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异世明皇 > 分节阅读 63

分节阅读 6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怎么回事”

我看了下还在伤心的皇后,便安慰道:“皇后回去休息吧,朕到乾清宫一下,待会再去看你,朕有话跟你说。”

婉琴应了声,便告退回去了。我在那立了半响才起驾到乾清宫,太医们都已经在等候。他们知道皇上诏他们来是为了袁妃的事情,各个惶恐不安。

我坐上龙椅,看了下底下的太医,不免心火难抑,声色俱厉的问道:“你们都诊治个袁妃,你们来告诉朕,到底怎么回事袁妃好好的,怎么就一下子去了”

太医院院使战战兢兢的跪出来道:“皇上,太医院九名太医都给袁妃娘娘看过病,脉案都还在。臣等去看时,袁妃娘娘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益干善噫,极似心痹之症,臣等用芳香开窍之物也没能奏效。心痹发作甚快,最易衰竭而亡。臣等救不及袁妃娘娘,请皇上治罪。”

心痹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便问道:“什么是心痹怎么会发作的”

“皇上,皇帝内经。素文篇有云:心痹者,脾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益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此病常见于老人,也有先天生来便有。袁妃娘娘在御花园赏花,可能天气炎热,诱发病症。”

好像说的是心脏病一类的疾病,这些病一旦发作倒是很危险,在这个时代死亡也极为正常。我听了不由心里一黯,便道:“那怎么平日没有检查出来袁妃当初选王妃,难道你们没有诊断过吗”

“皇上,这此病要是不发作,与常人无异。皇上选妃,那是内府操办,臣等无权过问。”

我无力的坐在龙椅上,挥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太医们见皇上不发落他们,都忙行礼告退出去。查问完,我再没有心情作别的,径直去了坤宁宫,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没有解决。我把皇后搂在怀里道:“婉琴,秀儿的事你知道了吧。原本就想着回来便和你商量策立秀儿为妃的,可出了袁妃的事,现在也不好下旨。但秀儿已经不方便住在宫外,皇后以为怎么办才好”

“皇上”此时婉琴也说不清什么滋味,毕竟又有一个人来分享她的丈夫。不过皇上便是皇上,自古以来都有佳丽三千。作皇后,这个醋却是吃不得。只有皇上子嗣繁多,大明的江山才稳当,这是千百年来的古训。她想了想便道:“皇上既然收了秀儿,如今不便册封,那就让秀儿先住到潜邸。等过了百日之期再下旨。”

“好。就依皇后的意思。”

我回到京师没多久便到了七七,按大明礼制辍朝三日,皇帝服浅淡黄衣于奉天门视事,百官浅淡色衣、乌纱帽、黑角带朝参。我命驸马侯拱辰之子候云桂服慈母服,斩衰三年。葬袁妃于昌平,追谥曰皇恭贵妃。

足足忙了十余日才停歇下来,就在我处理完袁妃的丧事。内阁大臣已经按照我出巡回来后发给他们的批文,拟定了大明田赋改制的补录事项。等我过目后,便要以诏书发出。

第七十五章 逼迫

我不在京师的这几个月,他们已经按我在途中发给山西的批示,在其他田赋改制的省份实行新的政策。那些被弹劾的改制官员也都保了下来,只是发文训诫了一番。我回来后便想着系统的整理下近年来大明的治国之策,于是就把出巡看到下边的一些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发给内阁,让他们看看还有什么缺漏。让我有点意外的是,这一次内阁的处理速度倒是极快,很快就把改制的补录事项整理好,呈上来给我御览了。

补录事项中第一条便是针对各省农田荒芜,百姓逃荒,拟定凡改制的省份,当年的赋税改为旧年的七成。所余留款项用以粜民。按大明旧制,田赋十取其一,平均每亩缴赋两分银的样子。但至从万历年间加赋后,额外增收九厘。新税取消徭役,直接摊到赋税里去。改为十取一成五,每亩缴赋三分。两年后按田数起征。

第二条便是采用就近雇民的办法修筑设施,这是对第一条的补充。规定了每人每天发多少工钱,多少粮食。第三条是无田之人分田的细则,官府把没收田地分给百姓,不设官田。但需每年偿还部分田款,分五年之期还完。

第四条算是最为惹人非议的一条,凡犯法之人,无大罪者,允许以田产抵罪。有命案者,田产一律充公。这条完全是为了打击横行乡里的豪强地主。这些人久无人制衡,身上不知惹了多少官司,查出来便是没收田产。然后来次二次分配,再把田地转给百姓耕种。

现如今还有十几万宗亲等着分田地,我还怕田地不够用。第五条便是鼓励开荒,开荒之地三年那免征赋税。对于荒芜粮田,两年内无人耕种者,官府予以没收。后边的几条便是对无田产,像渔樵,手工艺者这些人征收人头税,以及适当调整市税。

我看完很是满意,其实这些补录的事项就是为了恢复生产,打击土地兼并。我曾想过实行土地不给私卖,但这样就完全束缚住农民,而且产生种种弊端。如果允许田地买卖,百姓抗灾能力极弱,只要有什么灾害,便是卖田卖屋的。过得百来十年,田地又会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但现在没有想到彻底的方法进行土地兼并的根治,只能暂时这么办着先。

“如今大明内外交困,有如当年大明立国之初,朕要建一座英魂祠,用来供奉为国捐躯的英灵。还要建一座忠良阁,用以供奉为大明尽心尽力的大臣。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孙承宗管着兵部,知道大明历来不重武事,如今皇上给予战死将士殊荣,是为安抚大明将士。“皇上此举甚善,将士们若知道,必能体会皇上体恤之心。”

“他们为大明拼死拼活,朕这样做也是给战死的将士尽点心。朕今年减免了几省的钱粮,来年恐怕财政又有亏额。但为了田赋改制能够实行,只好勉强维持下。不够之处,海关尽量贴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