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领教过了,不提也罢。那么这个名单里就只还剩下郑三俊,对于这个人我倒没有特别留心,总的来说还不错,把南京打理得井井有条,调来京城也是可以的,不过南京缺了郑三俊之后又会怎么样呢陈文一在扬州也呆了些时日了,该给他找点事情做才行。

写完旨意已是大半夜了,现在去坤宁宫好像不合适,还是自个在乾清宫睡吧。我打了个哈欠,想到诏书上的内容心里不禁有一丝得意,明天这些臣子肯定会张大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我让方正华宣旨内阁人选。

“以韩鑛为内阁首辅,钱龙锡为次辅,英国公张惟贤为文渊阁大学士理兵政,原吏部侍郎成基命为东阁大学士理吏部事,原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为东阁大学士理刑部事。李标升尚书职,余者依次递补,刘宗周调吏部右侍郎,高宏图为工部右侍郎,王应熊为礼部右侍郎。南京所空职位,由原南京刑部尚书沈缜改南京户部尚书,南京礼部尚书钱兼益兼吏部主事,南京刑部暂不设尚书职,擢陈文一领南京刑部郎中摄本堂部事。钦此”

果然,下面跪着的大臣无不抬头四望,从对方的眼中感觉到的都是惊讶。谢恩起来后,各大臣虽心里有万般疑窦,此时却无法想问。已是内阁首辅的韩鑛张了张嘴似乎要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出来启奏。

崇祯朝决策核心第一次的变动忽如期来,又瞬间拉下了帷幕。

我在坤宁宫逗炜儿的时候,想起大臣们惊讶的样子,仍旧觉得好笑。三周岁的炜儿已经可以说些日常话语,看着他奶声奶气的说“恭请父皇圣安”,我忍不住把他抱起来狂吻一番。

“这话是谁教的”

炜儿滴溜滴溜的大眼睛望着婉琴,很是自豪的说:“是母后教的,儿臣还会背唐诗。”

“哦,那我们的炜儿厉害了”

皇后笑着道:“那还不背给你父皇听听”

炜儿张口就背道: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看他背得这么顺溜,不知教了多少次才有这么熟练,我爱抚的摸着他的头道:“嗯,皇儿真是聪明。”

“父皇”

“怎么了”

“母后说,有个弟弟要跟我玩了,怎么没见到” 炜儿天真的问道。

我听了不由一愣,转眼望向正在绣肚兜的婉琴,问道:“皇后,又有了嘛”婉琴虽早为人妻母,竟还十分害羞,脸通红通红的,她垂头低声道:“上月的癸水没来,臣妾让太医探了脉,说是有了。还没来得及向皇上说,就给炜儿抢了个先。”

我不禁举起炜儿哈哈一笑道:“好,以后两兄弟就有得玩了。”

婉琴走过来从我手里抱过炜儿道:“皇上,臣妾有一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我们是夫妻,有什么不能说的,但讲无妨”

“皇上,炜儿已经三岁了,但是一直都还没有兄弟姐妹,慧妃入宫晚还好说,田妃跟臣妾一起侍奉皇上,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开怀。几次田妃看到炜儿,都眼角含泪。臣妾觉得皇上还是雨露均分点,皇嗣广布才能保得天朝稳固。”

这时候的皇后大方的不能再大方,其实这件事情怪不得我,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我一个星期到田妃的寝宫一次,这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但田妃的一个习惯导致了她现在都还没有生育。每次事后,她都喜欢擦洗身子,可能粘粘的不舒服,我也没有多管。不过这里边我是有私心的,毕竟要是有个皇儿跟炜儿年纪太相仿不是一件幸事,有些事虽然还很长远,但也要考虑周到。这些话我不好和婉琴说,不过现在炜儿已经三岁,倒也不用防着了,看来我要私下教育下田妃这个小妮子。

我捏着炜儿的小脸道:“好,咱们父子都听你母后的话,让炜儿多几个兄弟陪他玩。”

xxxxxxxx

皇后有了算是这个冬季来的第一份喜事,将近月底,正当我以为多事之末的崇祯四年就要过去了,没想到手头接到份奏折让我的心顿时化成了寒冰。

兵部送来份大同的急报,林丹汗率十万蒙古骑兵到大同胁赏,每年例赏银增至一百万两。大同巡抚张宗衡断然拒绝后率部防守,林丹汗发兵攻城,先后对阵三次,互有损伤。

的真是见鬼,这个林丹汗是不是吃错药了,寒冬腊月的还来开战。看来是给郑以伟说中了,林丹汗这个见利忘义的家伙,看到辽东军在广宁失利,马上就来敲诈。没办法,只好召见群臣商议。

郑以伟意气风发,见我问策就第一个出来发言:“皇上,蒙古人背信弃义,居然会盟不足半年就率兵南下,微臣早已言明,如今妄想百万赏银,微臣以为应予以迎头一击,张显我大明国威。”

郑以伟的话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以信义为重的儒家自然对林丹汗的行径深恶痛绝。

“众位爱卿还有什么看法”

这会少詹事周延儒站了出来道:“昔年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礼部郎中宋献策妄自和议,臣请斩之以告天下。”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个劲的纳闷,这个周延儒也是名列史册的奸臣,就他这个心眼怎么讨得皇上的欢心。若是杀自己人就可以解决危机,还要大将做什么

总算他还有点醒目,见我怒视着他,自己乖乖的站回班内。我咳嗽了声道:“跟察哈尔会盟的事情先前大家已经商议过的,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目前想想如何退敌才是。”

我定下基调后,大臣们才没有在这件事上唧唧歪歪。

张惟贤启奏道:“回皇上,微臣以为打肯定是要打的,目前要想的只是派何处兵去增援而已。林丹汗领十万轻骑来攻,必然粮草辎重无法供应。从宣府,延绥调兵恐东补西空,反而让蒙古人钻了空子。微臣以为,皇上可另调一旅之师在大同全力防守,蒙古人苦攻不下,必然退兵。”

“那张爱卿以为何处兵马可派呢”

“微臣以为卢象升部可派往大同”

“卢象升但他只有三卫人马,让他去援守大同未免太过轻敌。”

王永光见皇上否决这一提议便也上言道:“皇上,不如调三大营驰援大同,三大营是我大明军中梁柱,只需一半人马开赴大同,那林丹汗自然会退兵。”

我还未答话,韩鑛就首先反对:“蒙古骑兵已在大同,距京师不过几百里,若有轻骑偷袭京师,如何确保皇上安全。调兵三营,断然不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