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84

分节阅读 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发生激战祖大寿的亲兵已经将袁崇焕小心的抬上担架,前去探路的是关宁铁骑,赵率教跟祖大弼的人马作为后队护着担架。吴三桂原本要跟父亲共同殿后,吴襄不愿儿子跟自己涉险,强命他随队出发

明军大开南城门后,未见有虏兵的踪影,一行人迅速朝锦州出发,留下一个仍在厮杀的广宁城

第一百章 危机四伏

京城的十月末,天寒地冻的,百姓都窝在自家的炕头上,城里城外都不见什么人影。贺逢圣刚出大明门,迎头寒风吹来,浑身一阵哆嗦。他不禁扯紧了身上的官袍,朝六部廊房走去。 昨晚下了场大雪,内阁大学士按例免朝,但南书房总要有人守值。六位大学士中,除了贺逢圣,其他人都德昭年高,一旦天气恶劣,总有许多不便。入冬来,孙慎行就在病中,首辅刘鸿训身体也不大好,时常咳嗽。贺逢圣以自己后进之辈,资历最浅,便主动回宫承担了守值。这不,他刚整理完奏折,就出来巡视下六部各院。

因为是照例的巡视,贺逢圣就没有进去打搅,只是在院外看了下,不过他特地去了一趟户部。

月初的时候,程国详报了母丧回家丁忧守制,尚书的位置就空了出来。户部掌管着大明财政,本部主堂官不能长期缺着,于是文武百官廷推大臣接任,但结果却是不佳。户部尚书是正二品的大员,朝中并非没有人眼热。只是如今大明财政仍旧入不敷出,四处都嚷着要钱。皇上自然是要求户部拿出解决财政问题的章程,但几百年的积弊哪容易这般理清。无论动哪里都不可避免的要得罪一批人,可要是无所作为,便会给皇上看轻,后果更加糟糕。这个尚书正是处在风浪尖口上不少人都推测,程国祥就是由于两边受堵,才乘着守制的机会把这烫手的芋头抛了出来,否则他也不会再三坚拒皇上夺情的旨意。这几年为了应付各方,程国祥这里抠那里扣的,没少遭人骂现在虽说没了官职,但三年之后回来,以他的资历,至少也能补任个六部大臣程国祥是乐得离开户部一阵朝中不少人都明白这点,有资格给廷推的那些不敢上,想上的恐怕是被权势蒙了眼,还没有被廷推的资格所以一连推了几次都不太理想,最后是吏部尚书李长庚推荐致休了的三朝老臣毕自严才定了下来

毕自严是万历二十年的进士,早年一直在地方理民政,万历四十七年出任右都御史兼户部左侍郎出督辽饷,天启年间又任过户部尚书。后来是因为不愿与魏忠贤狼狈为奸才引疾而归,可以说是理财的一把老手了李长庚见朝中无人愿意出任,便将这个老搭档拉了出来。此时毕自严尚未到京,由左侍郎侯恂暂摄部事。

贺逢圣到了户部大院,因为也没有什么事,他没让差役四处去通报了,自己一人转了进去。贺逢圣原想着今日停朝,他们堂官又不在,内堂里边没有什么人,打着帘子就进去了不想刚跨过门槛,只见火炉旁坐着两人,因为他突如其来的闯进来,都不禁抬头的望着他。贺逢圣见有人也是一愣,坐在稍里边那个是户部侍郎侯恂,次座的是户科都给事中解学龙。显然两人先前正在议事,自己这么一来把他们给打断了。

“原来两位大人在此议事,真是打搅了”贺逢圣说得相当谦虚有礼,虽然已经是从一品衔,但他从不在各部老大人那摆官谱。

侯恂见是贺逢圣,知他为人谦和,但上下礼制不可废,连忙起身相迎:“下官见过贺大人”

解学龙也跟着行过礼,三人才围着火炉坐了下来。贺逢圣笑呵呵道:“毕尚书还没到任,我也是顺着过来看看。有侯大人在,倒是多此一举了”

侯恂在这个左侍郎位置上呆了数年,若说没有想做尚书那倒是假的。只是在这种风头火势下,不敢轻易去毛遂自荐。左右掂量了一番,他决定顺其自然,用他就上,不用就算。后来皇上提了毕自严出来,那是他的老上级了,他也没有什么不服气的。

“贺大人说哪的话,这是下官职责所在啊”

贺逢圣见在旁的解学龙没有出声心中不由一动:户科给事中专门稽查户部财政实施,补缺拾遗的。若是户部有人贪赃枉法出了纰漏,解学龙直接弹劾就是了。今日他过来找侯恂商议,恐怕这商议的事情就有些不同寻常了。难道是哪里出了问题吗想到这,贺逢圣开口道:“不知两位大人先前在商议何事”

