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99

分节阅读 9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跟举人们争名额。若早知如此,中进士那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你年纪尚小,等下一回科考,朕赐你同进士及第,就放你出去”

“皇上可要记得今日之约”黄宗羲听到这话又兴奋起来。

“君无戏言”

铭心堂的人算是全部分配了事情,黄宗羲想了想又道:“那皇上给宋先生安排了什么啊”黄宗羲毕竟年幼,对走南串北的宋献策自然兴趣极大,两人一来二去就成了好友。现在皇上是给众人恩典,他自然记得要帮自己的好友问问

我卖了个关子道:“朕一早就宋献策事情做,朕不会亏待对朕忠心的人。你们到时就知道他去做什么了”我顿了顿又道:“今日朕跟你说的还未发旨给吏部,你们就别到处说了。不然大臣们可就讲朕偏心了。”

“臣等不敢”

“嗯你们到了地方要多学多用朕对学问一事从来就没有什么限制门派,朕也不管学什么的,只要对我大明有利,朕便会允许。大明现在的读书人除了四书五经,吟诗作对,经济一门是半点不懂。朕不需要那么多书呆子,朕要的是济世之才。别看着下边官员每次递上自己的捷报,喜报,但有多少是自己出力,还不是抢了下边人的功劳。这样的人,吏部的考功司往往也称之为能,按着这样提拔上来的大臣更祸国殃民。朕不想你们下去后也变成那样。术业有专攻,这是朕一直在提倡的。象曹文衡,朕就想你专门负责搞户部的事情,李邦华呢,就专门负责吏部的事情。这不仅跟你们的学识有关,也跟你们的性子有关。你们到了下边,也要把朕的这份心思象星星之火一样的点燃下去。实用是检验对错的基本,朕希望你们记住,不要沾了空谈的风气”

“臣等记住了”

我叹了口气道:“那就好,朕若不从你们开始分部门培训,只怕以后选个像样的官员都难象这次兵部选尚书人选,朕便想了许久。”

曹李两人知道皇上说的是机密,现在朝廷毕竟还没有正式下文说免除王尚书的职务,现在皇上说出来,他们哪敢搭话。只有黄宗羲道:“现在外边的大臣也在议论这件事,听说已经有不少人在推举人选了”

王永光被我免任不算什么秘密的事,稍有点见识的人都会这么想。听他一说,我倒想听听外边的人是怎么议论的,便问道:“哦,那他们推举了些什么人”

黄宗羲道:“臣听说第一个最有希望被大臣们推举的就是熊明遇老大人”

我点点头道:“本朝中不少人都与他共事过,又是万历年间的老人,朝中老臣举荐他也不为过”

“还有王在晋大人也在其中”

我冷笑道:“他跟熊明遇是一样,看来这些老大人们还不服老啊若是他们真有点本事,朕会考虑用他们,只可惜都是剩下一张嘴。朝中大臣们这么举荐就很有问题”

黄宗羲见我有些变色,小心道:“还有一位张凤翼大人也有不少人举荐。”

张凤翼我在脑海中搜索了下这个名字,隐约中记得他曾任过大明的兵部尚书。具体就不太清楚了。我便道:

“这张凤翼怎么样你们说说看”

李邦华是专注人事的,自然有印象,他出声道:“张大人,是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初授授户部主事,后任过历广宁兵备副使,因为丁忧回家守制。天启年曾任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因与马世龙,孙承宗大人不和遭解去,天启六年起故官,移任保定巡抚”

与孙承宗不和这人我到是平日疏忽了,登基后竟没有半点印象。

“那他兵事见识如何”

“张大人在遵化整饬兵备三年便升右佥都御史,想必兵事上也有过人之处。巡抚辽东不足一年而解职,又与孙大人相异,这倒难以考究了”

曹文衡接着李邦华的话道:“这五年来巡抚保定,倒也能够将保定官兵治理得不错。崇祯二年,他派保定总兵张其平出兵围剿来犯的女真八旗,便是第一个主动交战吏部考功司上的考评也相当不错,上边写着知兵善任”

这人要是能用也不错,毕竟朝中多一个不同派别的人也好。我又有点疑惑的看着面前的三人,我故作笑骂道:

“你们是不是收了张凤翼的好处啊,朕怎么一直听你们一个劲的说他的好话”

“臣等不敢,臣是据实禀奏”曹李二人连忙奏辨。

我笑道:“朕不过说句玩笑话罢了,朕的兵部尚书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有才的朕自然不会埋没他。这个张凤翼嘛,等大臣们举荐的时候再说吧”

话虽如此,但我心中打定主意,准备将他召进京来考一考,看他是不是脑袋里真的有料

第一百一十四章 预设奇兵

兵部的案件虽然连史可法呈上来的报告也是虎头蛇尾,但总要给个了结。最后刑部只是定了个监管不力的罪责给兵部尚书,然后又念其老迈,顺理成章的让王永光回家养老去了。这是一笔糊涂帐,连督察院都没有了深究的意思,也就没有人再提起来。相对而言,大臣们更关心下一任的兵部尚书人选。可惜皇上丝毫没有透露出什么讯息,甚至连吏部提出的廷推也给皇上留中不发。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终于有人发现了一点蛛丝马迹:皇上派侍卫去宣保定巡抚张凤翼进京。朝中登时传言张凤翼将入主兵部,不少大臣更是写好保举奏折迎合圣心。

保定离京城不是太远,还不足三百里路程。在我发出旨意的第六天,就有内侍来报说保定巡抚张凤翼已到宫门外求见。这张凤翼倒来得很快,不知道他一个文官是不是也可以象卢象升一样骑着快马赶路呢否则怎么可以这么快到京师。我从奏折里探出头来道:

“方正华”

“奴才在”方正华适时的出现在我面前。

“你去内阁宣旨给张惟贤,就说朕有事在忙,让他先领张凤翼到兵部坐坐,顺便考较一下他的兵事见识如何。有了结果再来回报朕”

“奴才这就去。”方正华复述了一遍才去宣旨。

我要张惟贤先去考较张凤翼倒没有别的意思。一来对于行军打战的东西,我自己也知道得不多,若是问得幼稚岂不贻笑大方。还不如让张惟贤去探个底,好让我心中有数。再者我现在手头上有份紧要的奏折需要批复,先要将它解决了再说。

这份奏折是常炎林跟徐子文两人写来的。至从我上次驳回他们的请求,让他们死守大同城后,林丹汗又进攻了大同几次。但次次都是无功而返,在耗了三个月后终于顶不住要撤兵走了。常炎林他们刚探到蒙古人撤兵的迹象就发六百里加急来,想请旨追袭林丹汗。

蒙古人虽然是骑兵,追袭战最终也会在野外进行。但蒙古兵锐气已经耗尽,又面对缺衣少食的境地,战斗力至少降了几个台阶。而大同的守军士气高昂,常徐二人又是带兵的好手,只要他们用好手中的王牌勇士营,在追袭战中,林丹汗肯定要吃大亏。

这不是我想见到的局面,因为最终只会便宜皇太极。可我怎么回绝这份奏折呢体恤士兵的借口在上回已经用过了,我若留中不发,或者强行命令他们停止追击,只怕以他们独挡一面的大将性格,肯定会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常炎林他们要追袭林丹汗,一个黄得功只怕阻止不了他们,勇士营说到底还是他们的旧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