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179

分节阅读 17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色匆匆的进来。此番变故发生的太过突然,一大早就有消息陆续传回京师。皇上遇刺,三营出兵,首辅自杀,查封英国府,事情一件一件传来都让他们心惊肉跳。好在圣躬安康,没有发生让他们最惧怕的事情。不过首辅大人莫名自杀,英国公府又被查封让朝中的大臣感觉到朝廷将要再次经历一场震动。首辅被皇帝驱逐,抄家在大明数百年历史中并非什么异事,大臣们关心的是事件的始末,以避免将自己牵连进去。当然也有正直之人,想搞清楚缘由。贺逢圣此来受了不少同僚的嘱托,自己又不知皇上为何单独召见他一人,不由得神情惴惴。

“微臣叩见皇上”贺逢圣不敢正视坐在龙座的皇上,顺着行礼将头低下。

“爱卿平身”皇上语气如往常一般亲切,这让贺逢圣心安不少。

我看着贺逢圣的神色,已知道他的心思。微微一笑道:

“是不是在想朕为什么要你一个人来见朕”

“臣臣不敢揣测圣心。”

“唔,外边都在传朕在通州的事情吧朕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皇上回京后,臣风闻到一点,一切还请皇上详示。”

“朕给你看一样东西你再回话吧,这是朕原先的大内总管曹化醇留下来的。”

贺逢圣躬身接过我递去的那条手巾,里面虽然没有讲的很详细,但曹化醇把张惟贤的名字留在了上边。只要大略的推理一下,就可以把事情过程全部想清楚。贺逢圣知悉这惊天大案,嘴巴张得老大,嗬嗬半会没有说出话来。

“皇上,”贺逢圣喉咙咕噜响了下才道:“这里边讲的是真的嘛英国公,英国公怎么会这么做”

“好了,你是朕的内阁大臣,要有大臣的风范。读书人不是讲究个移居养气,临山崩而面不改色嘛”

贺逢圣被我一训斥,登时满脸通红:“臣一吃惊就忘记了”

“叫你来就是为了张惟贤谋逆案,朕想来想去还是由你来做这个主审官比较合适。”

“可微臣一直分管工部,对于刑名还有郑大人”

我打断他道:“你想抗旨不遵”

“臣不敢”贺逢圣顿时不敢再辩。

“朕先前不是让你去看看大明律法嘛朕观满朝中唯有你最合适。郑三俊跟张惟贤可有旧怨,首辅之争让内阁大臣都存了芥蒂。邢部尚书张至发更不用说,非其所能为。朕已经下旨将一干人等拘回,你只要会同三司把案情审明就可以了。这几年你行事端正,可以避免外官猜疑。朕可不想有人利用此事弄出什么党争来”

“皇上,成大人资深持重,比微臣更加合适,皇上何不”

我呵呵一笑,一字一顿道:“朕选你而不选他,那是因为他是下一任首辅”

啊,贺逢圣见皇上将如此机密的事情都预先跟他说,哪还敢推辞,慌忙跪下道:

“微臣明白,微臣一定尽心竭力办好差事”

“唔,除了这个,你还要记得一点。”

“恭请皇上圣训”

“你是审此案的主官,动作一定要快,要有自己的主见朕不想惹出太多事情来,你将案情审清后,便马上结案,如何处置人犯就有朕来裁断吧”

“臣遵旨”

贺逢圣很快将我的旨意执行下去,英国公府的一干人等都没有走脱,所有家眷全部擒拿在案,连同远在外地任职的张家族人全部下旨押解进京。因为有了曹化醇的自供书,薛国观、郑其心、李觉斯、吴玉、陆澄源还有李逢申跟丁进和都交待了结党的罪行。但始终不承认有谋逆,对于张惟贤的刺杀计划他们都一概不知。事已至此,张家人倒干净利落,世子张亮很快签字画押,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卷宗递上来后我想了许久,张惟贤已死自然无法再判,但他的家人还得处置。最后权衡再三我还是不能留下他们性命,将再押所有主从犯人等划了红圈判了斩立决,张家被株直系上下三族,其余人等流放六百里。直系中只有张国纪被削爵处理逃得性命,毕竟他是懿安皇后的父亲又无心朝政,我也不想株连太多无辜。张郑两家削去公侯爵位,没收府邸。

我在朝堂上公布判决后,大臣们都噤若寒蝉。谋逆不比一般案件,一旦说错话那就是授人把柄,说不定以后还会将自己牵连进去,所以大臣们都没有发话。

“张至发,你是邢部尚书,你以为朕的判决如何”

张至发慌忙向前踏出一步道:“臣以为圣裁极为妥当,极为妥当”

说了等于没说

大理寺卿曹于汴出列道:“皇上,老臣以为张惟贤谋逆案,皇上判决过轻。按我大明律例,谋逆当凌迟处死,株其九族。为警后世之人,臣以为不可轻纵。”

我叹了一口气道:“杀人非祥,这是朕登基以来第二次大开杀戒。朕自思未曾亏待于朝臣,不想还出了这样的事情。张家乃功勋之后藏有丹书铁卷,又是先皇兄后家于朕登基立有大功,朕方法外开恩。”

曹于汴还欲再说,温体仁抢先一步出列道:

“臣以为,此逆案乃张家一人所为,余者皆被其胁从,又或蒙骗而结党。皇上判处斩立决已足以告诫后人。张家乃皇亲贵戚,若株连九族,岂非牵连至先帝。皇上仁心,恩自上出。张家世有功勋,株其三族乃为特例,而非寻常判决,何不能警示后人。臣以为皇上所判极为妥当,应公告于明刊,彰显我皇仁德。”

众大臣顿时明白过来,如果张惟贤谋逆案株连九族的话,可就不当是连着天启皇帝了,就连当今圣上不也牵连在内嘛想明白这一节,所有大臣都不敢再出言反对。

“既然如此,那就按温爱卿的说法去做吧。根据薛国观他们供认,还有两人跟他们有些瓜葛,不知大家以为如何处置”

此时大家都已经明白皇上处理此案的态度,便纷纷出言道:“臣以为张凤翼与左良玉二人虽有攀附张惟贤的嫌疑,但并未参与其中图谋。臣以为施以小惩便可”

户部左侍郎候洵道:“启奏皇上,此二人到任以来恪尽职守,左良玉能征善战,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微臣以为可将其二人降职留用。”

“罢了,张凤翼调为保定巡抚接管京畿南面卫所,北面卫所由”我想了想脑海中可用的人选道:“就由练国事担任蓟州巡抚。至于左良玉降职为参将留用在神行营,所遗空缺由刘之伦补上。”

“臣等遵旨”

泼天大案就此止住,众大臣心情异常复杂。以往若是有逆案,朝中大臣至少会被推倒一片。现在谋逆之势直指皇上,皇上却亲自弹压。当今天子与大明以往几位先帝比起来,英明勿需多言。但登基以来,将以往的祖宗家法也改变了极多,这种变化让习惯大明祖制的官员心中不适应,甚至是排斥。但他们不可否认一点的是,皇上确实让大明的局势在好转。面对皇上的做法,朝臣们仿佛喝了五味汤,不知是喜还是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