贺逢圣所想倒也没有差的太远,解学龙来找侯恂确实有一件不得已的事情。自崇祯元年起,陕西一直来都有朝廷的拨款,今年便是解学龙到下边去跟这件事。等他到了陕西,他才发现尽管陕西已经连年赈灾,又免了两税,但陕西全境的情况仍旧不容乐观。陕西地界大,部族又复杂,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巡抚杨鹤虽然不辞辛苦,但也只能保到西安几个大府一带。陕西说到底现在还是一个钱的问题,皇上每年拨发的米粮仍旧是不够。

解学龙跟杨鹤之子杨嗣昌私交甚好, 而侯恂又是杨鹤的故交老友,所以解学龙这次回来是受人之托,来找侯恂想想办法增加点拨款。虽然杨鹤曾言自己将会上奏折给皇上,但此时事情还未明朗。贺逢圣一问,他倒期期艾艾的说不出来了。

侯恂见贺逢圣相问,灵光一闪,有了个想法。增加陕西拨款的事他虽有心去争取,但户部实在挤不出那么多钱。这几年的财政赤字都是皇上从内库补发,但如今皇上已经开始收紧内库的支出,要想说服皇上增加拨款,难度相当大。四月份的时候,程国详给碰了一次钉子,若不是英国公跟几位大学士谏言,今年户部就有两百来万的缺口。所以怎么跟皇上开口,能不能要得到,候恂心里没有一点底。现在贺逢圣既然主动问起,就把这个问题抛过去,若是他能应承下来,事情会好办很多,毕竟他是内阁大臣又是皇上身边的红人,比他这左侍郎来得有分量。

候恂见解学龙支唔便截口道:“方才下官同解大人是在讲陕西的问题,现在陕西的局势也是令人堪忧啊”

这话倒惹起了贺逢圣的好奇,陕西的折子不是都说形势在好转,怎么会马上又令人堪忧了呢他疑惑道:“陕西有杨鹤老大人在,朝廷连年拨款赈灾,难道还有不妥的地方吗”

侯恂彷佛知道他心里所想,低着声音解释道:“贺大人有所不知,皇上励志革新,朝廷许多举措为的就是一改颓势,下边的人哪个不想做出点政绩来迎合皇上,大抵都是报喜不报忧即便有什么难处,做臣子的怎好事事都报上来让皇上忧心。早些年黄道周在河南,多少制肘啊,又是缺钱缺粮的,一伙的宗人吵着他要俸禄,把他的巡抚衙门围了三天。李原吉刚到南京,撂在那任是没人理,连个兵都指挥不动。若不是他还有熊文灿支持,海关哪这么容易建得起来这些事都是在苦挨过来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得难处,官员们也是有苦难言,说得多了还显得无能。陕西连年都有朝廷的赈灾款,比起其他地方来还算好的了。但陕西自元年起就是连岁旱荒,土瘠民穷,赈灾也是有限啊。加上陕西地域宽广,杨大人即使有分身之术也不能一一尽到。西安等大府虽治理得不错,但象延安,庆阳等地就不尽人意了。解大人刚从陕西回来,对下边的事情知之甚详。”

听罢这一番话,贺逢圣的面色微露出惊讶来。他自登科来都是在京作官,还没有放过外任,今天经侯恂一说,才知这里面有这么多弯道,一怔之下没有说出话来。解学龙收到侯恂打的眼色,哪能不明白,便接着说道:“延安那边民风彪悍,又靠近塞外。百姓常是朝廷赈灾一到,他们便成了良民,一旦发完粮食,他们又成了马贼,土匪,特别是安塞城,马贼扰得那边一带都不得安宁。庆阳府干旱连年,百姓所住穷乡僻壤的,杨大人分发下去的番薯种子,还没有种下,就给他们吃得干净。若没有什么灾情也罢,否则就控制不住了。”

贺逢圣不想陕西有如此凋敝地境,便道:“即便如此,杨鹤大人应该首治这两地才是”

解学龙摇了摇头道:“贺大人莫忘了,陕西也是我大明牧马之所,辽东铁骑全赖有此支撑,否则靠着马市能有多少。此乃重中之重,杨老大人怎敢轻怠。延安,庆阳只能是勉力维持,只有待西安府自足后,方能再推进北面。下官跟杨侯两位大人也是担心出什么乱子,才想着商议如何能多拨点银子到陕西。”

贺逢圣叹道:“此事确实不宜再拖,要是闹起乱子来,陕西的北面就成糜烂之地。”

侯恂抚掌道:“正是如此”

解学龙点了点头却道:“只是现在户部艰难,除了常规支出,辽东开战,犒军的赏银总是要备下;年初的时候皇上又许下河南治河的银子;还有从红毛番那买大炮的钱陕西的银子还不知从哪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