折制度已经满朝皆知。谁晓得哪个身边的人就有密折的恩典,周奎那心存侥幸的心思也就熄了。

这一次田家来借银子,按借款的协议每年百分之三的利息。三万六千两的收益不是一笔小数目,何况这只是一单借款赚取的,周奎自然有心情乐观,他现在正想着如何扩大贷款的份额以赚更多的利息。而田家在得到贷款后,便立刻前往江南船厂取船。在京的几艘船只也陆续开来。

此时秋粮的漕运即将开始,南京城下集结了许多前来运粮的船只。南京户部尚书沈缜接到皇上的旨意后,连忙找来刚好在南京督粮的漕运总督杨一鹏商议。

漕运总督在景泰二年设立,部院衙门驻在淮安,总理漕粮的征收、上缴和监押运输,同时还兼江北四府三州的巡抚。下头管着一万多艘漕船以及十二万的粮丁,位高权重与六部尚书同列。但就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皇上免去了漕运总督的巡抚兼职,在江南另设二省,又将漕粮的征收下放府衙,使得漕运总督只专门负责漕粮的运送。

这自然让杨一鹏有些郁闷,一下子就剥掉了两项大权,特别是少了漕粮征收这一肥差。按着历来的规矩,要上缴三石米粮才等于一石漕粮,至于其中的两石自然被各层官吏私吞了,每年不知让多少官员暴富。皇上将征收权收去,他们侵吞粮食的机会少了很多。

现在粮食居然另开海运,岂不是要将他漕运最后的运送都给夺去嘛杨一鹏不敢腹诽君父,但心中不满是肯定有的。他听了沈缜的叙述后,不冷不热道:

“沈大人,不是在下驳你的面子。我管着漕运,粮食晚到京城一日便是有罪。粮丁要跟着漕船走,福建水师海贸来的粮食又要卸下来,实在抽不出人手。”

沈缜自然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但自己是南京主管户部的堂官,皇上的旨意却是不能不顾,他打着商量道:“我也知道杨大人说的是实情,但皇上下了严旨,今年前要运五十万石的粮食到登州。你我都是臣子,总不能不管君命吧若不这样,现在漕粮还没收讫,田国丈的商船已快到南京城下,大人先将他们的第一批粮食装上,余下的事情我再想办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